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电,尽管需要更长的建设周期,“远水的确救不了近火”,但是其所具备的安全、高效、清洁等特性,在能源紧缺的中国无疑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长远来看,将是中国彻底解决周期性的电、煤、油等能源瓶颈的必然选择。尤其是电力缺口十分严重的浙江,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为中国最大核电基地的条件。
发展核电,尽管需要更长的建设周期,“远水的确救不了近火”,但是其所具备的安全、高效、清洁等特性,在能源紧缺的中国无疑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长远来看,将是中国彻底解决周期性的电、煤、油等能源瓶颈的必然选择。尤其是电力缺口十分严重的浙江,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为中国最大核电基地的条件。
浙江供用电紧张形势史上罕见
紧张、严峻、十分严峻……已成为形容2004年我国各地用电形势的高频词。相比之下,“迎峰度夏”以来,浙江省政府形容的供电形势则是“将遭遇历史上罕见的供用电严峻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短缺”等表述,甚至有人已称之为“公共危机”。
在6月23日浙江省政府召开的“‘迎峰度夏’与电价调整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赵义亮指出:“如果夏季省内火力、核电机组能够满出力运行,水情好于预计,最大外购电力增加50—80万千瓦,那么,短时间内电网最大供电能力有望略高于2003年最高负荷水平。”然而,正如这位赵副总所说,这只是一个假设或者说是愿望而已。且不说2004年浙江省全社会实际用电需求已经比2003年同期增长超过25%,就是供电能力要达到去年的最高负荷水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外购电力”方面。据浙江省电力公司介绍,由于全国性的电力紧张,特别是浙江周边的江苏、上海和福建等省市也都缺电,从外省市购电的长期合同大幅减少,总体上外购电的困难状况已经无法改变。
火力发电方面。一个简单的道理是,火力机组要满出力运行,首要前提是电厂贮煤的充足。正常情况下,5-6月份主汛期是燃煤电厂大量贮煤、达到较高水平的时期,以应对夏季用电高峰满负荷运作和防台、抗台的需要。然而今年的贮煤则普遍严重不足,如浙江省的长兴发电公司和钱清发电公司,前期运行中就已经发生过多次电厂因缺煤而降出力的情况,浙江多数火力发电厂在“超过存煤警戒线的限制”、“等米下锅”运作,究其原因,铁路的运力不足、路不通则煤难至的情况成为相当一部分电厂的缺煤原因;而与这两个电厂不同,萧山发电厂的电煤和杭州半山发电公司的部分电煤紧张则跟运河联系在一起。去年以来运河堵航的频繁出现已经成为这部分电厂电煤的心腹大患。所以,希冀于火力电厂满出力运作也非易事。
而值得深思的是,运输的问题短期内还无法解决,电煤的成本价格却已经开始上升。放眼全国,电煤成为电厂不顾成本的抢购对象,而浙江乃至中国毕竟能源紧张,“抢”煤发电无异于“饮鸠止渴”。从长远来看,一种安全、高效、清洁的发电形式——利用核能发电不失为有效解决电荒的长远之计。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纪民去年就撰文指出:“发展核电,可以大大地改善与减轻环境污染”。“煤炭运输是一种大量的、繁重的工作,本来我国的铁路、公路还欠发达,为了发电,北煤南调,使运输增加巨大的负担。发展核电就可以大大减轻这个负担,使运输为其他领域服务”。他认为,“发展核电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法国核电站发电成本一直稳定地优于煤炭发电,最好情况的发电成本可达煤炭发电成本的52%”。更主要的是,在当前我国能源短缺、电力缺口严重、并且周期性出现的背景下,“发展核电,可以弥补我国电、煤炭消耗量迅速增长所造成的缺口,可以减轻电、煤炭供应的紧张”这个理由更具有绝对的说服力。
而作为经济大省、能源小省,电力缺口十分严重的浙江,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核电基地”的条件。
2004年5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在20世纪开工的秦山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5台核电机组已全面建成投产。仅2003年,全面建成投产的秦山一期、二期1号机组和三期工程就发电约150亿度,超计划发电25.07亿度,为长三角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位于浙江海盐县的该核电基地三座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90万千瓦,有效地缓解了华东地区从2003年夏季以来出现的电力持续紧张局面。很显然,如果没有这些核电站的作用,华东地区的电力紧张将更为严峻。
秦山核电基地不断实现新跨越
秦山核电一期工程是我国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第一座原型压水堆核电站。该核电站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7亿度。自1985年3月20日开始浇灌第一罐核岛底板混凝土至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成功,历时81个月,并于1994年4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里程碑,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和瑞典之后第7个能够自行建造和运营首座核电站的国家。
通过12年的运行实践,秦山核电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建立、健全了质保、辐射防护、环境监测等10个管理大纲,并制定了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形成了由管理大纲和200多项规章制度组成的管理网络。据记者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获悉,从2001年5月10日至2004年2月9日,秦山核电站从未发生非计划停堆事件,成功实现安全连续运行1000天,创造了我国在役核电站安全连续运行的新纪录。至2004年4月底,秦山核电站累计发电已超过218亿度。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是我国第一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装机容量为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该工程的主体工程于1996年6月2日开工建设。秦山二核是我国“九五”期间惟一采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方式建造的核电项目。在该工程的55项关键设备中,有47项实现了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5%。其1号机组投资为1330美元/千瓦,是世界各国同期商用核电站中最经济的。该核电站机组自2002年4月15日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始终保持着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目前共发电90.74亿度,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秦山二核的建设,我国核电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及设备制造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并相应积累了设计、建造、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及机组调试等一整套宝贵的核电建设经验。
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快我国核电国产化的建设步伐,秦山二核现正抓紧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扩建项目的立项申请工作,一旦国家发改委立项开工,秦山二核的3号、4号机组将于2010年、2011年先后投入商业运行,使秦山核电基地的总装机容量达到410万千瓦。
我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三期工程是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合作建设的最大贸易项目。该工程采用加拿大成熟的坎杜6型商用重水堆核电技术,由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总承包,总装机容量为两台70万千瓦重水堆核电机组。1998年6月8日工程正式开工以来,经过几年的精心施工和调试,该工程1号机组已于2002年11月19日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顺利实现首次并网发电,并于同年12月31日提前43天投入商业运行。在1号机组建造和调试经验的基础上,2号机组也于2003年7月24日正式实现了商业运行,较计划建设工期提前了112天。作为我国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成功实践,秦山三核还在建造和调试中创造了多项坎杜型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的世界纪录——整个建设工期最短;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筒体滑模工周期最短;排管容器燃料通道组装和主管道安装时间最短;从主系统冷态试验到商业运行所用时间最短。总之,秦山三核在建设中实现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工程建造自主化、设备调试自主化、生产准备自主化和运营管理自主化,并通过程序化和信息化对我国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核电站规范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截止2004年4月底,秦山三核两台核电机组已发电120亿度,其中37%供给浙江,其它部分供应上海和江苏。
由此可见,经过我国几代核电人30多年的不懈奋斗,秦山核电基地不仅使我国具备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建造及营运能力——为进一步自主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创造了一系列国际重水堆核电站施工和调试的新纪录。同时,该基地造就的一大批优秀的核电建设和运行管理人才还有力支援了各地后续核电工程的建设,并确保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秦山核电基地已成为我国三大核电基地中开工建设最早、核反应堆堆型最丰富、核电国产化程度最高、核电机组比投资最具经济优势的核电基地。
三门县600万千瓦核电项目呼之欲出
在秦山核电基地各期工程相继建设和运营的同时,国家还计划在浙江三门县建设总装机容量为600万千瓦的该省第二个核电基地。该核电基地位于距供电负荷中心较近的三门县健跳镇猫头山半岛,北距杭州市171公里、东邻宁波市83公里、西靠台州市51公里、南离温州市150公里。厂址依山傍海,周边人口稀少,水陆交通便捷,各项环境条件得天独厚,是一个难得的核电好厂址。另外,地处当地海岛的扩塘山还为三门以后的核电项目预备了厂址。规划、论证、前期施工,三门核电项目的建设发展经历了20多年的过程。早在1983年,三门厂址就被列入国家规划内的核电预选厂址;1992年,三门核电项目可行性报告通过了当时能源部组织的初步审查,能源部批准厂址;2000年12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浙江省政府再次向国家计委联合上报了三门核电厂工程项目建议书;2001年11月,该核电项目厂址“四通一平”工程初步设计经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浙江省政府联合组织审查通过;2001年12月,作为浙江省预备性重点工程,浙江省计委批复三门核电“四通一平”工程立项和初步设计;2002年9月,已列为国家“十五”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的三门核电项目“四通一平”工程开始按两台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规模全面施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浙江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核电基地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十分看好浙江核电发展的广阔前景:“浙江是我国大陆第一个核电站所在地,秦山核电基地的建设为我国的核电开发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浙江省良好的经济和地理条件,以及省委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这里的核电发展提供了保障。浙江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最大的核电基地。”我国目前已经运行和在建的三大核电基地的装机总容量为870万千瓦,即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广东大亚湾及岭澳核电基地和江苏田湾核电基地的装机容量各为290万千瓦、380万千瓦和200万千瓦。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介绍,到2020年,按照我国经济发展规划对电力的需求,安全、经济、清洁的核电发电量比重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达到3600万千瓦;也就是说,中国在今后16年将新增273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届时,以秦山和三门为北南依托的浙江核电基地的总装机容量还将超过720万千瓦,共计1010万千瓦。显然,东海之滨的浙江核电基地对核电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我国核电国产化生产摇篮的浙江省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核电大省。
相关链接:
1942年12月,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首次完成了自持核裂变链式反应堆实验,从而开创了人类利用核能的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核能的和平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电的基本过程是将一种热源或者动力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太阳能等发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核发电就是以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作为动力源进行发电的。原子核裂变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它可以在人为控制下进行原子核裂变反应,产生热能。核电站就是利用反应堆产生的热能发电。核电站主要由核岛和常规岛两大部分组成。核岛的主体是核反应堆;常规岛的主体是汽轮发电机组。利用核岛所产生的热量将水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水蒸汽,然后将水蒸汽送到汽轮发电机组作功发电。
目前我国能源还是以煤炭生产为主。据统计,煤炭发电占总能源的70%左右,油、气发电占23%左右,水电占7%左右,核电很少。目前全球供电量中核电占到16%,有些国家的核电更达到了60%以上,而中国从1991年开始设计、建造,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核电只占2.2%,潜力巨大。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禹民介绍,中国能源分布不均,水能可开发储量不大,油气资源一来短缺,二来对国际市场依赖大,而煤炭储量和生产都有限,且煤电对环境污染很大,因此积极发展核电,是明智而理想的选择。“从发展趋势上看,随着石油资源和矿物燃料供应的日渐枯竭,运行安全、高效、清洁的核能将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把核电发展纳入国家能源总体规划,对改善中国能源供应状况,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电部主任余剑锋介绍,中国政府正在为核电的下一步发展制定长远规划,计划202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万千瓦,将核电在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由现在的2.2%提升到4%。相当于从今年起,中国每年至少要批准建设1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有专家预言,中国的核电事业即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