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潘裕法与孤儿“结对助学”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1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绍兴县平水镇王化祝家村地处绍兴县南部山区,仲春时节的天气还不暖和,可在这个小山村里却涌动着一股人间暖流。人们传颂着孤儿祝文琴和退休教师潘裕法“结对助学”的动人故事。
祝文琴9岁那年,爸爸不幸患病撒手西去,两年后,母亲改嫁,留下了她和弟弟及年迈的爷爷、奶奶。
祝文琴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会流泪,也不会微笑,只会望着窗外发呆,“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两位老人也束手无策,常常背着孩子伤心落泪……一家人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2002年5月,绍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三单位联合开展了对全县孤儿学生“牵手献爱心,结对助学业”活动,发动退休(在职)教师担任义务家教,于是老党员潘裕法来到了祝文琴的姐弟中间,把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中。祝文琴曾在作文中写道:“意想不到的,那一天,阳光突然拥抱了我,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唤醒了我沉睡的灵魂。”
潘裕法年届古稀,是王化初中一位退休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当他接受这个任务后,几乎一夜没有合眼,他想,孤儿由于失去父爱母爱,心灵相对脆弱,要打开这扇封闭5年之久的心灵之窗,首先要用“亲、爱、暖”这把特殊的钥匙开启孩子封闭的心锁。
“潘老师好!”一见面,祝文琴就这样叫并鞠了一个躬。
“你好!”潘裕法和蔼地回答:“听说你爱好写作,我也爱好写作,我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着,潘老师将十刀稿纸和两本本子送到祝文琴手上,说:“一本你可用来抄范文,一本抄我给你批改过的作文。今天咱们说好了,以后你每次给我的见面礼是一篇习作。”
从此,凡是辅导日,祝文琴总是提前来到。可是有一个雨天,祝文琴没有来,开始潘老师以为她病了,心里很着急。后来才了解到祝文琴是因为没有雨披才没有来,潘老师在责备自己太粗心的同时,急忙给她买了一件雨披,走了十来里山路送去,并检讨了自己。祝文琴低着头掉下了泪。潘老师情深意长地说:“咱们的关系,彼此还有什么话不能说呢?”后来,祝文琴感到外语跟不上,参加学校补课又交不起钱,便对潘老师讲了。潘老师一面鼓励她,一面向教英语的陶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陶老师马上给她补了课,成绩很快就上去了。祝文琴缺鞋穿,潘老师给钱叫她自己去挑选,还经常留她吃饭,慢慢地成了“一家人”。
勤奋、懂事的祝文琴自从和潘老师“结对”之后,把别人的优秀作文抄了一本又一本,而且一有时间便对着空屋一篇篇地默默背诵。开始她奶奶还吃了一惊,以为她又在想爸爸、妈妈而发呆呢?潘老师还常带她去野外观察,写片段、写日记,从《丝瓜棚》、《蔬菜地》等写起,祝文琴仅去年暑假就写了70多篇日记。通过潘老师近两年的悉心指导,祝文琴写完了潘老师送的几十刀稿纸。潘老师还给她订了《小学生作文选》、《新作文》和《小溪流》等报刊杂志,赠送了《快乐作文法》和《快速记忆法》等书籍。祝文琴开始只能干巴巴地写几百个字,到后来能写上千个字一篇的文章了,去年她写的童话《无名女复仇记》有7500多字,参加了由湖北荆门市快速写作研究院举办的全国青少年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与此同时,她的作文《忘忧草》也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祝文琴作文获奖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的小鸟,传遍了整个小山村。她弟弟也想学写作了,这回她就大大方方地替弟弟向潘老师提出了这个要求。如今姐弟俩便一起写作文,一起争当晚报小记者,学写作的劲头更足了。
来源:
绍兴晚报
作者:
记者 钱峰 通讯员 金履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