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以车间为家的技术主管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2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名叫王澍的安徽青年,在绍兴务工4年,接连获得绍兴县首届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奖、优秀青年荣誉称号等荣誉,日前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澍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2000年4月到绍兴华宇印染纺织有限公司担任技术主管。熟悉他的人说:“他虽是技术主管,但极少坐办公室,一年四季常在车间转。”

    在王澍看来,技术主管好像厨师,只有到车间第一线,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调整工艺。超细旦涤纶短纤舒适性织物是绍兴县纺织面料科技攻关项目,由华宇公司承担,他是该项目负责人。9道工序他都亲自跟踪,没日没夜地与三班倒的工人连轴转。但在产品烘干定型时,试样手感缺乏柔糯感。为此,他不断调整定型方法,仍无济于事,立即驱车去宁波一家研究中心求助,当天晚上又赶回车间继续试验,直至次日凌晨2时,成功攻克定型技术难关。

    王澍的家距公司只有5分钟车程,因为他很少回家,妻子为方便生活,只得将家安到公司宿舍里。在家里,他是个“甩手掌柜”,全由妻子张罗。正因为他常蹲在车间,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主持开发的4个产品均通过省级鉴定。

    常年“蹲点”车间,王澍非常清楚生产过程中的“软肋”。针对公司定型技术方面的不足,他主动向领导建议引进韩国设备,此后又苦战一个月,不分昼夜安装调试。引进新设备后,他采用涤棉阳离子一浴法染色新工艺,开发出彩丽丝、肥瘦丝等新产品,这些产品出口欧美、非洲、中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公司,王澍的敬业精神有口皆碑。一次生产淡季时,公司接到一张出口美国的30万米棉绦布外贸加工定单。这份订单做出小样至少需5天时间,但对方要求在两天内做出小样。为使公司“吃下”这份大业务,王澍两天两夜没休息,连续试验小样,困得实在不行,就趴在桌上打个盹,一番苦战,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客户拿到满意的小样后,也被这位一脸倦容、两眼布红的青年人所感动。照规定,王澍是做白班的,但实际上他往往是白天晚上连轴干,只要生产需要他就干。印染行业每年6至8月是生产淡季,在这段时间里他为了给企业省电费,就尽量将生产时间安排在晚上9时以后,以便使用电价较廉的低谷电,自己跟着工人天天上夜班,却乐此不疲。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金敖生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