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横行患者受害 记者感受“医托”骗人全程
www.zjol.com.cn
2004年05月0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继前日浙医一院“拿下”14名“医托”后,昨日,该院又“拿下”了8名“医托”,杭城“医托”可谓屡禁不止。为亲身感受一下“医托”到底是如何行骗的,记者今日决定与年迈的父亲一起去感受“医托”骗人的伎俩。7时05分,两人来到浙医一院。 或许因为天色尚早,病人并不多,一楼大门口只有少数几个人在东张西望。浙医一院保卫科小魏告诉记者,这些东张西望的人中有好几个是“医托”。 记者来到三楼,只见挂号处排起了长龙,记者赶紧上前排队。寂静的队伍中很少有人说话,正当记者暗自猜测这里面可能没有“医托”时,几名排在记者队伍前面的中年妇女却突然高声喧闹起来。只见一名中年妇女手里拿着小本子,边飞快地在记着什么,边恭敬地向队伍中的一名中年男子打听着一位“医疗专家”的情况:“他真的这么灵?他真的可以看好我这个病?”两人声音响亮,生怕周围的人听不见,一会儿留电话地址,一会儿又真诚地表示感谢。但两人交谈了近10分钟,周围的人却没有一个搭腔,反而听到有人轻轻地在说:“托儿!”闻此言,两人便迅速离开了。 等记者挂好号,已是7时半,眼看离医生上班还有半小时,记者便陪着父亲来到三楼专家候诊室。 双休日的医院人不多,上百张椅子只坐着稀稀拉拉的十多个人。记者这时突然看到,刚才在挂号处那名被指成“托儿”的中年妇女却又在候诊室,跟一位衣着朴素的大伯交谈。说着说着,这位妇女掏出笔,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下了几行字递给大伯,大伯看得连连点头。记者好奇地凑上去看了一下,原来纸条上写的是:11路车,保俶路××门诊部,中医科,某专家。 记者故意问道:“这个专家行吗?他能治好高血压病吗?”没想到这一问把中年妇女的热情全部激发出来了。她坐到记者身边连声说:“当然不行啦,这位专家就是专门看心脑血管疾病的,很多大医院没看好的病他都治好了!”说着,她又热情地给记者写了一张纸条,并嘱托一定要早点治疗,如果需要她可以带记者去。记者委婉地表示了感谢,并告诉她等看完病再去。在浙一给父亲看完病,已差不多近10点钟了,检查情况显示:父亲血压基本正常,上压142,下压80。走出浙一医院门口,记者决定按照那位妇女“指点”的地方,去实地看一下。 很方便找到了那家门诊部。但看上去这里的人气并不旺,科室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病人,四五名医生则在聊天。 花了6元钱挂号后,记者和父亲被带到了一间标有“心脑血管”字样的房间,一位50来岁的没有穿白大褂的妇女先给记者的父亲量了血压:与医院相比,这里测的血压明显上升,上压高达154,多出了10多个点。 量完血压,这位妇女又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表格,开始逐项提问:爱不爱发火?做梦多不多?脾气大不大等等。有几个问题记者的父亲没听清楚,迟疑未答时,这位“医生”却毫不迟疑地一一打上了钩。最后,这位“医生”得出了结论:记者父亲患有轻微的脑萎缩,应及早治疗。说着,她拿起笔,刷刷刷就在处方上写下了“15盒脑萎缩丸”的字,并热情地带记者去付费。在收费处,面对着675元的高额费用,记者颇有点为难地表示只有100多元钱,这位“医生”说:“100元钱看什么病呀!” 走出这间门诊部,记者感慨万千,一直以来听说杭城各大医院“医托”横行,蒙骗了许多患者,这次总算见识了一回。希望有关部门能拿出有效措施来狠狠打击“医托”,给群众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