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求职大学生遭遇直销陷阱
www.zjol.com.cn  2004年06月0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眼下正是大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大学生还在职场上寻寻觅觅,有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还感到茫然,如果这个时候出现这样一个机会:你无须经验,能力要求不高,只要有冲劲、有理想,在短时间内你就会有很优厚的报酬……这些看似前途无限光明的工作机会,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怎会不心动?
    
  涉世不深,缺乏经验,加上就业的迫切愿望,让刚毕业求职的大学生很难分辨这种“机会”背后的种种玄机。于是,这些刚刚出炉的职场新人成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目标。
    
    一个读者来电引出的“工作机会”
    
  前不久,本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文章,其中介绍了几个正在为找工作犯愁的大学毕业生。就在文章登出的第二天,记者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表示可以给这些大学毕业生提供非常优厚的工作机会,并想和他们取得联系。
    
  这些大学生的专业差别非常大,学历水平也不同,一个单位会可能同时给所有的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岗位?而且打电话来的那位女士丝毫没有提到笔试、面试这类招聘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的程序,却提到希望他们去听一下她的讲座,这让记者感到纳闷。
    
  经过记者的追问,这位女士才说明自己正在做某个国外品牌商品的直销代理,但是随后她又解释到:“现在这个直销的概念因为以前传销的缘故被人们所误解,其实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们觉得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新的事物,所以他们应该来试一试这个机会。”
    
  那么,这位女士所说的直销,能给这些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什么样的工作机会?它和之前已经“臭名远扬”的传销又有什么不同呢?记者和一名正在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一起,根据这位女士提供的资料,前去一探究竟。
    
  本报记者亲历直销讲座    
  
  6月3日晚上8点半,我们来到杭州潮王路某商务大楼12楼的一间办公室,在办公室门口,找不到任何标识。开门的是一位30来岁穿着前卫的女士,她自称是该工作室的负责人,后来记者了解到,她就是给记者打电话的许女士。表明来意后,许女士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门。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已经有一对男女坐在会客桌前,听一位中年平头男子介绍他们的产品的情况。
    
  办公室内的陈设很简单,几张桌椅和一些标着国外品牌的化妆品样本,这些就是这里的全部内容了。负责人告诉我们,现在这间工作室只有四名员工,但是在13楼还有她们的一个团体。在我们要求是否可以先去13楼看看的时候,负责人以晚上没人上班为由拒绝了我们。
    
  许女士让我们坐在靠窗的沙发上,继而开始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常规的问题,当她了解我们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和销售经历后,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照片。她非常兴奋地向我们介绍每张照片里面的人物,还骄傲地说:“你们看我们的团队多么富有朝气,就像你们大学生一样,个个聪明又有朝气。我们的团队就是需要像你们这样有朝气,爱拼的年轻人,只要你们进入这一行,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宝库,前途就是一片光明。”
    
  她指着一张照片上的一对中年夫妇,向我们介绍,说是她们团队中干得最出色的,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可以达到30万元左右。
    
  大约晚上9点左右,许女士开始让我们进入他们吸收成员的第二套程序。她对摆放在桌上的化妆品向我们进行详细介绍,她连续做了好几个实验来向我们证明该产品的质量,并一再地向我们说明该产品的优越性。
    
  不过,其实他的重点并不在产品上,所以他们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并不长。产品介绍完毕以后,另一位工作人员开始以图表的形式给我们介绍,该化妆品销售的“财务制度”。从工作人员提供给我们的书面资料来看,这其实就是整个销售过程和销售人员的收入方式。
    
  在他们公司的直销员,成长有四个阶梯:见习业务代表、业务代表、业务经理和高级业务经理,加入他们的团队首先要购买500元的产品,然后可以申请为见习业务代表。见习业务代表第一个月自己完成5000元的直销业务,其中2000元产品销售,这2000元的产品可以是自我购买,也可以是直销给顾客,剩下的3000元就是要发展一个下级业务员,由下级业务员来帮助你完成;第二个月的任务是再发展一个新的下级业务员,直销业务金额达8500元,自己也只要完成直销2000元的任务,剩下的业务由发展的下线业务员帮助完成,但是在这个月里,你就可以从下级业务员完成的所有营业额里,提成5%;第三个月再发展两个新的下级业务员,直销任务上升到12000元,而对下级业务员的提成也升高到10%。三个月以后,按照这个工作人员的理论即使不用再发展新的业务员,让自己下面的业务员自行发展,每个月依然会有逐步增加的收入。他们对记者说,三个月以后,你可以每月拿到10至20万元。
    
  最后,这些工作人员还向我们介绍了这个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借以说明推销这个产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本产品介绍书几乎快被翻烂了,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讲话都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一些中文的内容还可以和书面介绍上的对上号,而一些英文的介绍其实完全是他们在自说自话,自吹自擂。比如说,他指着一篇英文介绍说美国前总统福特也在推销这个产品,但是我们偷偷看了那段英文的具体介绍,根本没有发现福特总统的字眼,只是一段普通人推销事迹的介绍。此外我们还发现有的中文介绍书上直销的“直”字有着明显的涂改痕迹。
    
  整个所谓的讲课花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最后工作人员还邀请我们下周再来参加销售培训课程。
    
    大学毕业生成为非法直销目标人群
    
  现在,将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发展成直销下线的事例,随着各种直销势头的抬升正在逐渐增多。
    
  记者在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论坛上也看到,有人隔三差五地发帖子询问有关直销的问题,因为周围有人向他们推荐这样的“工作机会”,但作为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又不知道前途如何。
    
  就在前不久,本报新闻热线记者在人才市场中,也遇到直销人员正在向求职者推销所谓新的“求职理念”。
    
  和记者一同前去的毕业生在事后和记者说,当时她在听了该产品的讲座之后,也确实出现过一点心动。因为他们很能够抓住毕业生急着找工作的迫切心态:不用工作经验,报酬却很丰厚。
    
  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如今做直销的工作人员,说服对方做他们下线的时候,所采取的方式和以往也不太一样了。以往向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进行直销宣传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强调这一行成本如何少,投入如何小,回报如何大,收效如何快,还会举出一大堆直销成功人士的事迹来证明。
    
  而针对这些正处于找工作的毕业生,他们采用的又是另一套说法。他们认为《直销法》即将颁布,这个事业会有很大的发展,只是许多人现在对于这个新的概念还不能接受,而年轻人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开拓新的事业等等说辞。
    
  在记者的暗访中,许女士还无意中向我们透露,他们现在还经常通过网上的求职网站获知一些求职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找到这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让他们加入到自己的直销队伍中来。而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正在找工作的的大学生成为了他们发展直销人员的一个目标群体。
    
    非法传销借尸还魂
    
  关于直销,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过不少的新闻报道了。那么,这些人提供的所谓工作机会是否可信呢?在听讲座的时候,那些直销人员经常提到《直销法》在今年下半年就要出台了,甚至还拿出了报纸给我们看,解释说《直销法》一出台,这种行为就有了法律依据,完全是可行的。但是事实又是如何呢?
    
  1998年4月,中国全面禁止传销。随后,国家又批准了安利、雅芳、完美、玫琳凯、特百惠、娜丽丝等10家在华投资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直销转型企业在华经营,而这些公司都采用符合规定的“店铺加推销员”模式。即采取专卖店的营运模式,设立固定地点的专卖店,雇用销售人员来销售产品。
    
  随后,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检科的负责人,又查阅了1998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了解到以下行为都属于传销或变相传销的行为:(一)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无店铺经营活动,参加者之间上线从下线的营销业绩中提取报酬的;(二)参加者通过交纳入门费或以认购商品等变相交纳入门费的方式,取得加入、介绍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并以此获取回报的;(三)先参加者从发展的下线成员所交纳费用中获取收益,且收益数额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决定的;(四)组织者的收益主要来自参加者交纳的入门费或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的费用的;(五)组织者利用后参加者所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参加者的报酬维持运作的;(六)其他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招揽人员从事变相传销活动的。
    
  从这六点可以看出,类似于记者暗访到的此类活动,虽然名为直销,其实依然带有传销的色彩。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文/通讯员徐静本报记者曹林波 摄/本报记者吴国方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