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暗访洋垃圾回收地:台州电子垃圾竟形成产业链 
www.zjol.com.cn  2004年05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河水是黑的,水库里的水也不能喝,我们只能到外地运水喝。”当报料者在电话中说这话时,背景传来哗哗的大雨声。5月16日,一场大雨突袭温岭市温峤镇,雨水夹着泥沙从山上、路边汇到小河里,废弃在田间地头的电子垃圾也被卷进河中。
    
  长期关注电子垃圾处理的绿色和平组织中国项目负责人赖芸称,台州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洋电子垃圾”回收加工地之一,数以万计的农民正赤手空拳拆解毒垃圾。“又一出危害环境及健康的悲剧在上演!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他们将成为生态难民。”
    
  早在2000年上半年,我国就已禁止进口11类电子垃圾。为什么现在台州的电子垃圾回收加工业还是如此兴旺?日前,记者前往台州暗访了当地电子垃圾处理全过程。
    
  村道两边尽是“洋垃圾”
    
  一早,记者从温岭包车前往电子垃圾最集中的温峤镇。
    
  20分钟后,汽车进入四面环山的温峤镇,青山绿树的美景已不在。一堆堆压瘪的电器外壳、电脑机箱则不时出现在眼前,每家每户门前都堆放着旧电器和电脑零件,破碎的显示屏和主板散乱,有些滚到了路中间也没人捡。
    
  在一处键盘堆成的垃圾山前,两个民工模样的人正在翻来翻去地分拣。“这些垃圾从哪里运来的?”记者问。
    
  “不知道!”他们头也不抬。
    
  河两岸都是不值钱的垃圾,而塑料壳、电源线漂浮在河面上。一些报废的电子元件牢牢地揿在村道里,一平方米的面积里有几十个,抠都抠不出来,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最好的设备是电钻

    有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堆满废旧电脑,几个妇女正在拆,锤子、凿子、螺丝刀是最常用的拆解工具,“科技含量”最高的是电钻。
    
  “这里还有不少好东西吗?”记者搭讪着问。一名大婶则朝旁边一个麻袋努了努嘴,记者打开一看,里面都是CPU。
    
  这些电子废物被弃在房前屋后,没有任何防范处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院士说,污染物质会沉降或经雨水淋洗冲刷,进入地面、水和土壤,然后进入蔬菜、水果,对人的健康有很大损害。
    
  这时,隔壁一辆大卡车运来几台旧服务器,趁老板清点“新货”时,记者与几个帮工聊了起来。他们来自贵州、安徽、江西等地,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工资20元,不包食宿。
    
  “来多久了?”
    
  “半年。”
    
  “辛苦吗?”
    
  “还好,就是经常咳嗽。”一个小伙子卷起袖子,他身上有很多小红点,舌尖也有肿块。
    
  记者从村卫生站了解到,那里很多民工都患有呼吸道疾病以及皮肤溃烂、肾结石等。另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当地一半以上的儿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病。

    暗访“洗金”作坊

    当地人说,村里还有人用酸,把电路板上的镀金“洗”下来卖钱,产生大量含硫酸的废水,危害性更大,即使在当地回收、私拆洋垃圾已成公开化的状况下,“洗金”还是偷偷进行的。记者在村民的指点下找到了一个地下“洗金”作坊。
    
  一到工棚外,记者就被呛得咳个不停。工棚里都是白色烟雾,盆里放着已经酸洗过的带金粉的半成品。
    
  1吨电脑部件平均要用去约0.9公斤黄金、270公斤塑料、128.7公斤铜、1公斤铁、58.5公斤铅、39.6公斤锡、36公斤镍、19.8公斤锑,还有钯、铂等贵重金属。由于技术有限,当地对金、银等贵金属的回收,采用的是用强酸甚至剧毒氰化物来溶解金属的原始手段。
    
  记者还没来得及了解更多的情况,作坊的人就对记者身份产生怀疑,冲过来想抢相机,我赶紧跳上门口的出租车离开。

    “产业链”如何形成

    温峤镇既不临海,也不靠近公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它并不是一个走私电子垃圾理想的集散地。可因为缺少支柱产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几个当地人涉足电子垃圾的拆解生意并发了财,于是便成了当地家家户户的工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子垃圾产业链。
    
  在温峤,很多漂亮的楼房都是楼上住人,楼下分解废旧电器的。十几年的废旧电器经营给当地人带来了财富,废旧电器的拆解也形成了分工明细的产业链。大货车每天将走私电子垃圾运到温峤镇,而大宗家电经修理后进入二手市场。
    
  绝大部分电子垃圾会不断被分拆,塑料部分加工成简单的塑料颗粒原料或是假花;各种芯片、电容、极管等零部件,可以回收利用;同时通过烧烤、酸洗等方式可提取镀金、锡、铜等各种金属;电线则被剥皮或焚烧取铜。

    电子垃圾夹在旧钢铁里过境

    干这一行已3年多的周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台州电子洋垃圾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韩国。
    
  台州周围大大小小的港口为洋垃圾进口带来便利,椒江港就是其中一个。在椒江港专门卸洋垃圾的码头,记者看到被机械臂从船上一把把抓下来的废旧物资堆满码头,堆得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码头旁停着远洋货轮,据当地人说,几乎每隔几天就有这样一艘远洋货轮运来“废旧物资”。资料显示,废旧物资是台州港进口量最大的货物。
    
  台州海关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进口废旧物资的批文都是由国家环保局下发的,每次的量在5000到1万吨不等。不过,一些不法商人在废旧钢铁里夹杂了各种洋垃圾,废旧电子零件占有不小的比例。
    
  记者电话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固体司,该司彭先生说,国家只允许进口如废钢材、废纸等废旧物资,国家从未给进口电子垃圾下过批文,台州的情况属于夹带走私。

    坑骗消费者的“新产业”

    由于一些有电脑知识的行家在电子垃圾中淘宝,台州还形成了把废旧硬盘、内存、显像管等拆卸下来出卖获利的“新产业”。
    
  记者来到当地颇有名气的路桥电脑城,它的三四楼专卖电脑,有上百家商店。这里随处可见旧电脑主板、内存条、CPU、硬盘,据说生意最好的是显示器,甚至成批地运到南京等地出售。
    
  不过,所有电脑零件都不保修。就在我们询问时,一个青年拿着一块旧硬盘想要店家修,但店家表示是旧货所以不修。还有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曾买过一只旧显示器,用了半年多,就黑屏不能用了。据知情者透露,卖家对这些旧显示器进行过特殊处理,提高了显像管电压,使显示器暂时变得特别鲜亮,显像管速度也大大加快,但没几个月就寿终正寝。
    
  在玉环大麦屿市场,记者又目睹了与路桥电脑市场几乎相似的一幕。

    根治仍需时日

    国内的环保专家在考察过台州后,指出当地的电子垃圾处理是“用19世纪的技术处理21世纪的废物”,环境污染难以避免。
    
  据赖芸介绍,目前我国政府已注意到电子垃圾的危害,并开始着手制定相关法规。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在4月底表示,为有效解决电子垃圾污染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一项新的环保制度——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也就是本着谁生产、谁负责回收的原则,处理电子垃圾。
    
  目前台州当地政府也在对电子垃圾加工户进行产业转型的引导。同时他们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一方面堵住走私电子垃圾流入的渠道;另一方面兴建废旧物品的集中加工区,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新闻链接
    
  二手电器不得擅自销售
        
  浙江省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负责人日前说,我省已拟就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方案明确,二手电器不得擅自销售,只有经专门机构检测,标明使用年限和旧货标志,才能进入二手货市场。

    近年来我省每年淘汰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有近350万台(套),浙江将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回收处理体系,一年处理80万台(套)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

   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拆解加工处理技术工艺,将参考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相关技术,在破碎前采用人工拆解方式进行分类处理,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等将单独集中处理荧光粉,电冰箱、空调机、制冷机采取集中处理,使得报废电器所含98%以上的可利用物资得到综合利用。

  zjnews.gif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郑巍 文/摄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