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谢师宴”淡出今夏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0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以往每年高考之后,“谢师宴”总会“火”上一把。那么今年的情况如何呢?近日,记者在一番调查后发现:今夏的“谢师宴”遭遇了“寒流”。

  很多酒店负责人向记者明确表示,因为学生和家长对“谢师宴”的反应越来越平淡,所以今年没有为“谢师宴”做特别准备。一家星级酒店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到现在为止,只有一名毕业生家长来看过,但到现在还没有确定,咨询者也寥寥无几。”

  据调查,市区的秀城饭店较早打出了“谢师宴”的广告横幅。据该饭店餐饮部经理向记者介绍,饭店去年推出这项服务后收益很不错,所以今年早在6月初,酒店就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预定“谢师宴”的学生并不多。

  学生及家长:八成不赞同

  “谢师宴”今夏为何热不起来?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学校老师。

  调查发现,办“谢师宴”的同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平时成绩比较好、跟老师关系也比较好的学生;另一类是过去学习基础比较差,但最后阶段通过老师的辅导最终也考入了大学,学生和家长都非常高兴,想对老师表示谢意的。但在记者随机调查的10名同学中,8名学生表示不会办“谢师宴”。嘉兴市高级中学的小张同学今年高三毕业,说到“谢师宴”,她有些茫然:“‘谢师宴’?没想过,虽然老师们对我都很好,我也很感激他们,但我还是不会用这样的方式表示感谢,我只想以后经常回来看看他们。”而在随机采访的15名家长中,也只有1名家长认为“谢师宴”应该办,其中12名家长对此都明确反对。嘉兴一中小吴同学的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后,感谢老师辛勤培育之情可以理解,然而,如果不顾自身条件和能力,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甚至互相攀比,这有悖于办“谢师宴”的初衷,而且既助长了不合理的人情消费,又会使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发生错位。

  老师:能否换种方式

  对“谢师宴”,老师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嘉兴一中金老师的一番话颇有代表性。她说:“我不赞成学生以这种方式感谢老师,如果可能,我更希望我的学生每年都能回来看看我,而不是以宴请作为告别。”秀州中学的汪老师也说,“宴”并不是“谢”的惟一方式,尊师重教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送花、送小纪念品等。他说,他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班里学生集体送的一张签满了大家留言和祝福的卡片。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实习生俞彬 本报记者张奎超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