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年一度的高考本周落下帷幕,寒窗十多载的学子们为步入大学奋斗着,而在这个夏季即将结束大学生活的应届毕业生们,正面临着人生中重大的选择。
对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们来说,今年的抉择更加艰难。
与往年大为不同的是,今年到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必须在三年内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的毕业后重新就业,没有考取的也要求走人。
这一用人机制的改革,意味着即使凭着优异的成绩进了附属医院,学生们也不再有安稳的“铁饭碗”,不可能一劳永逸。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温州医学院的这项先声夺人,蕴意深长的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议论。
是苛刻还是激励
此项政策一出台,就成了温州医学院学生晚上“卧谈会”的主题,刚开始应届毕业生群情激愤的多,因为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不利”的消息。
位于市区的几所温医附属医院,是医学院学生们向往的地方,医院力量雄厚、科研水平在浙南地区都是响当当的,而且收入待遇都不错,每年只有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得去。但今年改革后,进去后只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临时工”、没有科室的“边缘人”,而且三年内必须走人,又要工作又要考研,对本科生来说未免太“苛刻”了。
而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则认为这个现实必须面对,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急剧膨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学生的竞争压力明显一年比一年大。
温医附一院人事科科长金苗苗告诉记者,此项政策是由该院率先提出的。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事业单位的用人改革是大势所趋。
金苗苗说,我们给压力也给激励,有胆量够优秀的学生才能留下。由于温州医学院规定,2006年后附属医院医生要晋升中级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因此我们给学生三年机会去考研,不限服务年限,聘用后第一年即可报考研究生。只要考上就放人,如果三年内还考不上的,该院将采取解聘等方式要求走人。但读研后的学生依然要重新就业竞争,表现优秀者,欢迎回来,优先录用。
要压力还是要稳定
面对新的就业机制,今年医学院的临床专业本科毕业生做何选择?他们要压力还是要稳定?
据了解,今年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共11个班有五六百人,其中六七十人考上研究生。
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是,今年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几乎全部马上申请就读,很少有人像前几届同学一样先申请保留学籍,到附属医院工作一两年后再去读研。今年考上研究生的小肖对记者说,他本来计划好,先进附属医院工作两年,积累临床经验,然后再去读研。但他又有点忧虑地对记者说,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三年后可能研究生遍地,形势又大变。
一位同学说,对于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进附属医院压力实在太大了。不仅身份是“临时工”,三年后就没有工作保障,而且一边要工作,给医院留下好印象,一边又要复习考研,很难两全。
经调查,记者发现,今年的附属医院在不少同学的就业选择排序上倒了个,成绩顶尖的学生都读研去了,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愿意先选择市二医、瑞安人民医院等医院去工作,然后再考虑是否去附属医院。尤其是女生,要求找个稳当工作的占大多数。选择了瑞安人民医院的小海说出心里话,在附属医院这样的大医院面临的压力,我觉得自己不能适应。
但选择面对压力迎难而上的同学也不少,变压力为动力。
中医毕业的小陈跃跃欲试,他说:我喜欢忙碌充实的生活,进附属医院不仅有助于我专业技能的训练,还给我压力去考研,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
高处走还是低处流
“快鞭赶快马”,有人这样评价附属医院的用人机制改革,就业的压力在不断地推动学生前进,将自身的潜能更大地发挥出来,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
这只是一个先兆信号。据了解,我市近日已原则通过《温州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事业单位将逐步试行全员合同聘用制,捧“铁饭碗”的人将越来越少。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毕业只是有了一块就业的“敲门砖”。
不仅医学院的学生,要更好地“武装”自身来寻求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对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们亦然。记者采访了还在读的温医、温师院、温大的学生们,他们都对此反响强烈。一位工作多年的行外人士则产生了忧患意识,以后进来的人素质越来越高,必须不断鞭策自身的提高,以免被淘汰。
对于在压力面前望而却步的学生,一位医生认为,在大医院里有机会学习一套非常完整的基本功,这个机会错过了,是永远补不回来的。本可以往高处走,而选择了低处流是非常可惜的。她想告诉正在犹豫的学生:“在压力面前不要给自己太多的理由。”(蒋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