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历史的老司机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0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走进义乌市佛堂镇倍磊四村公路边的一座被花草包围的小院里,63岁的楼贤泰正把头埋在一大堆古书里。
    
  耳朵有些背、眼睛有点花的老人说:“我收藏的东西都是农耕年代的居家常物,时光的流逝使得这些旧时的农具、小脚鞋、服饰、木雕逐渐稀少,我只是尽自己的所能做点抢救工作。”
    
  农耕器具堆满小屋
    
  在楼贤泰居住的三层小楼里,地上、墙上、桌子上除了一些木雕屏风、门窗、牛腿、老式桌子、根雕外,就是占满了每个角落的各式水车、石磨、纺车、织布机、犁、耙、蓑衣……
    
  老楼说:“这些在如今的农村基本上已经绝迹,木制农耕器具虽说在某些方面工艺比较落后,制作也有些粗糙,但却是过去农民赖以生存的劳动工具,以后的人们将更加难以看到。”
    
  小脚鞋见证女子辛酸
    
  水车、纺车等农耕器具反映了旧时农村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而楼贤泰收藏的另外一些“宝贝”则让人更直观地感知了过去人们的生活,他花费10年时间搜寻来的52双“三寸金莲”小脚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老楼回忆,自己的母亲与祖母都是缠小脚的,小时候看她们走路的样子,觉得既好笑又可怜。而且他还亲眼看到过小女孩缠小脚勒裹布时的惨状。“缠了脚的女人能做什么?只能一天到晚呆在家里,哪里还能长见识?男女不平等就是这样出来的。”想起母亲和祖母的脚,老楼颇有些愤愤不平。
    
  楼贤泰把藏在箱内的52双小脚鞋小心翼翼地摆了出来。这些小脚鞋都是用手工做的,鞋底上均匀的丝线是一针一针纳出来的,有一双还用上了黄色的“金丝”,图案也是各式各样。
    
  乐此不疲古拙楼
    
  楼贤泰给他的居室取了个“古拙楼”的雅号,他说:“在许多人眼中,我家里堆了一堆没用的废物,说起来这都是些土得掉渣的东西,但正因为‘土’,才是民间的,才是大众的东西。”
    
  在“古拙楼”,还有很多旧时的油灯、蜡烛灯、旱灯筒、水烟筒以及红翎官帽、狮子官帽、带刺绣的佩带、土布服饰古装,在迎接澳门回归时制作成的“百鹤迎归”百件根雕作品也一一摆放在三楼的桌子上。
    
  老楼说,过去他是当火车司机的,也许走的地方多了,看的东西多了,心里就会有一种收藏的冲动,小屋很小,但通过这些收藏物折射出的世界却很大很大。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江胜忠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