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被禁十年温州龙舟适度开禁 政府通知维护文明
www.zjol.com.cn  2004年05月2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咚咚呛,咚咚呛……”一阵阵喧天的锣鼓声,将午间的宁静赶了个一干二净。一条飘着大红绸缎的红色龙舟载着数十名汉子,在水中飞速向前冲去……根据温州市政府日前出台的有关规定,龙舟被禁10年后适度开放。
    
  端午节即将来临,温州各地群众都在紧张地做龙舟,练划手,龙舟这个久违了10年的民间活动,在街头巷尾涌起热潮。为什么温州政府当年要禁止这一活动,又是什么原因让如今的“开禁”前加上了“适度”二字?
    
  各地忙着做龙舟、练划手
    
  划龙舟在温州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种祈祷丰收的活动。温州是水乡,众多河道为划龙舟提供了便利条件。
    
  永嘉上塘徐岙乡的村民王林说,他从小就看着父亲和家里的叔伯兄弟上船竞渡,十八九岁时他也被选为龙舟划手。“10年前,谁能当上龙舟划手,是很有面子的事,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对你体力和智力的肯定。”如果自己村子赢了,划手还会被看成是整个村,甚至十里八乡的英雄。划龙舟的人不但要身体好,还要人品好,要有和别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王林的村子今年也做了一条龙舟,是条威风凛凛的“红龙”。有十八档位,两旁划船的要36人,加鼓、梢、锣、旗、唱神、托香斗六种执事12人,就需48人。
    
  昨天是红龙下水的日子,记者赶到永嘉见识了这一幕。按当地风俗,当月做好的龙舟,一定要当月下水,有什么情况还可以随时调整,那样到了比赛的时候,龙舟和划手都处于最佳状态。
    
  村里的长者告诉记者,在温州,永嘉上塘、下塘一带的龙舟最为出名。赛龙舟又叫“斗龙”,一般在江流湍急的楠溪江中进行,十里长途,往返二十里。不管顺潮而下,还是中途潮涨,或者顺潮而上,中途潮落,都要斗到终点,不得停止。“我们村这次做的是红龙,隔壁西溪乡里做的是黄龙。也是48人的大龙。端午前后,我们会摆擂竞赛。”
    
  上塘的龙舟试水已经算晚的了。早在4月,温州市政府文件出台后,许多村子就开始筹钱造龙舟。仅一个昆山镇就有30多条龙,镇里领导好说歹说,才控制在了20条以内。
    
  开禁背后有着巨大压力
    
  既然划龙舟有益身心,在温州又有着悠久的传统,为什么10年前,当地政府会不体恤“民情”,强行禁止这项活动呢?
    
  温州市政府文卫处一名官员,向记者谈起当年龙舟被禁的四大原因。
    
  “首先是‘斗’的问题。划龙舟本是竞技运动,发展到后来,每年比赛都要发生打斗事件。船上的人打了不算,岸上的人也打。往往是从斗龙发展到人斗,再发展到岸上各村间的群殴,以前为这就死了不少人!”
    
  “第二个原因是迷信。本来是健康向上的积极活动,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大搞迷信活动,这次开禁后虽然好多了,但个别地方还是搞迷信活动。所以我们特别提出健康、文明的口号。”
    
  “第三个原因是一些地方借造龙舟大搞摊派,给当地百姓和企业造成沉重负担,几百元几千元的都有,还有的地方用武力逼迫村民交摊派费。我们接到举报去调查,又没有人敢出来作证。”
    
  “最后一个原因是划手以及观众的安全问题。以往就出现过因为龙舟质量不好,划到一半散架了;划手喝酒上船跌入水中;围观人员太多把桥压塌了等事。”
    
  “今年的八字文明口号中,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告诉记者说。记者看到,在市政府下发的文件中,今年龙舟必须经过检验才能下水,责任人必须提前半个月向当地政府提出下水演练申请,划手被要求全部穿救生衣,观赛地点也要有选择。“所以说这次恢复划龙舟活动也是在一定区域开放,适当开禁!”说这话时,他的语气非常凝重,让人明显感到温州市政府这项决定背后有着怎样的压力。
    
  开禁后的遗憾
    
  划龙舟真有这么危险吗?记者翻阅了4月份开禁以来的资料,遗憾地发现,有些遗留问题的确不请自来了。
    
  ●划手之死:5月17日凌晨4时20分,倾盆大雨,平阳县昆阳镇,一条新造好才一个多小时的龙舟下水了。40名汉子披着雨衣,依照当地习俗,口含橄榄等物(防止说话),悄悄上了龙舟。龙舟快速前行了10米后,突然下沉,个别村民吓得赶紧跳船逃生,龙舟失去平衡,倾斜得更厉害了,所有人都落了水。上岸后,大家发现少了一名50多岁的村民。两小时后,他的尸体被打捞出来。
    
  总结事故原因时,大家发现,船的问题没有一条不是政府担心的:龙舟没检验就下水,也没有上报政府批准,划手没穿救生衣等等。造船师傅、责任人均受到了责任追究。
    
  ●强行摊派:一艘龙舟一般造价在1.5万元左右,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费用,总计在7万元左右。这些都是向当地企业、村民集资或摊派的。平阳郑楼一家企业就被迫出资6000多元“赞助”4艘龙舟。
    
  许多地方还出现了强行向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事。5月21日,瓯海区梧田街道霞王村村民熊某等人,到外来务工人员黄某家中收取龙舟费,遭拒后,便将黄某家中的照明电线强行剪断。
    
  5月24日,该街道辽东村民吴某等人也向外来务工人员尤某索要龙舟费,尤某称之前已交了300元。吴某等人嫌他交的太少,要把他的车开走,双方发生口角,吴某的儿子打伤了尤某。
    
  另外,瑞安今年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借划龙舟乱摊派的现象。瑞安龙头村的外来务工者都被强行收取龙舟集资费,最后,6名责任人全部受到治安处罚,4人被治安拘留。
    
  ●打斗攀比:还有一些村与村、宗族与宗族之间,早已摩拳擦掌,意欲通过龙舟比赛一较高下,分出强弱,不基于友谊第一的比赛,有可能为安全埋下隐患;还有一些村在龙舟的制作上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过分炫耀,使划龙舟活动增添了很多非活动范围的东西等等。
    
  维护文明,政府再出紧急通知
    
  开禁以来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印证了当时决定开禁时,温州市政府的担心。5月18日,温州市政府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划龙舟活动的管理:地方上层层签订责任书;每艘龙舟的适航状态和救生器材配备情况都要专人检查;认真勘察龙舟经过的桥梁、河道等设施的安全情况,有危险的要设立警示标志,安排专人看管;预先排查沿途观舟河岸的安全隐患;对划龙舟的路线和区域进行合理划分,避免龙舟相斗;严禁在中高考期间划龙舟;所有划手必须穿救生衣,严禁酒后、不熟悉水性者和未成年人下水划龙舟;严禁借划龙舟活动进行各种摊派和迷信活动。
    
  的确,龙舟开禁体现了民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尊敬和传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离“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精神文明”的基本原则还有一定差距,如果龙舟的“变味”继续增加,乌七八糟的东西无法消除的话,不但开禁的意义大打折扣,保不准哪天还得被禁。

  zjnews.gif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胡丹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