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华都》改编成电视剧 叶辛明日来杭签售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上海中年作家叶辛的最新长篇小说《华都》最近摆上了各大书店的显眼处。中年人的爱和性、知青悲剧、老上海滩传奇———这三个元素让《华都》成为畅销书。

    据悉,因为有电视剧《孽债》大获成功在前,《华都》的电视剧改编问题日前颇受坊间关注。

    与此同时,因为年届古稀的王蒙号称“抡圆了写性,老了就不在乎”,写出了一本妖媚的《青狐》。叶辛在其后甩出《华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时中年男作家用“身体”写作的说法也在坊间流传。不少业内人士包括读者读完后都认为,这些作家们是在想象和文字中解放自己过时的情爱观,在文字描写方式上更是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当然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年人的情爱观带着时代烙印,自然有中年读者喜欢,10万册《华都》一个月就卖完了就很说明问题。

    明天,叶辛将到杭州市新华书店为《华都》签售。记者赶在他到杭州之前,就这些敏感的话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因为您的《孽债》电视剧大热,您写《华都》是不是也会拍成影视剧?不少读者感觉这部小说的结构成条块状,似乎天生就是剧本架子?

    叶辛(以下简称叶):不是的,写时也没考虑到要改编成剧本。不过这本书正式上架一个月,已经有20多家公司来谈版权。我希望他们能首先读懂小说,如果有能力把它拍好的话,我会考虑改编的。

    记者:我们听说《华都》刚问世时,就有人将之与《废都》相提并论,原因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直接的性描写。出版商提出《华都》要赶超《废都》,这是不是您的本意?

    叶:据我所知出版始终没有说过这种话。至于《华都》对性的描写,我觉得是必要的。因为写《华都》是想要反映上海的变化。而性是社会和时代的另一面镜子,是人生活中的另一张面孔。每个时代对这件事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朝代开放,有的朝代禁锢的地方就越多。所以反映上海甚至中国的生活变化,如果不反映这一方面就不完整了。反过来说,我也不是极力展示“性”,不然的话,在书中对十二个知青在衫木寨子中的事就可以展开来写了。

    记:《华都》的出名是因为对性的描写,而现在有更年轻的写手像安妮宝贝等,也有不少对身体写作的批判,您再写性会不会有一定的风险?

    叶:我不喜欢这样的比较,根本没什么可比性嘛。《废都》和《华都》是迥然不同的两本书,自己是在脚踏实地地记录生活,而《废都》则更像是贾平凹的独自臆想:“庄之蝶一天要和女人搞七八次,这根本是违反生理规律的事情。”在书中加大了性的力度,是要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好像确实要比卫慧、木子美来得深刻。

    记:有人说您的《华都》情爱观和描写都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您自己怎么看?

    叶:这的确有点尴尬,我要说的是每个人的情爱观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在这个方面,没有什么落后不落后的,有人喜欢就是有人和你持一样的观念,我没说过要所有人都喜欢。描写方法上我用了我们这代人习惯的语言,也是写给熟悉这样语言的人看的。

    记:那么,您希望谁是《华都》的读者,他们的年龄和知识层面?

    叶:写的时候也没考虑,30岁以上的人读的很多,知识分子读的也多,光我自己送人就送了600本。

    记:《华都》的主人公姚征冬是否是您自己的原型?至少那段知青生活的经历是不是您自己的经历?

    叶:不是,姚征冬是概括提炼后的人物,而那段知青生活甚至也不是贵州的,我只是把它移到贵州那个熟悉的环境。

    记:您现在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叶:一两年后有另外一部小说,主要写由西南山乡闯荡到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年轻人们,写他们的追求、堕落、奋斗、沉浮。我想,这会是一部青春的作品,一本很好看的书。

    记:您是否要为自己摘掉“知青作家”这顶帽子?

    叶:其实“知青作家”不是很准确,在我创作的50本作品中,只有7本是描写知青生活的,除此之外我还写过儿童、农村方面的作品,只是没有写知青的那几部出名。其实作家就是作家,我只是希望给我的同辈人和下一辈人留下一本备忘录。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韩晓军 实习生 王丽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