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盘点浙洽会消博会 “新浙江制造”崭露头角
www.zjol.com.cn  2004年06月2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题记:本届浙洽会共签约项目251个,总投资58.53亿美元,协议外资28.35亿美元,可谓成绩斐然。会后,本报参与报道的三位记者分别畅谈了他们的感受。
    “浙江制造”转型加速
    徐园:去年我也参加了浙洽会,和去年比,这次参展产品档次明显提高。浙江企业产品转型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虽然宁波博一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会展上的位置很一般,但展出的迷你DVD、液晶显示屏、液晶电视机吸引了络绎不绝前来咨询的外商,有个外商当场就表示要定购5000台液晶电视机,工作人员连名片也发完了。谁也想不到,2001年时这家企业还在做传统的塑料制品。当然,这只是消博会上的惊鸿一瞥。
    黄宏:“浙江制造”产业提升加速,吸引了大批的国际买家。据组委会统计,本届浙洽会消博会参会外商首次突破万名,外商国别(地区)首次突破百个。在国际买家馆,一些“回头客”很显眼,如家乐福、麦德龙、物美超市等;“新面孔”也出现了,美国中央采购公司、香港利丰集团、美国QVC公司、西门子公司等国际采购“大鳄”当场抛出大笔定单。
    管哲晖:走马消博会,不得不惊叹“浙江制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艺的确得到了大幅提升,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走得越来越“潇洒”。很多浙江企业意识到:要发展企业,不能单纯依赖资源扩张,而要着眼于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转变企业增长方式。
    外商投资趋向高科技化
    黄宏:现在“环杭州湾产业带”已经成为浙江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美国“百人会”成员曾宪章博士表示,中国正面临着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大潮,珠三角迎接的是第一波,第二波到的是长三角的江苏,现在第三波浪潮正在到来。国际上高新产业一般分布在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浙江海陆空交通都很便利,便于引入国际人才和技术经验。
    管哲晖:在吸引外资方面,浙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普遍是哪里的外资引进得多,哪里的对外贸易就发达,但浙江却是个例外。现在浙江省的一般贸易比重较大,但加工贸易比重就较小,这种贸易结构既反映了浙江省引进外资的现状,又暗示着浙江外贸未来有着后劲不足的隐忧。
    徐园:本次浙洽会所签订的重大项目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单个项目大;科技含量高。比如说,总投资2.7亿美元的朗霆科技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的铼宝晶圆项目等。这些项目所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止单个企业,它们所带来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发挥出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对“浙江制造”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为浙江外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高技术的动力。
    人才为“新浙江制造”助力
    管哲晖:目前,浙江出口企业产品的价格恶性竞争仍比较激烈,消博会上的“老外”买手谈价钱也是“砍你没商量”。产品是生产企业科技、管理智慧的结晶,产品定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发言权反映的是企业研发、销售能力、管理水平上的差距,而这些最终都要靠专业人才来解决。
    徐园:引进人才是本次浙洽会的四大重点之一。在此次浙洽会上,有留学人员组织代表与全省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双向洽谈交流,有百名博士象山行等系列活动。专家给浙江如何引进人才提了很多建议:包括建立人才资料库、吸收独立董事,有专业的董事或者顾问人员加入决策机构等。黄宏:不久前在杭州举行的首届浙商论坛上,上海复星高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信军提出了“新中国制造”概念。与低成本、低附加值和中国品牌的传统制造模式相反,“新中国制造”在不放弃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追求高附加值、国际品牌和国际价格。浙江也应该实现由“浙江制造”到“新浙江制造”的转变,要达到这一目的,引进一些在国外著名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黄宏 徐园 管哲晖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