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海盐“烧纸”艺术期待涅槃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0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从明朝起就在太湖流域盛行的民间“烧纸”艺术,目前面临失传的危险。

  在海盐县文化馆副馆长钱建中近半年的走访中,曾出现过一周内两位“烧纸”老人先后辞世的事件。他说:“这些老艺人都已风烛残年,他们的生命是用天来计算的,我们一定要尽快抢救‘烧纸’艺术,否则将永远失去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

  “烧纸”曾风靡太湖流域
  
  据钱建中介绍,“烧纸”艺术是太湖流域村民祈盼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的一种民间仪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每年农历九月至次年五月间,“烧纸先生”都会在农家和市民家的结婚、生日、满月的时候,主持仪式。

  一户农家“烧纸”时,村里的远亲近邻都会参加。

  届时,要将家中正厅打扫干净,摆开若干张八仙桌。整个过程可分为上汤、送聚宝盆、送蚕花、撒帐、参灶等程序。

  时间少则一天一夜,多则五至七天。

  集合了造型和表演两大艺术
  
  一位研究“烧纸”的专家认为,“烧纸”蕴藏着海盐原始的民俗风情,是地方文化的根脉所在。它涵盖了历史、宗教、民俗、戏曲、音乐、曲艺、语言、纸艺、编织、雕塑、民间文学等多方面。1979年开始编的《中国民间歌·曲浙江卷》中有“烧纸”唱段7段。

      研究“海盐腔”的“活化石”
  
  据钱建中介绍,盛行于明代、销声匿迹于明末的海盐腔,是中国四大声腔之一。可至今在其诞生地海盐,没发现有任何东西流传下来。

  但根据现存老艺人的述说及资料显示,该艺术的形成可初定于明代天启年间甚至更早。

  在万历版的《金瓶梅词话》中,有对“烧纸”艺术与海盐腔同台表演的描写,证明海盐“烧纸”活动在明朝万历年间已经存在。据此可以确定,“烧纸”祭祀活动是目前研究海盐腔的“活化石”。

  可这一优秀艺术,目前却在走向衰落。钱建中调查发现,随着老艺人们逐渐退隐江湖,如果不加以保护,“烧纸”艺术将走入失传的死胡同。

      走向衰落的“烧纸”艺术
  
  据钱建中介绍,目前健在的“烧纸先生”都已古稀之年。建国初海盐的“烧纸”艺人有数百名之多,而到1984年仅存95人。到了今年4月底,该县的“烧纸”艺人仅存29人,平均年龄为78.8岁。三分之二的老艺人已不能主持演唱,且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

  80岁高龄的吴关金老人,原本思维清晰、声音洪亮,对“烧纸”了解全面。他原本答应主持“烧纸”仪式的抢救工作,并默录下几十部书目。

  但在今年2月10日,这位老人突发脑梗塞,现在语言、思维、演唱都已有相当难度,而且变得很健忘。


来源: 都市快报  作者: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