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四代人的出生故事折射社会变迁
www.zjol.com.cn  2004年05月2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世纪50年代
    
    生孩子一切就简

    1955年是讲究奉献的年代,连“母亲”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想着工作,毫无怨言,即使是遇到人生的大事——生孩子。为了工作,很多人放弃了母乳喂养。经济状况好一点的、讲究一点的就给孩子喂奶粉,经济情况差一点的就喂米糊、稀饭。

    食堂饭当营养餐

    郑宝琴是妇产科医生。1954年,刚刚参加工作的郑宝琴怀孕了。

    尽管自己是妇产科医生,对胎儿的孕育过程了如指掌,也已经亲手接生过不少孩子,不过毕竟还年轻,在整个孕期,郑宝琴也充满了期待。但是,妊娠反应很大,几乎是天天都在剧烈呕吐。有时有意识地想增加一点营养,常常是在食堂里吃好饭,一出食堂不到100米,又全部吐了出来。当时没有太多辅助药物,听胎心也是完全靠木制的胎心听诊器,没有B超,没有胎心仪,产后住的病房基本上是9个人一间

    出生费用10元钱

    1955年,第一个儿子降生了,孩子不大,出生时体重2500克,生得很快。中途发现胎心异常,也没有太在意,最后倒是顺利平产。除去公费部分,自己就付了10多元钱。

    没时间坐月子

    当时就住在12平方米的单位宿舍里,刚够放一张床。丈夫是外科医生,连续几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所以她生孩子,都是独自一个人住院、出院。好在家也就在医院里,十分方便。也没有好好地坐过月子,有病人照样要去处理。有抢救病人时,半夜三更也会离开家,留下儿子一个人在家里。有一次晚上抢救好病人回到家,发现儿子不见了,四处寻找,最后在床底下找到了儿子,他在那里睡得正香,脸上满是被泪水沾湿的泥。

    人工喂养出于无奈

    因为工作忙,无法做到亲自喂养,郑宝琴无奈只得完全靠人工喂养孩子。每天早上买上够儿子吃三顿的稀饭,吃的时候,在煤油炉上热一热,和一点形形式式的菜汤,就是儿子的美食。大约是消化不良,孩子经常拉肚子,拉得脱肛,只是用一些土方来解决,倒也十分有效。

    20世纪80年代

    独生子女很宝贝

    1983年生孩子有点“金贵”。因为提倡独生子女,生孩子也就成了头等大事。比如婴儿由婴儿室的医护人员照看着,产妇在住院期间十分清闲。

    一出生就送进婴儿室

    周容芳是1983年生女儿的。当时仍然是生育高峰,妇产科医院一天接生三四十个孩子是常事,所以医院的接生床常常不够用,产妇住走廊是常有的事。当时还是母婴分离的,孩子一出生就被送进婴儿室,医护人员定期把孩子送到妈妈旁边,由妈妈喂奶。

    周容芳的女儿也被送进了婴儿室。儿科医生第一次把孩子送到她身边的时候,周容芳看着满屋子的人,推说还没有奶水,硬是不好意思喂奶。那时还没有推广母婴同室、母乳喂养这一套,并不强调早吸吮什么的,自己不想喂奶,也没有医生会刻意指导。

    开始音乐早教

    因为是平产,周容芳恢复得很快。出院第一天,保姆不会用煤气灶,为了给保姆做示范,回家后的第一顿饭居然是自己做的,她给自己下了一碗面。这时候已经是提倡独生子女,大家都很宝贝孩子。保姆洗尿布、搞卫生、做饭都包了,而给孩子洗澡、换衣服,则是妈妈的专利。单位给了产假,每天在家,就是和女儿在一起,逗女儿玩,还给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听听音乐,有意识地尝试早教了。

  20世纪90年代

  母婴同室 母乳喂养

    1993年生孩子遭遇了一次观念的大冲撞:全国各地都开始创建爱婴医院,各家医院的产科都纷纷推广母婴同室,倡导母乳喂养。产妇必须自己照看自己的孩子了。

    出生半小时就妈妈照料

    因为在外资企业上班,工作忙不说,保持身材也很重要。听说喂奶会影响身材,孙芳华想也不想,就决定采用人工喂养。住院的时候就把婴儿奶粉带进了病房。哪知道,生好孩子还不到半个小时,她还在产房里,护士就已经把孩子抱过来,教她喂养,还说这时候的初乳对孩子的健康十分有利。在护士的竭力鼓励下,孙芳华开始了她第一次的母乳喂养。

    从产房出来,孩子也跟着一起到了休养的病房。孩子的爸爸手忙脚乱地跟护士学换尿布、婴儿洗澡、皮肤护理,听母乳喂养的课。尽管听护士说了很多母乳喂养的好处,但是一开始奶水不多,便有些泄气。便想着要给孩子喂奶粉。刚把奶粉和奶瓶拿出来,就被眼尖的护士发现,好一顿苦口婆心的劝导。

    孙芳华母乳喂养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后来孩子一周岁内很少生病,就是得益于母乳中的抗体物质。

    21世纪初(2003年)

  无痛分娩 新生儿游泳

    这时候医院不仅推广母婴同室,提倡母乳喂养,还推出导乐分娩、无痛分娩、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有了月子保姆,有了月子医院,有了超豪华的“贵族”产房和“贵族”病房。

    2003年金燕生孩子几乎可以用幸福两字来形容。她特别庆幸选择了省妇保医院作为宝宝的诞生地,因为在这里宝宝得到了每天一次的标准抚触。在她做月子的日子里,她先生向护士认真地学,回到病房后,先生经常坐在女儿的小床边,轻轻地诉说并柔柔地摸着宝宝的小手,传递着爱和关怀。

    因为婴儿的新陈代谢很旺盛,医院倡导给宝宝游游泳。于是抱着只要是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的观念,金燕的宝宝出生第三天就开始学游泳了。小家伙很紧张,双手小拳头握得紧紧的,脸蛋绷得紧紧的,连脚趾头都紧张地用力向后弯曲。紧张归紧张,效果还是很好的,小家伙消耗了体力,游泳结束后,吃了很多奶,并睡得特别香甜,第二天称体重,足足增加了150克;并且胃口变得很好,第三天体重又增加了150克。宝宝出生7天即出院当日,金燕带小宝宝去游泳,小家伙这次彻底放松了,能悠闲地、自由自在地泡在水里游泳,能在大家的呼叫下在游泳池里扑腾着来回。

    十月怀胎,金燕的先生很少陪伴在妻子身边,对宝宝的胎教几乎没有,仅仅因为几天的抚触、交流,宝宝对爸爸的感情竟超过了十月怀胎的金燕。

    出院第二天,金燕和先生在家里给宝宝洗了澡,金燕幸福地说:“佳佳就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们,似乎在说:‘爸爸、妈妈,你们该给我做抚触了……!’”现在金燕已经计划着给宝宝买一套游泳的设备。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版撰稿 本报通讯员 孙美燕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