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北大荒,我们回来了
www.zjol.com.cn  2004年05月2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经过2天3夜的长途跋涉,昨天清晨,“蜂之语知青专列”终于到达浙江知青魂牵梦索的第二故乡——集贤县。在北国边疆清冷的晨风里,穿越35年的时光,再次回到北大荒,重逢当年的“插友”和老乡,拥抱、欢笑、热泪……这些年过半百的老知青们卸下一路上的克制和掩饰,如同奔放的年轻人一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着与这片黑土地心灵与血肉相连的情感。“北大荒,我们回来了!”
    
  列车上的2天3夜,知青们都是在回忆、盼望和激动中度过的。前天晚上,列车一过哈尔滨,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曾在黑龙江佳木斯连江口插队10年的宁波知青楼红梅大声对着手机说:“我再有两个小时就到了。我穿着紫红色的衣服。”这次,她是专程去看当年下乡时曾给予她无私帮助的一位老乡,她亲切地叫他“大哥”。当年,她生下孩子没有奶水,是“大嫂”用自己的乳汁将她的孩子养大。大哥家里也很穷,但是,他将家里的白面馒头留给楼红梅的儿子,自己的6个孩子只能吃玉米饼。1978年,楼红梅返城时,“大哥”将家里仅有的40斤黄豆给她带上。想起往事,楼红梅的眼睛一次又一次地湿润:“北大荒10年,知青和老乡的感情,如同亲人。”知道楼红梅这次要回来看看,“大哥”特地叮嘱大女儿永珍去接。
    
  列车到佳木斯车站还有三四个小时,永珍一家人已等在站台上,每隔半小时就打手机给楼红梅,问她火车开到哪里了。深夜11时,佳木斯到了,楼红梅一下车,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就迎了上来:“楼姨,是你吗?我爸妈可想你了。”楼红梅一把抱住她:“永珍。”两人的眼泪流在一起。
    
  送走了佳木斯的插友,列车上300多名到集贤县的宁波知青心情更难平复。有人又一次拿出老照片:这是永安大队当时最受欢迎的“文宣九人组”在演出;这是和北大荒乡亲们在一起插秧;这是当年第一次亲手做出玉米大饼子……
    
  凌晨3时,北大荒的天就亮了。再有3个小时,集贤县就要到了,一夜没睡的知青们开始收拾行李,女知青换上了精致的衣装,男知青们仔细地刷牙洗脸,有人特意在头发上喷了定型水,车厢里的剃须刀声也不断响了起来。知青们说:“回家了,得好好打扮。”
    
  清晨6时,火车终于到站了。北方的清晨特别冷,但是站台上已是一片欢腾。乡亲们扭起大秧歌,敲起震天的锣鼓,集贤县的领导早已等候在站台上,迎接北大荒的儿女回家。
    
 集贤县永明村村委主任赵录和4名村民前一天晚上就赶到集贤,在车站外等了整整一晚,就为了接当年在村里插队的宁波知青徐斌。徐斌的儿子一个星期前刚结婚,徐斌夫妻这次特地带了10斤喜糖,分给乡亲们。赵录拿着徐斌儿子的结婚照,把手往下一按:“你们走的时候,这小子才这么大,刚会爬。”笑声在阳光下的站台上流淌。
  
   刚在火车上度过52岁生日的知青郭明敏一下火车就看到了十多张熟悉的面孔,都是当年她插队时的乡亲。老乡们知道“小丫头”要来,前一天晚上就等在车站外。郭明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会流眼泪,老乡们笑了:“别看她这么大了,还是‘小丫头’。走,回家。”
  
  拥抱了一次又一次,眼泪擦了一次又一次,25年的分别,35年的深情,小小的集贤站台根本无法承载。
    
  只有思念和感谢是不够的,昨天,还没有抹去一路的风尘,知青们就和集贤县委、县政府对招商引资进行洽谈,并将在火车上募集的一万多元助学款送到集贤贫困学生手上。对此次活动给予热情支持的蜂之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志明,不但向知青和老乡们赠送了优质产品,也同时将4.5万元人民币捐赠给集贤的教育事业。然后,知青们和乡亲们一起,植下一片知青林。在政协宁波江北区委会工作的知青何大磊说:“当年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磨灭我们青春的激情,睡土炕吃杂粮强健了我们曾经稚嫩的身体,这片黑土地教会我们能坦然面对今后一切的挫折。我们曾经迫切地想离开它,但是,今天我们感谢它。我们不想说空话,我们要用力所能及的力量,为它做些事,为乡亲们做些事。”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熊晓燕 叶蕾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