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杨栋和他的“代理爸爸”
www.zjol.com.cn  2004年06月1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上虞市章镇镇中学初一(2)班学生杨栋有一位“代理爸爸”——初三年级政治课老师陈炳立。提起这个“代理爸爸”,杨栋眼里满是敬佩之情。
    
  去年9月,杨栋踏入了章镇镇中学校门。正当他憧憬着美好的初中生活时,父亲杨大勇却满腹心事:这些年夫妻俩一直在外地打工,送孩子报完名后,又要去上海务工了。这一去可能就是半年,孩子谁来管?正当杨大勇夫妻俩向班主任诉说他们的担忧时,已经担任一名女学生“代理爸爸”的陈炳立主动上门,跟孩子的父母谈了学校的“代理家长”制度,并毛遂自荐,要当杨栋的“代理爸爸”。
    
  可能因为不熟悉的缘故,杨栋起初对“代理爸爸”并不热心,陈炳立找他谈话,他也不太愿意交谈。但陈炳立没有气馁,有空就跟他聊天。渐渐地,杨栋觉得这个“爸爸”确实蛮关心自己的,说话也很和气,就愿意跟他聊天了。陈炳立了解到杨栋在小学里没有学过英语,跟不上班里的进度,成绩总是上不来,就和一位当英语老师的朋友商量,让这位朋友帮着辅导,现在杨栋的英语成绩已经达到了班级前十名。
    
  除了关心杨栋的学习,陈炳立更加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有一次,杨栋路过他办公室,跟往常一样打了个招呼。但细心的陈炳立注意到杨栋耷拉着脑袋,好像很不高兴。一问,原来杨栋与邻座同学发生了争执,觉得很委屈,于是就跑了出来。小孩子有些争执本是小事,但陈炳立考虑到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更需要别人关心安慰,就把这事向班主任汇报了。在两位老师的劝导下,两个孩子互相说明了原委,握手言和了。“‘空巢家庭’的孩子缺乏父母关爱,作为‘代理家长’,更需要用温情来抚慰他们。”陈炳立深有感触地说。
    
  陈炳立还经常与杨栋远在外地的父母交流孩子的情况:孩子长高了,学习进步了,性格开朗了,不贪玩了……杨大勇夫妇每次都能从陈老师那里获得不少令他们欣慰的消息。“他这个‘代理爸爸’比我这个亲爸爸还称职。”杨大勇还特地给陈老师写来了感谢信。陈炳立和杨栋同属一个乡,每到周五,他就带杨栋回家住。杨栋一开始有点怕生,但陈炳立温馨的家庭环境很快让他打消了顾虑。陈老师的妻子王杏琴,每次都热情地招待杨栋,给他做好吃的,陪他聊天、看书。“到陈老师家里就像到自己家里一样。”到了学校放假的时候,杨栋还隔三差五地骑自行车到陈老师家转转。
    
  “现在他蛮喜欢和我说话的。性格开朗多了,成绩也不错,以前贪玩游戏的坏毛病也改掉了。”陈炳立对这个“儿子”还是挺满意的。“其实我心里也一直偷偷叫他爸爸。”杨栋说,跟“代理爸爸”谈话很开心,觉得他像一个知心朋友。“哪怕以后我毕业了,我也会经常来看陈老师的,因为他是我的好‘爸爸’。”
    
  链接:章镇中学校长赵苗根介绍,在该校1000多名学生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空巢家庭”子女占了30%多。自1997年实施“代理家长”制度以来,这些子女都有了“代理人爸爸”或“代理妈妈”。他们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7年来,该校在校生的罪错率一直为零,学校还因此成为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从2000年开始,“代理家长”制度又有了进一步深化,由校内教育扩展到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目前,全镇10所中小学均推广了这一做法。
    
  记者感言:随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增加,留守孩子也越来越多。如何给这些孩子以更多的关爱,这是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上虞市章镇镇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推出了“代理家长制”,较好地弥补了农村家庭教育的不足,使他们同样能在充满爱心和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苏晓春 市报道组 赵伟平 通讯员 车焕永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