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艰苦不怕吃苦 缺氧不缺精神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1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蓝天白云,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世人眼中的西藏如此浪漫神奇。然而,当你从地处东南沿海平原地带的浙江,一路攀升到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时,浪漫在缺氧的生存环境中被击得七零八落。

    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怀着与常人不同的心情,沿着前三批援藏干部的足迹,6月29日,我省第四批援藏干部离杭赴藏。
    机场里拥别、流泪、叮咛,一幕幕依依惜别的感人镜头不用赘述。只听见送别的人都在说:“你要保重。”保重,平时说来简单;送亲人到西藏,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祝福。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海拔3600米,浙江援藏干部在此停留3天,一边适应环境,一边开始接受进藏培训。刚到的第一天,记者就听到了前来接站的那曲地委组织部长林清海的评价:“浙江援藏干部最让我们佩服的是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这话在新到干部身上一时无法考证;但缺氧不缺精神,在跟随他们的一周时间里,记者却着实感受到了。

    初来乍到,高原反应是第一关。所有人都被叮嘱:“慢慢说,慢慢走,不要洗澡,吃饭七分饱。”陪送团的同志还想方设法找来各种各样的抗缺氧药,要求每位队员按时服用。尽管如此,头痛、恶心、乏力的高原症状在24小时内光顾了几乎每个人。

    赴藏担任那曲地委副书记的领队李良福,今年47岁,是这批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拉萨的西藏大厦住着时,他自己也要不时靠吸氧缓解头痛症状,但是,记者却不时看见他到队员房间了解大家的身体状况。

    一次晚饭后,李良福在散步时与记者站着聊天:“说句实话,当领队压力很大。援藏干部代表了浙江形象,我们不仅要保证队里45名干部的身体平平安安,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状态,保证顺利完成援藏任务。从接到通知的那天起,就觉得肩上担子不轻啊。”

    三年前把援藏干部送到那曲的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叶鹰,这次自己成了援藏干部。也许因为是海军出身,他是团里唯一没什么高原反应的队员。因为熟门熟路和身体好,叶鹰成了团里最忙碌的人。运送行李、分送各种通知、与那曲方面联系……大家笑说他是兼了陪送和援藏二职于一身,真是个铁打的人。

    在拉萨的3天里,援藏干部一直在接受进藏培训。走马上任那曲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叶鹰,有一天晚上忽发感慨:“这几天的培训对我来说,真是一种升华。我们对西藏的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一下子有了感性认识,责任意识、政治责任也一下子增强了。大家都有展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抱负。”

    精神状态好,从援藏干部的情绪上体现得最明显。虽然有高原反应,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打退堂鼓,大家互相鼓励,向家人乐观地报告“一切都好”。援藏干部韦险峰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心理是太阳,身体是月亮,月亮总是围着太阳转。”吃饭时,这个短信就在援藏干部中传开了。因为团队里这种互相鼓励的气氛,领队李良福的头痛也轻了几分:“大家士气高,我也放心不少。”

    精神状态好,还体现在队员们缺氧不忘工作。7月3日晚,记者来到出任那曲县委书记的詹敏的房间,正遇上他和同时援建那曲县的吕亚军、王国强在商量工作。他笑着说:“资金、项目、生活、健康、财务管理……我们3个人已经进行了初步分工。”詹敏说:“援建那曲县的共有7名干部,我们定的第一条就是团结协作,要把7个人的力量更好地发挥出来。”

    7月4日下午,当倾城而出的那曲群众把援藏干部迎进城后,不少干部禁不住湿了眼眶。陪送团的成员们看到此情此景,当场就有人表态:“下一次援藏,我也要报名!”

    在那曲电视台记者前来采访李良福时,他发表了身为那曲地委副书记的“就职宣言”:“我们一定把那曲当成自己的家乡来建设、来热爱!”这句话,讲出了援藏干部的心声,折射出浙江人的精神。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吴雅茗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