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路桥:打造民企造车之都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1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路桥,早在1982年就建成全国最早的小商品市场,一度是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一个月前的3月18日,这里吸引了国内数十家媒体记者的目光,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小商品,而是因为一辆汽车,确切地说,是民营企业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第一款皮卡车在这里下线。就在离它不远的吉利汽车路桥基地,国产第一跑“美人豹”正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驶下来“跑”往全国各地。当听说吉奥已经是台州路桥区的第4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时,惊愕之余,一种强烈的愿望促使记者决定亲临路桥探求真相。
    
  汽配大区催生整车制造
    
    阳春四月和煦的阳光,洒在这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以小商品批发而辉煌一时的小镇,却掩盖不住因为义乌的崛起而风光不再的尴尬。但这似乎并不能成为路桥败落的理由,小镇边缘那一片片规划齐整、造型气派的厂房告诉我们,路桥已经在制造业上找到了自己新的发展方向。

    2003年,路桥区人均GDP达到3600美元,而同期浙江省的人均GDP是2384美元。这个41.7万人口的小镇,驰骋着6万多辆汽车,每百户已超过50辆!

    当然,百姓富裕、经济发达不是路桥能出4家整车企业的真正原因。众多民企上马汽车制造,是因为看好这里发展汽车产业的良好基础。

    据路桥区副区长戴冬林介绍,近几年,随着摩托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和汽车行业的兴起,很多企业转行做起了汽车配件,而这4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无一例外都曾涉足摩托车行业。记者从这位分管工业的副区长口中得知,目前路桥有汽车配件企业60余家,其中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

    “就地取材,加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能为本地整车制造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吉奥汽车董事长缪雪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路桥生产一辆皮卡车,要比放在外地生产节省5000元左右的成本。在以追逐利润为第一目标的企业家眼里,这无疑是一个难以抵挡的诱惑。这个原先一直在上海创业的民企老板,去年决心投入汽车行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路桥,他要打造的,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皮卡生产基地。

    对这一点,正在重点建设路桥生产基地的吉利汽车也有切身的体会。虽然吉利老板李书福的老家就在路桥,但吉利最初并没有把生产基地放在这里,而只是把路桥作为自己的一个配件供应的后方基地。当微型轿车的利润在一次次降价之后越来越回归成本的时候,李书福把眼光投回了老家。不久之后,这里就会成为吉利4个生产基地中面积最大、生产能力最强、功能最齐全的厂区。

    本能和永源是路桥的另外两家造车民企。虽然由于合作方的原因,永源皮卡首先在北京下线,但其掌舵人明确表示,基于路桥汽配供应的有利条件,最终会以路桥为主要的生产基地。而本能的老板陈华光更直接:“我们进入汽车行业并把总部放在路桥,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四家企业各有各的算盘
    
    百花齐放固然灿烂,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毫不留情地摆在这些企业面前———同业竞争。4家企业在小小的路桥比邻而居,并且走的都是低价路线,一场搏杀似乎正在逼近。

    对这个问题,这几家企业的看法惊人的一致:欢迎竞争。台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潘志远说,表面上看,竞争会给企业造成很多压力,其实激烈的竞争能优化产业链,带动汽配行业的合理调整,使成本更为低廉,民企的优势就更能显现出来。

    分管工业的副区长戴冬林对此似乎也并不担心。“竞争是一种推动,这更有利于提高路桥汽车产业的总体水平。”

    其实正面交锋也并不是不能避免。吉利这几位聪明的邻居选择了一种有差异的竞争方式。吉利经过7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开发了多种车型,以产销量年平均增长117%的速度进入中国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作为三个新生命,吉奥、本能、永源显然想避开这个民企造车的先行者。这3家企业几乎同时出现,而且都选择了门槛较低的SUV和皮卡生产。

    这些精明的民企老板意识到,要想在强手如林的轿车行业抢得一杯羹无异于虎口拔牙。他们认为,目前国内的低档SUV和皮卡车行业还没有可以垄断市场的真正强者。大的合资企业由于技术转让费和劳动力成本偏高,较少涉足SUV和皮卡车行业,而且这个市场也不会受到进口汽车的冲击。

    吉奥董事长缪雪中介绍说,他们在做前期调查时发现,小业主众多的东南沿海地带是皮卡车购买力最强的地区,而国内现有的生产厂家却集中在河北等北方省份,消费者购买时要增加不少成本,以台州为例,每5辆车中就有一辆是皮卡,但一辆车从河北保定出厂,再销售到台州,光运输费就要2000元左右,如果在路桥生产销往东南地区,这部分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在美国,皮卡是家庭休闲用车,而不是只把它当拉货的工具。”缪雪中认为这是一座还埋在地下的富矿。

    从洽谈到论证,再到开工、投产,前后不过5个月。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首期便斥资4.5亿元,进军皮卡车领域。作为浙江省A类重点项目,吉奥汽车城总占地面积1900亩,今年预计生产5000辆,三年内年产量可达到6万辆。与当初吉利进军汽车市场一样,吉奥也实施低价位策略,此次推出的双排座皮卡市场价为62800元。

    本能与东北一家老牌国有汽车生产企业合作,可以利用国有老厂的雄厚资源,减少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很多烦恼。永源的目标是小型皮卡。永源的有关负责人透露,以往永源主营摩托车的时候出口做得很好,去年的出口给公司带来了1300多万美元的收入,因此他们希望借良好的国外销售网络,将本公司生产的汽车打入国际市场。“至少这几年的发展没有问题,只要产量上得去。”他说。
    
  汽车之都雄心勃勃
    
    汽车整车生产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力量相对薄弱的民营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其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吉利汽车在路桥的生产基地总投资49.1亿元,吉奥首期便斥资4.5亿元,这对于大规模融资相对困难的民企来说并非易事。同时,在获得国家生产目录这张“入场券”时,也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即使有了雄厚的资金,拿到了入场券,没有人才和技术也等于零,这是让路桥几家新的造车民企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当初吉利为了获得人才,不惜重金从国有企业“挖墙脚”,如今它的邻居们也学会了这一招,用更高的酬劳从吉利频频把人挖走,让吉利头痛不已。蜂拥上马的造车民企像一块干涸已久的农田,急需一场人才及时雨的滋润。

    说到资金,戴冬林倒不是特别担心。他说,配件业给整车生产提供了比较健全而灵活的配套体系,民营企业通过建立广泛的配套网络,可以把资金短缺的问题转嫁到配套企业中去,资金压力得以缓解。据了解,路桥现有的4家整车生产企业,都在当地有几十家配件企业与之配套,每家企业有40~50%的配件在路桥本地生产。

    就算他们都能顺利解决人才和资金问题,那么一个小镇就上马4家造车厂会不会太多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戴冬林认为,目前本地的整车生产企业数量确实已近极限,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才是路桥汽车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把现有整车企业做精做强,引导汽车配件业迅速发展,为整车生产提供更加完善和优质的配套体系,实现汽车生产更高程度的本地化。

    “汽车业不需要人人都当老板,能把一个发动机做成世界一流,难道会比造一辆完整的汽车差吗?”戴冬林说。路桥区政府的初步计划是,着力培育1~2个国家级著名汽车品牌,2~3个区域性优质品牌;到2005年实现汽车及配件工业产值100亿元;到2010年,实现80%以上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按国际先进标准生产。

    这只是路桥区政府的一个引导方向,路桥的汽车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还是要由市场来说话。

  zjnews.gif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张奇妙 包朝阳 本报记者 张伟群 方政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