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出生于杭州。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为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他下过乡务过农,当过兵扛过枪,办过厂经过商,做过记者留过洋。
这就是莱茵达集团员工对于他们的董事长高继胜的描述。
“不好意思,成功的故事总是相似的,因此对于过去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一直认为浙商的成功都已经成为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面对新的挑战。”
一见面,高继胜就很直接地回绝了记者的要求。我们的对话也直接从这次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而对于他的过去,大家也许只能继续保持神秘感了。
宏观调控 优化市场
记:你认为这次的宏观调控对整个房地产行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高:其实,房地产并不是受这一波宏观调控影响最大的行业。但由于土地和资金都跟房地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一些房地产企业还是遇到了困难。但这次宏观调控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来说却是一个提升和优化市场的良好契机。我认为,通过这次宏观调控的重新整合,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诸如产业化水平低、资源配置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以及仅仅出售半成品的商业模式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记:具体来说,对莱茵达有怎样的影响?
高:这次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我们莱茵达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记:这么说,对于宏观调控莱茵达是早有预料?
高: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市场周期的更替。市场周期所形成的曲线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了使市场周期的波动更小,国家必然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对经济发展采取调控措施。几年前我就认为,随着土地拆迁更加严格规范,建筑用地总量会减少,预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土地供应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银行将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支持,资金紧张是必然的。因此,这次宏观调控给房地产业带来的资金和土地问题,公司已早有预料。
学会放弃 规避风险
记:那么莱茵达是怎样规避风险的?
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放弃。放弃一线城市的诱惑,进军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的高地价必然让风险倍增,而二线城市相对低的投入让宏观调控的影响减到最小。莱茵达就一直致力于二级城市,目前项目已经发展到了6省20个城市。
记:我们发现莱茵达在杭州很少有项目,难道这是你们战略的体现?
高: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在杭州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记:公司总部所在地,怎么可能没有优势?你所说的优势是否是指社会背景或者是跟政府的关系?
高:不是的。我认为在过去,跟政府关系如何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许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不过现在应该没有什么关系了。别人如何我不敢说,但我们莱茵达的每一块地都是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得的。
记:那么面对那么多二线城市,莱茵达如何选择?
高:选择城市,莱茵达有自己的标准:一看城市领袖团队及其机制对生产力的影响;二看城市的经济结构;三看城市化发展进程;最后要关注这个地区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周期表现。因为房地产区域性强,所以不完全与全国的宏观周期重合,在选择城市时,要据此来决定介入这个城市的时间。否则,超前一大步,就成了先烈;只有适度超前,才成为先贤。
记:现在资金和土地都比较紧缺,莱茵达在做什么?
高:我们力求合作。在当前这种形势下,肯定有一些单位有土地而缺资金,而另外一些就是有资金而缺土地。我们目前就是在寻求这种合作。这也是莱茵达一直以来的工作。
杭州房价进入调整
记:你引入了艾略特的股市“波浪理论”来分析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是什么?
高:根据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我把1989年到2010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就是大家所说的“五波理论”。这五个阶段分别为1989年至1993年,是第一个呈上升趋势的推进波;1994年至1997年则是第一个调整期;1998至2004年上半年为第二个推进波;2004年下半年开始至2006年为第二个调整期;随后至2010年便是快速发展期。经过前5年的积累,中国房地产已经处于高位发展,这次宏观调控后,今年必然会进入调整期。
记:根据你的五波理论,这两年正是调整期,那么你认为杭州的房价近期会降吗?
高:不会降。我说的偶数波是调整波,调整并不是倒退。因此这两年杭州的房价涨势会变慢,但不太可能会降。
记: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杭州的房价已经限制了城市的发展,那以后杭州房地产市场还会跟着北京奥运起哄吗?
高:现在很多人都不太愿意谈杭州的楼市,但我觉得杭州的楼市后市看好,前景广阔。一方面,中国人千百年形成“成家立业”的文化价值观,注定了每个人对于房子都存在需求。另一方面杭州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它的市场并不只是面对杭州市民,而是整个世界。这注定了其资源的稀缺性,以后在杭州买房的并不可能仅仅是杭州人。
记:这么说来杭州商品房市场只能成为“有钱人的天堂”?
高:杭州聚集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有什么不好?比如纽约就聚集了全世界的有钱人。我想如果能够让全世界的有钱人都来杭州,那无论是对我们的经济还是社会发展都大有好处。当然,我们的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记:我知道你一向非常看重文化,但是如果哪一天杭州住的都是外来人口,那城市的文化何在?高:我觉得杭州是一个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因此她不可能这么快就会因为大量的外来人口而消亡。再说,作为一个城市,其文化也是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
角色定位 文化为本
记:我们了解到,你现在除了掌舵莱茵达外,同时还是浙江大学房地产投资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顾问。而你一有空闲总喜欢写些东西。那么在商人、老师和文人这三重角色中,你最想当那种角色?
高:说实在的,我还是比较喜欢自己是一个文人,因为更加高雅。我很希望,自己为莱茵达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到那时,我就可以离开莱茵达,安心当文人了。
记:一般人觉得文人和商人是很难共容的。那你这种文人心态在以逐利为根本目的的商海没有感觉很累?
高:的确,资本天生就是逐利的。现在很多企业家就是被资本牵着鼻子走,这样最终结果只能如同熟透了的柿子瞬间从树枝坠落。企业家就应该用自己的激情和理性来驾驭资本,而不是被资本所奴役。而我仅仅是把莱茵达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试验田,在这里我可以实践自己的各种理论和设想。
记:据说你很快要出第二本书了,书名好像是叫《力争第二》。书的大致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力争第二?
高:这本书主要收集了我过去几年的一些随笔,还有关于房地产方面的理论文章。力争第二确实与中国人力争第一、敢为人先的思维方式相悖。然而,天下第一,有时候意味着某种“天意”。既是“天意”何必苛求?而第二呢,是现实和实际的,是可以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可望也可及的目标。
现在,孙宏斌的顺驰集团的口号就是要打败万科成为第一。我当然希望他能够成功超越万科,但我同时也不希望王石被打败。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力争第二就可以赢得时间与空间来发展自己。
这时,高继胜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
链接
关于莱茵达
浙江莱茵达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专业化住宅产业集团。公司创建于1994年,前身是浙江莱茵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集团以城市住宅、商业地产、土地成片开发为主营方向,并涉足物业管理、软件开发、金融债券等行业。
目前公司正致力于房地产系统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力图全面提升国内房地产业的产业化水平。
在过去的10年中,莱茵达集团完成了从一个仅数十万元资产的私营小公司到一家横跨多个行业的大型上市公司的跨越,完成了从区域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全国性房地产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