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浙江军旅的“硬骨头”廖光声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0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德国哲学家库尔茨

  在解放军驻浙某部军营中传唱着一个“硬骨头”的故事,年逾古稀的廖光声在癌症晚期竟然忘我地写完了50万字的纪实文学。笔者慕名来到干休所医院探望这位令人崇拜的老人。此刻的廖光声就在我们旁边的病床上,但已成“植物人”,笔者走近他的病床,发现枕头旁压着一本书《铁血劲旅》,老奶奶告诉笔者这就是他的“第四个孩子”。

  白色写字楼

image

  “我18岁参军至今,部队给了我一切。马上离开部队到干休所去生活了,我想把自己50多年积累的战争史料、阵地采访笔记等文献资料汇编成书,作为对部队的最好回报。”1999年5月16日晚上,已离休11年的廖光声对老伴这样说。

  “你年近七旬,智力、体力日见衰退,心脏又有毛病,能坚持得住?”老伴陈克怡回答道。廖光声这个想法家人都支持,但也都建议先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再说。检查结果,除左心室传导阻滞,血压、血脂、血糖和胆固醇有些超标外,其他都正常。医生说:住院调理一段时间,先把超标的那些东西降下来。回去以后,注意按时服药、劳逸结合,坚持写作还是可以的。廖光声一听,乐了,立即站起来说:“好,那现在就住!”

  为尽早拿出书稿,不影响家人工作,廖光声竟在炎热的暑天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学电脑!而且声明非学五笔打字不可!老伴一听,吓呆了,极力劝阻,电脑是年轻人干的活,要挺直腰杆,手指灵活,你两眼昏花,两手发抖,怎么可能?可廖光声一辈子能干惯了,那会为辛苦、麻烦所困?二话没说,当天晚上就开始制作五笔字根记忆卡片,第二天凌晨,带着卡片出去晨练。那段时间,他几乎卡不离身,利用一切散步、午休时间背诵,而且每天上机操作4、5个小时。老伴心疼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让女儿给电脑上了密码,可谁知道廖光声不要屏幕照样对着键盘一根指头敲个不停,还对老伴说:“我一天才工作几个小时?放心吧,没问题的,前些年我报自考你们怕我不行,我不照样一次通过4门课?我学会了,就教你。”周末孩子们回来看他,要带他出去逛公园放松一下,还没等开口,他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本子,缠着女儿要她解答自己在电脑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拿这个父亲一点儿没辙。

  经过廖光声十几个月的努力,2001年2月8日晚上,廖光声终于看到了第一份50多万字的初稿。第二天晨练完后,买了几个包子就等在邮局门口,第一时间把稿件特快专递邮给战友以及部队领导。

image

《铁血劲旅》封面

  时任师政委陶正明看过初稿后说:“这是一部传承老部队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的好教材。要发到人手一册,让干部战士好好阅读。”还说:“明年是‘硬骨头六连’命名40周年大庆,要把这部书当作礼品,赠给到会的首长和嘉宾。”还打算年年翻印,发给新来的干部战士,投入8万元,首先确保出版10000册。

  于是又是4、5个月不分昼夜的战斗,到2002年12月10日,终于完成定稿。

  病榻上的赠书仪式

  2004年元月9日,在家人强行催促下,廖光声来到浙江省中医院做全面检查,结果晴天霹雳:肺癌晚期,已扩散至大脑,产生成型脑瘤35块!医生说,他在世时间最多3—6个月!

image

  4月20日早上九点,平日寂静的803号房,突然被众多亲戚、朋友、记者和慕名来访者打破。廖光声知道,今天是《铁血劲旅》赠书仪式。他对着镜头没有显出丝毫激动,只是平静地站起来,在老伴帮助下缓缓地穿上军装,用颤抖的手“签名”。这是一个简单的仪式,因为只有两本书,所谓的赠书也只能有“一本”。但在这第一本赠书上,廖光声却双手握笔,写出了“向老前辈那样弘扬硬骨头精神”十几个大字。

  签名仪式很快过去了,病房又恢复到往日的平静。4月27日下午四点二十分左右,廖光声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一次站立,最后一次穿军装,最后一次合影,以及最后一句话。那天,出版社的编委从北京赶到803病房看望他,祝贺他,他们一起合影留念,廖光声还用颤颤的嘴唇挤出了“感谢”两个字。而当天晚上,803号病房又收到廖光声的第二次病危通知。

  编后:生命在于意志

  现在,在浙江省第二医院的803号病房,廖光声仍平静如水地躺着,他虽然早已不言不语,但却依然默默地充实着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张 力、邱柏星、王海涛 记者 吴辉军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