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连环画大师激情描绘家乡风情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2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市日、坝头、凉亭、油车、马灯、行会……这些场景早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逐渐尘封在历史的记忆中。由当代连环画顶级大师贺友直新近创作的《新碶)老街风情录》可以让你逆着时空,去追寻这些模糊的记忆。昨天上午,由北仑区新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的《新碶)老街风情录》一书首发式在新碶)举行。省委副书记梁平波致贺信,市、区有关领导以及当地书画界、新碶)老街有关人士100余人出席。

    凝聚着北仑新碶)籍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贺友直先生半年心血的《新碶)老街风情录》,以水墨画的形式,描绘了新碶)老街的新碶)头、凉亭、坝头、行号、油车、市日、谢年、唱新闻等风情,既有场景描写,又有旧迹复原,真实地表述了新碶)老街的民风民俗。全部作品共计10幅,是贺友直先生近几年作品中的力作。

    省委领导在贺信中说,贺友直先生一直关心家乡发展,积极参与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他以八旬高龄,满怀激情地创作《新碶)老街风情录》,为家乡人民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展示了一代画师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浙江文化底蕴深厚,美术源远流长。我们要大力弘扬我省的美术传统,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首发仪式上,贺友直先生还向北仑区博物馆捐赠了《新碶)老街风情录》原作。

    据悉,在《新碶)老街风情录》创作过程中,新碶)街道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通过邀请知情人座谈、访问旧迹等方式,力图通过作品,真实地表述新碶)老街的民风民俗。记者俞苏伟摄

    丹青泼洒故乡情———访贺友直先生

    几天前,83岁高龄的贺友直老先生刚刚参加了东南商报举办的“重点工程直通车———北仑站”活动。昨天,他又在家乡北仑新碶)参加了当地政府为他举行的《新碶)老街风情录》首发式。在首发式现场,本报记者再次采访了他。

    家乡山水养育了我

    采访中,贺老一次次地告诉记者:“我是宁波人,我是新碶)人,是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在我的作品中,许多就是从故乡新碶)的童年生活中汲取了创作素材。”也许就是这样的故乡情结,在昨天的首发仪式上,讲起儿时的生活以及创作《新碶)老街风情录》的感受时,贺老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贺老1922年11月生于上海,新碶)西街人。他自幼丧母,由乡下姑妈抚养,1937年毕业于新碶)小学。当时,新碶)小学设在关帝庙,人称“凉亭”,里面有座描着三国故事的戏台,贺老对这些人物素描情有独钟,常被这些戏曲人物迷住,心摹手临。1937年小学毕业时抗日战争爆发,他随着父亲的失业而失学。1938年后,他在小铁工厂、印刷厂当学徒,还当过农村小学教师。在上海进入美术社后,他在陈在新先生的启蒙下,开始走上了美术创作之路,并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大师。著名画家刘旦宅评价贺老是上海美术界除了张乐平之外的“另一只鼎”。

    老街孕育两部巨著
    
    人物小档案贺友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我国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的作品《山乡巨变》,被称为是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少小离家老大还”,2001年,对贺老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他挥别居住了46年的上海,将半个家搬到了故乡—————北仑新碶)的一条老街上。这一搬,使隔断了几十年的故乡情结又重新被连接起来了。

    回乡后,贺老更加热情地投身于创作。他80岁那年,在故乡的创作室里产生了新作———白描巨作《申江风情录》,这幅作品在2001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曾引起极大的轰动。冯其墉先生称《申江风情录》为“张氏上河图之亚也”。

    去年夏天,在老家新碶)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里,贺老又开始了水墨画《新碶)老街风情录》的创作。

 


来源: 东南商报  作者: 记者 俞苏伟 通讯员 陈未鸣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