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温州财团欲破民资困局
www.zjol.com.cn  2004年06月3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不久前,温州作为一个活跃的符号,吸引人们目光的是四处出击的“炒房团”。在今年五六月份,中瑞、中驰两家先后成立的民间财团让温州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这个号称“中国第一家民营财团”的浮出水面,在原本平静的经济界掀起了波澜。有人说,这是一种模式的创新、一种发展的转型、一种形态的变化和瓶颈的突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其表示了谨慎的乐观,认为财团的发展应该控制好发展的规模和节奏,切忌急于求成。那么,它对突破温州目前所面临的民资困局将起到什么关键的作用?
    
  温州从来不会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的“温州模式”使得这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城市名扬世界;温州人有钱,有钱到什么程度,国内大多数媒体和专家给出的数字是1500亿元人民币,这是160万温州人的民间资本,这个数字曾经一度被炒到2800亿元甚至更高。但是近段时间,国内相当多经济学家和温州模式研究者不无担心地发出警告:温州产业升级缓慢,温州经济增长已经出现瓶颈。“惟有整合,才有出路。”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滔,是中瑞财团的创始者之一。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打破行业局限,“整合资金,整合品牌”,吸引不同产业的龙头企业,整合成为一个超级集团,向高端市场领域或者是向一些大投入、甚至是垄断行业拓展,是温州民企整体突围的一条出路。中瑞财团的这种抱团模式显然具有融资的优越性,但中瑞的成立并不是冲着融资,“中瑞的未来是搭建一个庞大的金融平台,金融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对此,中瑞财团新闻发言人王振滔这么回答,“当然,这需要国家政策、法律的支持。”从中我们看到了中瑞的金融投资野心:通过打造一个透明的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组成的产业群,最终真正进入金融领域,完成企业王国的建造。中瑞财团成立半个月以来,不论是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分局、工商行政局还是温州其他中小企业都对此持观望的态度,出言相当谨慎。
    
  财团成立,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
  
  作为国内首家以“财团”命名的控股公司,中瑞财团的业务范围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金融’二字让监管部门相当敏感,尤其是在温州。”王振滔说,“温州银监分局召集我们开了好几次会,以了解中瑞的具体运作方式。”事实上,财团一成立,温州银监分局就马上联系上了工商局和政策研究室的专家,要求大家共同合作,对中瑞财团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在宣传自身的过程中要符合法律、法规,并对财团的一些关联企业进行长期的监控。在国外,财团一般指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大银行和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如国际上著名的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也就是说,财团是同时从事产业和金融运作的企业集团,而中瑞和中驰显然没有得到进入金融领域的许可证。“他们多少有些名不副实。”相关业内人士称,在注册的时候,中瑞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所谓的财团,它也可解释成“财力强大的集团”,这样就可以避开敏感的金融两字。
    
  温州将建立中小企业资金“造血库”    
  
  中瑞目前正在与地方银监局积极沟通,中瑞财团的四家股东已经上报组建一家民营银行的方案。王振滔表示,目前国家也在考虑运营民营银行的试点城市,如果温州成为试点,由中瑞的四家股东组建的民营银行必然成为我省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但事实上,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分局的有关负责人却认为,在当前温州还没有建立民营银行的必要。他解释说,产值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虽然在一些国有和商业银行的贷款难度比较大,但是它也有相对应的金融中介,股份制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比较好的借贷场所,民营银行的建立只会面临更大的竞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该负责人透露,温州有可能开办全国首家中小企业融资投资公司,它将成为中小企业的资金“造血库”,对全国民营企业发达的地方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这种投资公司是一种在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银监局监控下运作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并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主要职能是专门为“从银行贷不到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公司的融资主要是吸收财力强的民营企业入股、吸收法人机构入股、吸收股份制商业银行入股,此外,部分的民间委托业务也可以进入股份。他强调,在温州设立这样一种中小企业融资投资公司是符合温州本地特色的,也同样适合一些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如果试点成功,将会为一些融资难、投资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造血库”,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老大难问题。
    
  民间财团将面对市场和规则双重难题
  ——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
    
  
  今年6月,温州举行了首届中国资本市场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温州民企的财团模式能否为温州带来新的生机?本报记者专访了参加此次论坛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记者:在紧缩的银行信贷和活跃的民间资本之间,二者如何更好地协调,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资本实现自身的逐利目标?张燕生:目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没钱借。温州商人比较注重发展实业,在长期的资本积累下有了一定的自有资金,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把钱投到有利可图、收效又比较快的地方,温州炒房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除了实业,其他就没有太多的投资渠道,如果投资不熟悉的领域,如期货、股票等都存在着很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投资渠道变得很少。在没有实践经验,也没有风险管理能力和人才的情况下,企业成立投资公司是有一定风险的。大企业的自有资本积累的钱,很难借贷给需要钱的中小企业,这方面的渠道就需要浙江一些地方政府来发挥积极作用,吸收国外的一些经验,做一些试点,政府要建立一定的规范机制,包括为好的企业解决上市问题,为一些中小企业建立一个平台,提供投资的咨询,建立起企业之间的合作社等。浙江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需要建立准金融机构。记者:作为一种刚成立的模式,中瑞财团能否成为第二个“温州模式”?其进军金融业的野心是不是一种超前的渴望?张燕生:对于中瑞财团的组建,经济界表现出了谨慎的观望态度。财团要营运下去,风险是很大的。虽然企业联合起来变得更为强大,但毕竟这9家企业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不上是大企业,应该说是中型企业,中型企业联合起来要实现业务多元化战略,需要积累丰富的产业经验,虽然这些企业都是以成功者的身份出现,但只能说他们的核心部分是成功者。作为新生事物,动作一定不要太过,德隆用自己血的教训证明了自己的失败,像日本的山一证券、中和商社就是从实业进入到高端服务业后失败的。十几年来,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对它的体制也提出了怀疑,更何况,现在还没到大企业进行多元化的产业拓展的时候。因此,成功建立一种新型的实业和投资银行相结合的财团,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中瑞成立的背景看,温州的民营企业正处在转型期。只不过中瑞先行了一步。这一步正表现出温州民营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服务业转型的远大抱负。过去温州主要是制造业,现在如果向金融业转型,也要慎重行事。因为金融业跟制造业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很大,民营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其次,民营企业一旦进入金融领域,会遇到非常复杂的规则问题,还要面临监管机构的制约。但是金融业跟制造业也是有共性的,在下一步转型中,温州民营企业不能离开自己的实业。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文/见习记者贺一祺通讯员傅一览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