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捐髓救子”点燃白血病人新希望
www.zjol.com.cn  2004年05月2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日报杭州5月24日讯(记者秦军通讯员黄平于伟)今天上午10时,当头戴绒帽、身穿条纹衣服的陈岩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省中医院病房时,陪伴在他身旁的父母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谁也没有料到,这个曾身患白血病,一度面临死亡威胁的14岁少年经过亲缘性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新技术治疗后,完全恢复了健康。
    
  去年3月,家住义乌畈东村的陈岩突然开始连续发烧、咳嗽,经省中医院检查确诊,陈岩患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要想救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与其相匹配的骨髓供体。然而,据统计,在同胞兄弟姐妹中骨髓相匹配的可能性是四分之一,普通人群则是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果然,陈岩父母、姐姐经检测后,与陈岩的骨髓基因都不匹配;同样,在有5万份资料的中华骨髓库中,也找不到相同的供体。病情迅速恶化的陈岩面临着生命危险。
    
  10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骨髓移植技术、曾在我省成功施行过多例骨髓移植手术的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虞荣喜决定用半相合的骨髓来移植。
    
  以前采用的全相合骨髓移植技术中的供体和受体的6个HLA(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位点全部吻合,但半相合骨髓移植技术中的供体和受体只有3至5个位点吻合,移植难度高、排异风险也非常大。因此,半相合骨髓移植技术被称为干细胞移植中的尖端技术,国内只有北京和广州等地开展过此类手术。
    
  为了儿子的性命,陈岩父亲豁出去了,强烈要求用自己的骨髓救儿子。
    
  2003年9月,经过大剂量放疗和化疗后,陈岩移植了父亲捐献的骨髓。移植23天后,陈岩的造血功能恢复,父亲的“种子”开始在儿子体内生长;2个月后,陈岩的血型已由O型转为父亲的B型,经省血液中心证实,陈岩的HLA配型也完全与父亲的相同,染色体也恢复正常。今年5月,经过8个月的治疗后,陈岩彻底康复了。
    
  虞荣喜告诉笔者:“小陈岩这样的病例,在我省还是首例。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半相合骨髓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在60%至80%,而且最大的好处是容易找到供体。”
    
  目前我国内地尚无大规模的骨髓库,要想通过万分之一或者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来获得骨髓,只能碰运气。但通过半相合骨髓移植技术,几乎所有白血病患者都有可能从父母等亲属间找到移植供体。这将为全省每年新增的4000名白血病人带来新的希望。血液病专家、博士生导师赵小英认为,这项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秦军通讯员黄平于伟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