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校园性教育读物《书包里的玫瑰》杭城羞答答地开
www.zjol.com.cn  2004年05月1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声名显赫的学校;他们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他们有过性行为的事实,父母与教师100%不知道;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摘自《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
    
  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这本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近来正在杭城中学生中悄然流行。
  
  杭州庆春路一家书店近日进了100多本,已经卖了50多本,属畅销书。而晓风书店的老板说,他们4月初进了两三百本基本上已经卖光了,还想再进。在文三路一家书店,店员告诉记者:“此前很多学生来问有没有这本书,最近试着进了20本,人气也很旺,经常有学生过来翻。”
  
  这本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书,从今年1月至今已加印3次,销售了10万多册,多次居北京和上海等地各大书店销售排行榜前列,在一些地方甚至脱销。购买此书的除了学生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和老师。
  
  它是怎样一本书?它为什么能同时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普遍关注?这是一本描述和分析13位中学生发生性关系的书,虽然它并不全面,却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了较为隐秘而现实的一角,让父母与教师了解到事实的真相。
  
  这本书的读者对象首先定位于中学生的父母与教师,因为他们最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又常常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他们可能是孩子的第一防范目标。
  
  这本书折射出了性教育与现实的脱节。目前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比率不到10%,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即使在没有发生性行为的中学生中,因性困惑引发的种种问题也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关于书的三种态度
  学生:买了只能偷偷地看
  
  文一路新华书店,书架上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所剩不多,仅有3本。书架前阅读的人不少,多数是学生,一位穿着校服的女中学生翻看了序言后,就饶有兴趣地站在那里细看起来,还忍不住指着书中的内容和一边的女伴窃窃私语。她们翻阅了十来分钟后,最终将书放回了原处。
  
  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不买回去?那女生说:“想买啊,里面内容写得很实在也很好,但是买回家后被妈妈看到,她肯定会不让我看,所以就不买了。”旁边女生插话道:“这本书给我们中学生看看挺好,没什么不妥,但大人们的想法可能会不一样。会说我们看黄书,买了回去也只能偷偷看。”
  
  家长:让孩子了解我们的苦心
  
  庆春路新华书店,记者遇到了正准备买这书的马先生。“最近我经常接到女儿班里一位男同学的电话,这位男同学不但电话打得勤,还几次送女儿回家,女儿这段日子也变得更爱打扮了。”他有些担心,“关于性问题,我们以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能瞒就瞒着。唉,现在又老担心她出事,但是要和女儿面对面讲性知识,我实在是难以启齿。”
  
  看到这本书,他大为震惊,原来很多家长也在性教育方面做得很失败,原来家长对孩子出于善意的保护竟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我决定买一本这样的书送给女儿,希望她看完后能了解我们的苦心。”马先生说。
  
  对此,一位陈女士却表现得十分矛盾:“一方面我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在‘性无知’的状态下安全地度过青春期,这样的小孩思想没有杂念,可以专心读书;另一方面我又怕女儿万一出了什么事,连一点自我保护意识都没有。相关书籍虽然能够给孩子传达性常识,但也怕这会带来负面影响。我都不知道书买回去后该不该给她看?”
  
  学校:家长层次不同不敢推荐
  
  对于这本目前正走俏中学校园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学校又是抱怎样一种态度呢?夏衍中学负责德育方面教育的丁老师表示:“其实家长层次都有高低,观念都会有差别,如果我们向学生推荐这本书,开放的家长可能会赞成,但保守的家长肯定是会反对的。所以学校一般来说,是不敢随便推荐这方面的课外书的。”
  
  丁老师介绍说,很早以前他们是不开生理卫生课的,现在在初三段开设了《科学》课。但是,现在的学生早的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发育了,晚一点初一初二也发育了,初三才上生理卫生课的课程安排模式显然跟不上实际情况的需要。有关人士提出:性教育如何更好地进学校,当前已经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校园性问题不容回避
  中学生谈恋爱司空见惯
  
  朝晖某中学门口,记者见到公交车站里,一对对稚气未脱的“小情侣”们手拉着手,嘴里还亲热地互相喊着“老婆老公”。
  
  “你们学校里恋爱的同学多吗?”记者在学校门口做了随机调查。“这种事情当然有啦,很正常的。”一名女生指着不远处正亲热过马路的一对男女同学说:“看,他们就是一对!”两名身穿校服的学生并不顾忌周围的目光,很亲热地偎依着走过斑马线。
  
  关于性教育方面,接受采访的同学羞涩地说,初三时老师在生理卫生课上有讲过,但不详细。父母平时也不太讲这些。
  
  “家长谈性知识?怎么可能呢。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反对早恋,从来不会正确引导,只有在出事后才亡羊补牢或痛骂或横加指责。”一位接受采访的女同学说。
  
  这种事不敢向家长开口
  
  省立同德医院妇科门诊医生,向记者回忆了一位女中学生来孕检的事情——
  
  这个女孩子脸上虽稚气未脱,但却是满腹心事的样子。不过她只向我透露自己在市区一职高念高二,但不愿意说出学校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说是半个月前与相恋了一个学期的男友发生了性关系,第二天她吃饭时有点恶心,怀疑自己怀孕,担惊受怕了整整半个月,晚上都睡不着觉,后来终于硬着头皮来检查。孩子的性知识实在贫乏得很,我问她家里人知不知道?她摇着头低声说:“这种事不敢向父母开口。”
  
  专家认为关键是教育家长
  
  省立同德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敏告诉记者,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随着孩子性成熟期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后,之间必然会产生生理需求,如果没有正确指引,光有道德约束是不够的。现在的情况是,家长和孩子的教育脱节,所以,我们的性教育关键是教育家长。
  
  陈敏认为,性教育越早越好,现在的孩子不是说不懂,已经有一点懂了,只是家长觉得他们不懂,他们有性方面的好奇心,我们不能抹杀,就和学习其他的东西一样,对于孩子来说,早一点知道真相就会少一点猎奇心理。如果不懂,孩子就不知道怎么避免性骚扰。
  
  我们应该向孩子们说清楚、说到位,让他明白后果、好坏,然后让他自己找到一个跟社会道德相近的价值观念、价值选择,而不是把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这才是一种好的教育。

  zjnews.gif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见习记者 劳国强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