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老船工的红船情结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0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停泊在嘉兴南湖烟雨楼前的红船,又迎来党的生日。自1959年红船向世人展出以后,已历经了45度春秋。南湖依旧,红船依旧,然而,守护了红船24年的张伏观因年事已高,于两个月前依依不舍离开了红船。

    72岁的张伏观世代居住在距市中心15公里的王江泾镇田丰村,黑瘦的身子,腰板健朗,耳聪目明。张伏观年轻时便是村里修理运输船的行家里手。1980年,南湖革命纪念馆向田丰村招募红船日常维修保护的民工时,张伏观中了“头彩”。从此,他与红船结下不解之缘。

    整整24年,张伏观耳闻目睹红船的经历,故事搜集了一肚皮,加之记忆力惊人,且又能说会道,听来真是新鲜动人。

    张伏观说,上世纪60年代一个深秋的傍晚,毛泽东的专列从杭州去上海,途经嘉兴时,毛主席急令叫停,他步出车厢,面向南湖深情凝望了足足40分钟……张伏观说他一直记着这个故事,深感守护红船的意义重大。

    红船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小修在湖里修;大修拖上岸来,1000多个零部件全部拆开修。张伏观说,修理红船的要求很高,既要修得不漏,又得保持原样,修旧如旧。而且每次修船必须要在大伏天,将桐油刮清,砂皮打光,烈日暴晒,待木质干燥后再上油上漆。张伏观每次修船,都将4个儿子叫上,传授技艺,为的是让他们接好这个班。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张伏观就住到了湖心岛,日夜守护红船。当第一道霞光照着红船时,张伏观已将红船的甲板和舱内的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将40多块玻璃窗揩得清清爽爽,又根据水位调整好锚索的长度,最后别上红底金字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徽章,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

    张伏观以船为家的故事很多。1997年第11号台风刮到南湖,风雨交加,一棵450年的大银杏树也被连根拔起。张伏观担心红船被刮走撞毁,急忙加固绳索,与纪念馆的同志们一道,守护了整整一昼夜。张伏观说,每当刮风下雨,晚上在岛上睡不着,干脆睡到船里。平时听着风吹草动狗吠,他也会条件反射般地惊醒。他说,有一天晚上,几个中学生从南湖里游过来,拿走了船上的一张小凳子玩,急得他连忙跃入水中追去,捞回了这张小凳子。他说,这是革命纪念船,船上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

    张伏观对红船的感情也使他生出几多自豪。他将两个日子记得牢牢的:一个是建党70周年的1991年7月8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冒着大水来到南湖瞻仰红船。张伏观说,那天的大水漫上了湖心岛,江总书记乘坐的汽艇上不了岛,便直接将汽艇驶到红船旁停靠,而后上了红船。当工作人员请江总书记坐在中间照相时,他风趣地说:“这是老祖宗,我坐旁边。”张伏观说,那天江总书记还同他握了手。

    还有一个日子张伏观更是记忆犹新:建党80周年的2001年5月3日,胡锦涛同志来到南湖瞻仰红船,还同张伏观一起合影留念。

    张伏观说:“其实我已离不开红船,只要我身子骨健朗,我都要去修船……”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据新民晚报报道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