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土生土长的戚邦友血管里有股龙井味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1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杭州龙井村,戚邦友的名字和故事是家喻户晓的。
    
  戚邦友年近60岁,精力旺盛,是个土生土长的龙井人。他说:“生在龙井是爹妈给我的福气,保护好龙井就是我的任务了。”老戚的脾气有点倔,做事“不转弯”,要么不做,一做就要把它做到底。十多年来,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重建“老龙井”古迹上。因为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个标记——龙井。
    
  初次见面,老戚就像一位久违的老朋友,把记者径直带到了家里。在10平方米左右的客厅里,四周墙上布满了发黄的报图。他手一指:“这些是我十几年来搜集的关于老龙井的资料。”问起老戚这些年来为保护老龙井所做的努力,他只是轻描淡写地笑一笑:“过去的事有啥好讲的,没意思的。”
    
  在老戚家隔壁的小房子内,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水泥沙盘,这是老戚1990年元旦自制的“西湖风景地型”模型。一站到沙盘前,老戚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他指了指模型中一处形如漏斗状的山坳:“你们不知道吧。”老戚有些得意。“这就是老龙井。龙井四周群山环抱,龙井人就像生活在一个翠绿色的摇篮里。”
    
  老戚执意要带我们领略一下老龙井的真实面貌。“如果你站在龙井村狮峰上,十里琅珰岭上闻名于世的龙井茶叶出产地就在你的脚下。”老戚嘿嘿一笑:“不瞒你说,凡是来龙井村问寻老龙井的游客,我都会跟他们介绍狮峰山,唠叨两句老龙井的历史。很多人说我‘背时’,更难听的骂我‘疯子’,但是不管他们要不要听,我都要讲给他们听。因为老龙井是古迹啊……”
    
  在胡公庙“老龙井”石刻前,老戚突然停了下来。他从一处山石缝里摸出一个自制的网兜,走到一泓泉水旁,弯下腰捞净漂浮其中的残叶和弃物。泉水上方石壁上有“老龙井”三个字。据老戚介绍,它出自苏东坡手笔。老戚指着泉眼说:“文革时有人把泉眼上的龙头砸了,我站在这里,足足半天没有说一句话,现在的龙头是后来换上去的,但是我觉得还是以前的好,现在再也不能让它遭到破坏了。”
    
  1996年,老戚自己找上了当时主管景区规划的杭州市某设计院,申请做一份“老龙井”重建规划图,但是一份规划方案的费用要8万元,老戚拿不出那么多钱,他说:“你们来龙井喝茶吧,我用我种的茶来款待你们。”老戚的执着感动了设计院的领导,他最后付了1.5万元的设计费用,换回了他梦寐以求的蓝图。然而400万的工程造价对老戚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他动员龙井村的村民,到处托关系找资金,几年里他和村民找人上“老龙井”实地察看不下百余次。1999年10月,政府决定重建“老龙井”。老戚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胡巍 余勤 本报实习生 池勤艳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