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高复:门槛日高的背后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闻事件
  701分的高复生
    上了清华还拿回2万    
    
  杭城某高复班学生叶王毅近日双喜临门:一喜是在今年高考中他考出了701分的高分,名列全省理科第16名,被清华大学招至门下;二喜是接到清华大学的“口头录取通知”后,他又得到学校2万元的重奖,据称是因为他是杭州首个考入北大、清华之类一流大学的高复生。他不仅拿回了高复的学费,还赚了一倍。
    
  叶王毅是金华武义人,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高复。他在高中就读时一直排在前5名左右,以这样的成绩上北大、清华都很有希望。“但去年考试我却没有发挥好,也许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考试,有点紧张。那时在我们考场里还有一个人昏倒了。”去年高考他得了614分,全省第553名。可叶王毅对这样的成绩很失望。“数学考完时很多同学把书都扔了,我开玩笑说,别扔啊,说不定高复的时候还要用呢。”然而那句玩笑话真的成真了。
    
  叶王毅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背起行囊就决定去高复的。都身为老师的父母曾劝阻他。在他们眼里,高复就是冒险,明年又失误怎么办?万一明年考题更简单,大家都考得好怎么办?“其实这些我也明白,可我不甘心。平时不如我的人也考进了清华。我为什么不行?”
    
  高复的学校承诺,只要考上北大、清华,就重奖2万元。叶王毅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对老师说:“我是来拿这2万元钱的。”今天想来,叶王毅觉得高复生最重要的是心态。此外,高复班通常自习课很多,叶王毅说这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什么都依赖老师肯定不行,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报见习记者俞熙娜
    
  @新闻追踪
  不招落榜生只招上线生
    高复门槛放高为哪般    
    
  上了“三本”线,未必能进高复班;线下生想高复,没关系免谈……随着我省第一、二批高校录取工作的相继收尾,我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600分以上的考生这头刚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那头却跑进了高复班的报名点。在杭州招生规模最大的求是专修学校高复部里,沈校长翻出7月24日上午的报名登记本,10个报名者有8人成绩在二本线以上,其中有3人的成绩在600分以上。多年前曾经为落榜生圆大学梦而兴起的高复班,如今为何越来越多地拨动了上线考生的心弦?
    
  在杭州“求是”、“建人”两大主要的高复班里,我们探听到两校的招生门槛出人地相似:“低于五批线的,不招!”而即便如此,截至今日,求是高复班的报名数已超过了1700多人,以“精品高复”为特色、严格控制办学规模的建人高复学校报名也超过了1000多人。据说杭州招生中底线最高的一个高复班要求学生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90分,而理科二本的录取线为517分,三本的录取线为453分。而高复班在安排日常教学时,也越来越向“重高模式化”发展,学生进校后要分重点班、实验班、平行班,针对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行小班化教学,比如有专冲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尖子生开班的,有为明年集体考浙大预备开班的,也有专门以“专科冲本科”设班的等等。在温州规模最大的苍南求知高复学校,校长林元洲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我们只招上线考生!五批线下的,甚至不上组档线的,想进来,我们也只是解决个别关系户。”
    
  在杭州,我们甚至听到一位家长这样告知,他的孩子今年高考上了三本的分数线,想明年再考得好一点,却不料在一个高复班里因分数太低被拒绝了。“上了三本的分数线却进不了高复班?”他怎么也想不通。不招落榜生,只招上线生,甚至有的还要自行划一条门槛不低的“高复分数线”,究竟是怎样的市场需求才催生了“精英高复班”的大规模演变?“精英高复班”存在的背后,究竟折射出的是什么样的“时代特色”的求学观?我们就此在今年我省杭州、东阳、温州等地的高复市场进行了一次粗略调查。
    
  @新闻调查
  精英高复热的三地现象透视    
    杭州鼓励冲名校,高复免学费
    
  翻翻今年杭州各大报纸的高复广告,你会发现一个往年少见的现象是:老牌高复班大拼座次,新兴高复班频出花样。在考生日益迫切和变化的求学需求中,高复正成为学生求学的一种策略,而高复办学者也不断摸索,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走向更理性、有序规范的“三国时代”,在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圆梦提供更大的机会。
    
  两年前杭州一新兴高复班提出“考不上名校就退费”,甚至有家高复班提出与学生签合同,为尖子学生免学费,考上北大清华有重奖,很多人有疑虑:高复班为何要变为“名校冲刺班”?高复一年究竟能给考生创造多大的考分,这里面的不定因素太多了,高复班能承当得了学生们这份沉甸甸的“名校情结”吗?
    
  而今,为尖子学生免学费的高复班越来越多。有高复班一诞生打出的招术是“保证上线、推荐就业”,有高复中心提出高考承诺制:学生提高一个分数档退一半学费,无提高者退全额学费,倒退一档者全退费后补偿3000元。尽管往年这些招术都是一些新高复班为打招牌让利考生的,也着实吸引了一批家境贫困但也渴望重新择学的考生。但也有家长为难“孩子读高复,肯定要挑办学时间长、规模大、教学质量保证的学校,不是冲着免学费而来的。”但今年像求是高复这样的老牌学校也打出了免学费和重奖名校生的优惠政策,无疑会吸引更多高分学生走上复读路。据该校在报纸上的广告显示:“凡上重点线的,全免学费;上二本线的,减免一定学费;明年考上北大、清华的,重奖2万元;考上复旦、中国人大、中科大的,重奖1.5万元。”
    
  专冲本诱惑更实在
    
  尽管高复班争相向有能力冲北大清华的尖子生抛绣球,但对大多数想高复的学生来说,最期待的还是高复一年后,考分在录取线中的“跃升”。正如知名高复专家、杭州建人高复学校校长桑坚信去年对全校数百名高复生所做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一年,考分起点是二本线上的学生今年高考时,有77%跃上了一本线;考分起点是三本线的学生今年有53%跃上了一本和二本线;58%的四批上线生升到了三本线以上,其中有29%还升到了二本线以上;48%的五批上线生升到了三本线以上,但也有2人从第三批本科线退到了第四批专科线。他认为,办好高复的条件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师资力量,其次是人性化管理,比如对高复的孩子要加强心理辅导、分层教学等等,但高复并不是保险箱。尽管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学校每年招收的高复生有近90%是上线生,但上线生究竟能否科学地、最大限度地动用好高复的策略,为自己圆理想梦,很大程度上不是内因起决定因素,比如分数不理想是否是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心理因素有关?是否有强列的复读愿望,是否能很快适应与高中完全不同的相对艰苦的高复学习和生活等等。期盼多次选择
    
  杭州新理想高复班的有关负责人认为,很多学生是抱着“我拿青春赌明天”来复读的。今年像叶王毅这样考了701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并获奖学金2万元的高分高复考生的出现已经验证了这一点。他说现在高复已不是一件丢脸的事,高复变成了一种策略。今年一位考分666的学生也和他一样走进了高复班。更令人惊异的是一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大二的大学生今年居然放弃学籍,返杭报高复班。原因是大学两年让他发现他无法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他想再次高考选择一个自己所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东阳高复行业自律的背后
    
  东阳同样是高复热集中的地方。在东阳市,以高复办学为主的大大小小的文化补习学校有12所,每年就读的学生达4400多人,有3000多人是外地生赶来复读的。其中以“蓝天”、“黎明”、“前进”、“红叶”等规模最大,有的在校生已超过1200多人。
    
  也许正因为东阳高复办学的盛况,当地的文化补习学校成立了自治性质的联谊会,加强“行业自律”。当地教育局还出台了针对文化补习学校的有关管理办法,比如严禁超计划招生;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客观,对违规学校和办学规模偏小、连续两年招生达不到3个班的学校,取消办学资格等等。
    
  蓝天补习学校的校长沈向阳告诉记者,这几年上线生越来越多报考,又因为补习学校的高考上线率高,有的外地生甚至还成了当地的高考状元,使得外地生来东阳复读的逐年增多。学校甚至还曾在当地报纸上刊登谢绝报名的广告。他认为,现在学生复读,很多都有冲名校的愿望,这也许受就业竞争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的,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有个大学念,拿张大学文凭了,他们更看重在将来就业的舞台上,自己能争取到什么样的筹码,而一张名校文凭或者一张本科文凭,这些都是自己通过重新努力有可能实现的。
    
  正如东阳黎明文化补习学校校长孙黎明所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逐步转向大众化,考生的心态也从满足“有大学上”转为“上好大学”。可以这样说,高复班“牛”起来的背后是考生心态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推动。去年该校计划招生1120人,但报名人数却达到了4000多人,学生主要来自省内温州、台州、金华、衢州、丽水等40多个县市,也有来自海南、江苏、上海、贵州等地的。
    
  温州高三生提前“流”入高复班
    
  温州苍南求知高复学校校长林元洲告诉记者,随着考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拥有自主权的进一步放宽,花钱读高复班也应该成为他们求学选择的一种策略。而优质优价是办好高复班的前提,市场是高复班成败的最好的检验员。在他们学校,由各地每年10多万元聘来的名师建起了相对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为学生们提供着相对良好的高考助学服务。办学22年,由于教学质量稳定,学校声誉良好,办学正步入良性循环,每年2000多的在校生大多不是靠打广告来完成招生的。
    
  温州杨府山高复学校的陈启旦校长认为,扎实的教学质量才是吸引高复生的最大招牌。一个良好的校园管理和名师辅导氛围正是当前高复学校努力营造的,他经常遇到有的高二才念完的学生也来联系高复,这类学生大多来自高考升学率不高的普通高中或民办高中,他们到高复班就读前,一般都会和所在学校“打好招呼”。他们多数认为,专门应付高考的高复班老师,拥有更丰富的“实战经验”。但高复学校对招收这样的学生都保持谨慎,毕竟,读书不是拔苗助长的过程,但他也承认,类似这样的学生每年都有少量“流”进了高复班,有的是高三后半学期入读的。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王慧华 本报见习记者俞熙娜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