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浙江人的精神让我走向成功
www.zjol.com.cn  2004年05月0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核心提示:对活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9300多万农民工来说,他就是一个象征,更是一个榜样!今年“五一”劳动节,在山西打工的浙江临海人鲍先锋,首次作为农民工中的一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鲍先锋今年37岁,临海市大田镇人。1989年,他离乡前往山西打工,1991年进入十三冶外协施工队。十几年里,他跟随十三冶这支冶建大军转战南北,先后参加过天津大无缝钢管厂、太钢热轧厂、上海宝钢集团炼钢一厂等十多项冶建工程,被工友们誉为“土专家”。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工,鲍先锋是以什么样的成绩成为我国产业工人劳模,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呢?日前,记者与远在山西离石十三冶大土河建设工地施工的鲍先锋进行了连线对话。
    
  得知获奖时
    有点不敢相信
    
  
记者:我是浙江《今日早报》的记者,作为家乡的媒体,我们对您获得此荣誉表示衷心的祝贺,此时,您最想对家乡亲人说些什么?
    
  鲍先锋:谢谢!这几天特别忙,全国许多媒体都来工地采访,把我的工作秩序都打乱了,面对这些记者,感觉很紧张,以至山西等地的媒体说我不善言辞。但今天面对家乡的媒体,感觉轻松了许多,心情也特别愉快!我想借此机会,向我远在家乡的亲人表示问候。
    
  记者:您的施工队现在在哪里施工,有没有准备去北京领奖?
    
  鲍先锋:我现在在山西省离石市东南的大土河项目工地施工,由于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十三冶有多项工程在施工,因此比较忙。我们今年新开工建设的是一个100万的机焦项目,工程眼下进入基础施工阶段,每天都在抢进度,没有时间去北京。
    
  记者:您的名字叫先锋,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民工身份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人,您将成为民工的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您是否会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获得更大的突破?
    
  鲍先锋:我这次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确实有点意外,因为我跟许多获奖者的身份不同,我是全国第一个以农民工身份获得此荣誉的人,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也是莫大的鞭策。毫无疑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带领施工队作出更大的业绩。
    
  记者:您认为您这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偶然被选上,还是必然的结果?您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此殊荣的?
    
  鲍先锋:我个人觉得有些偶然成分,前天,我得到这个消息时,也有点不敢相信。但根据我的劳动表现和劳动业绩,我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劳动者,工作比较积极,勤奋好学,遇到技术难题喜欢向技术人员请教,并喜欢钻研技术难关,喜欢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要说途径,其实也没什么,只是由十三冶基层公司的负责人宫计业,把我的材料推荐到山西省总工会,然后由山西省总工会把材料报到全国总工会,最后,就被全国总工会给评上了。
    
  从普通打工仔到作业队长
    
  
记者:听说您只有小学文化,通过自学您掌握了许多建筑方面的实用技术,并被单位称为“土专家”,推动您进步的因素是什么?鲍先锋:我的确只读过小学,当时家里很穷,没钱读书。在十三冶基层公司,我从一名小工到负责200多人的施工队长,先是生存的压力逼得自己努力去学技术,后来,在工作中,感觉学技术。对我们这些外出务工人员非常有必要,因此,一有机会,我就拼命地学习一些施工方面的技术。工地技术人员见我谦虚好学,都乐意教我,领导见我工作能吃苦耐劳,又积极学习施工技术,逐步把施工队长的担子交给了我。要带好这支队伍,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本领,而我自己恰恰就缺在没文化,但我又不能输,要想自己有所突破,只有自我加压。因此,我认为,真正推动我进步的因素还是浙江人不断进取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记者:能谈谈您当初到山西打工的经历吗?鲍先锋:1989年春,我与村里几个伙伴到了太原打工。先是在太原干过两年木工活,由于人多活少,每天都要外出揽活,就是背着一个工具袋在居民区里问人有没有木工活要做。后来,木工活越来越少,几乎找不到活干,刚好这时有个老乡推荐我到第十三冶金建筑工地去干木工活,我应聘的是木工活。1991年,在一个朋友介绍下,我成为十三冶外协施工队的一员。当年我与施工队一起参加了天津大无缝钢管厂的建设,在施工队钢筋工小组做小工,由于有木工技术,加上肯动脑筋学习,很快,我就成为一个熟练的钢筋工。第二年,回到太原,参加了太钢热轧厂的建设时,我已经能看懂施工图纸,通晓钢筋绑扎下料的技术,肩负起了外协施工队钢筋组组长职务。以后几年里,通过自学,在十三冶工程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和工程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成为冶建施工领域的行家能手。我把自己的经验不断用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如在临汾河西发电厂施工中,我提出建议,在保证钢筋绑扎稳定牢固的情况下,与工友们一道为公司节约材料9吨,降低施工费用,节约资金两万余元。在离石大土河60万吨焦化厂工程中,我通过技术革新,简化工艺,不仅在每个焦炉兴建中节约近10吨固定架钢材,而且带领施工队提前44天完成施工。几年来,我带领的作业队已累计获得十几万元的提前工期奖。在今年十三冶职代会上,我任队长的施工队被授予“优秀外协施工队”的荣誉,我本人也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记者:您现在成名人了,如果有机会,您是否会离开十三冶,到其他平台去谋求发展?
    
  鲍先锋:我从来就没想到过跳槽,也根本不会跳槽。毕竟,我已经融入了十三冶,在这里我工作很愉快,每年的收入也有两三万元,我已经满足了。况且,他们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对我又这么信任,我没有理由离开十三冶,我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报答培养我的领导和同事。我也不会做生意,我的嘴比较笨,搞土建这么多年了,熟悉了,我想自己会一直干下去的。何况,我也还算不上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记者:作为一位外出务工人员,您将如何看待这一至高荣誉?
    
  鲍先锋:我作为一位外出务工人员,能获得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表明国家对民工的地位越来越重视,农民工劳动的价值得到了社会承认。毕竟,全国有近一亿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出力,如果没有这些农民工,一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可能就不会有人干,城市的建设步伐就不会有今天这般快。
    
  其实我也没有做出什么重大贡献,在各行各业中,有许多民工都比我做得好,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而已。
    

    浙江人吃苦耐劳精神让我成功
    
    记者:从打工仔到施工队长再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您认为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鲍先锋:要说成功的原因,我认为还是我们浙江人那种吃苦耐劳,不懈进取的精神。这跟我们温州人、台州人在外闯荡做生意一样,只要认准了,就会朝着目标去努力,哪怕付出一切代价。在山西,有许多经商的浙江人,他们特别勤奋,许多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生意做得很大,有的甚至资产过千万了,也没有一点老板的派头,许多体力活还是自己做。我认为,勤劳上进,是我们浙江人在外闯荡成功的关键。
    记者:浙江的民营经济这么发达,您闯荡山西十余年,有没有想到回家乡发展?您的父母和孩子如今还在临海,平时过年过节,您会回家跟家人团聚吗?
    鲍先锋:我在外面闯荡了10多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也希望我早日结束在外漂泊的生活,早日回老家发展。老实说,我现在手头也有一点积蓄,回家开个小店应该不成问题,但我不懂做生意,也没兴趣,所以也没回来的打算。但每年春节,我和妻子都会回家过年。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吴中平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