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上了美国电视的义乌姑娘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1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笃鼓敲着岁月,檀板唱着人生’每次看到这两句话,不由得就会使我想起‘越风’这个江南戏曲网站。”一位叫木易的网友在《越风网刊》第六期撰文写道。
   
  这位网友提到的“越风”网站是义乌姑娘林俜创办的。在这个全名叫“中国越风”的个人主页上,可以欣赏经典的越剧唱段,可以解读越剧大腕明星,可以了解越剧知识和越剧圈内新闻,可以互相交流和侃谈自己对越剧的理解和看法。林俜的“越风”网站架起了越剧人和越剧迷之间的桥梁。
   
  林俜是义乌朝阳小学的一位电脑教师。这位年近30岁还未成家的姑娘,以林俜的网名,6年来在“中国越风”网站袅娜娉婷,成为国内外众多越剧迷关注的神秘人物。
从小对越剧如饥似渴
   
  现在的年轻人中已很少会有人坐下来静心听一段越剧,但林俜喜欢越剧可以说到了极点。小时候,在外婆的怀里,看婺剧中和尚与尼姑偷逃下山最后结成连理的故事,成了林俜对戏曲的最初印象。大点后,骑在外公肩上,披星戴月到五里外的小镇看越剧电影《红楼梦》、《碧玉簪》、《柳毅传书》,还不解人事的林俜在大人的泪眼婆娑中渐渐认识了越剧。到了“叛逆”的年龄,林俜便有了为看戏而逃课的历史,有了省下饭钱去买戏曲磁带的经历……戏曲在林俜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迹。
   
  工作后,只要有名家大作演出,林俜总要想方设法一睹为快。即使乘两三个小时的车到杭州,花上半个月的工资,只看上最后两场结尾戏,她也觉得很解渴。她的闺房有很多的戏曲碟和古典书籍。
靠自学办起越剧网站
   
  1995年,林俜从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毕业后,到义乌朝阳小学教计算机。四年后,网络的普及让林俜有了与网络亲密接触的机会。在她学会网上搜索后,第一件事就是搜寻越剧。可是,竟然只搜索到两三条与越剧有关的内容。
   
  林俜说:“其实我既没有想过‘越风’将来会怎么样,更没想到‘越风’能坚持到今天。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必须学会做网页再教给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想到了以越剧为内容做个网站。”
   
  那时候,林俜一边自学,一边自己尝试着制作。有时候,碰到一个难题,她吃饭想、睡觉想,做梦也在想,还会半夜里爬起来制作,整个人弄得神魂颠倒。1999年的春天,“越风”诞生了。那一年,林俜的学生在网页制作比赛中也得了满堂红。当年7月,“越风”有了自己的BBS,有了超过万人次的访问量。“越风”也拥有了多项第一:浙江省第一家以越剧为主的个人网站;最早拥有BBS的戏曲网站;最早拥有自己的服务器的越剧网站;最早有了自己域名的越剧网站。      

  “越风”上了美国电视
   
  “越风”创立后的第二年,高额的上网费用成了林俜的第一道难关。省吃俭用、不买化妆品、不添新衣服,也难以让林俜有足够的资金买资料、维护网站。正在发愁时,义乌电台要招聘业余主持人,普通话并不太好的林俜凭借她丰富的戏曲知识和收藏,以及对节目编排的独特见解,让台长破格收下了她。
   
  当时在义乌的上空,一个稚嫩的声音每个星期有5天会通过电波为众多戏曲爱好者介绍、播放他们喜爱的腔曲,人们通过广播中的声音认识了林俜。不少忙于生意的商城人,便是通过这位兼职主持人的努力,以戏曲欣赏和评说的方式,读懂了《红楼梦》里的浪漫,了解了《西厢记》里的追求,品尝了《寒情》的恩怨情仇,陶醉于《沙漠王子》的悲欢离合。于是,林俜身边的越剧迷越来越多,林俜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初评委并不看好的这位姑娘竟然让义乌电台的文艺节目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还对周边的东阳、浦江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越风”开始被媒体关注了,林俜的故事也被金华电视台38频道拍成了专题片《越风俜韵》,在省、市电视台播放。作为交流节目,美国的一家中文电视台也向北美的观众播出了这部专题片。由网站主办的广播专题《网络盛开越剧之花》,还获得了2001年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大奖。
釜底抽薪和起死回生
   
  “越风”原有的BBS是林俜的一位朋友写的编程,今年2月,她的这位朋友转向了商业,将这套程序推向了市场,并看中了“越风”BBS的人气优势、资料优势和会员注册人数众多,把“越风”的BBS全盘“搬走”了。
  
  “越风”的BBS突然消失了,“越风”也“熄火”了。这些年的心血,几乎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在沉重的打击下,林俜打算把网站关了,但很多网友不同意。网友们有的出钱有的出力,很快又有了一个新生的“越风”。
  
  “虽然,死而复生的‘越风’已经不如过去那么生机勃勃,但死而后生的‘越风’更凸显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说到这里,林俜有些激动。在“越风”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们为“越风”出主意想办法,每天不停地抢救旧资料。先是有了一份每月一期的以花名为刊名的越剧网刊,由他们帮助策划主题、撰写文章。再后来又重新做了曲库、图库,还做了一个新的论坛。
   
  林俜说,曾经有一个政府单位看中并想高价购买“越风”,但是很多网友提出反对:如果“越风”带上了商业或者其他色彩,肯定不会“可爱”了。因为有了“越风”的原BBS全盘“搬走”而导致网站差点瘫痪的痛苦经历,想想挂在“越风”上面的一些子网站和那些网友,林俜决定放弃出卖“越风”。她说:“‘越风’不是我个人的网站,‘越风’是大家的。”

  创办网络月刊集大成
   
  在“越风”被掏空后的重建过程中,林俜那些四川、天津、武汉、苏州的网友们,在帮助拯救“越风”资料过程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些资料会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会在每日都在翻新的网页中不断下沉,直到彻底被淹没。为什么不将旧的资料用专题的形式集中呈现,以便网友集中收藏呢?网刊!办一份网上月刊!2004年2月第一期“越风”网刊《报春花号》出刊了,至现在已经出到了第六期。
   
  林俜告诉记者,“越风”最初的定位就是综合性,即不偏向某一团,也不专盯着哪位演员。这个宗旨,开始是,现在仍然是。我们目前能做、想做的就是办好网刊,以综合性为宗旨,创出一个网络品牌来。同时,她还想把婺剧和昆曲也做到网上,丰富网站的内容。她的还有一个想法争取把“越风”注册为一个IT商标!她争取在网刊一周年、“越风”六周年的时候,将这么多年来的“越风”精品集成一本书回报给喜欢“越风”的朋友!
越剧让她走出了孤独
   
  生性孤独的林俜选择了越剧,选择了越剧的林俜走出了孤独。通过“越风”,她不仅认识了许多戏迷,也和国内很多知名的越剧演员建立了良好关系,这使“越风”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和越剧有关的消息。问起她对越剧的今后发展怎么看?她说,是历史的总是要进博物馆的,这是挡也挡不住的,现在,我们只是尽可能整理、收集越剧资料,将来能成为一笔宝贵的遗产。
   
  爱好越剧充实了她的业余时间,但也几乎掏光了她的腰包。网站空间和租用服务器的费用几年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虽然很多网友都提出赞助,但都被林俜谢绝了!另外,不少港、台甚至国外的越剧迷会麻烦她寄一些当地买不到的越剧碟片什么的,有时候邮寄费就是好几百元,这对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她还是乐在其中。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记者 倪燕英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