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高复:透过“尖子秀”的神话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闻调查    
  
  高复不是保险箱
    
  ●分数不理想是否与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心理因素有关联?
  
  ●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高复期间教师授课方法、学习时间安排、周围同学心态有很大不同,能否适应?
  
  ●高复一年,学校、学生、家长能否形成良性互动?

  虽然有这么多同学寄希望于复读,虽然很多高复学校不约而同地在各大媒体大力宣传高复“尖子秀”以争夺生源,但记者调查发现,复读结果并非人人如意,在高复大幅增量的个案背后,也有更多的复读生没能从沉重的压力中反弹,甚至被压垮。高复班中不乏通过拼博一年获得成功的考生,但也有很多人复读后仍然失利,复读成绩甚至比去年还要差。而失利原因主要是原来基础太差或心理压力过大。有关负责人认为,选择复读应当慎重,因为每个复读生都希望明年考得更好,对分数的期望值很高,这种高压容易导致考试发挥失常,一些人复读后成绩反而下降。一般来说有三类考生是比较适合复读的:一是原来基础成绩比较好,能力较强,此次高考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发挥不正常,与平时成绩相差太远;二是心理素质比较好,第二年进考场时没有压力,能够将一年的努力全部发挥出来;三是本来就是非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名校不进的学生,他们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同时又比较有潜力。一旦决定复读,也要注意三点:一是积极调整心态,不要盲目后悔、自责,而是要自信、坚定,应该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二是选择高复学校须慎重,尽量对高复班做全面了解,其中包括教学环境、师资、管理和办学正规性;三是给自己设计“合理”的目标,不要对复读寄予过高期望。
    
  @新闻透视
  从“有大学上”到“上好大学”
    
  考上了专科想上本科,考上了本科想上重点,考上了重点想上名牌——这是时下很多高考学生的心理。但名校、热门专业的招生人数毕竟有限,高分“撞车”直接导致了部分高分考生落选。面对失败,这些考生往往选择复读。但主观的愿望和选择还需基于现实的客观分析——

  名校扩招有限
  
  从每年浙江普通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看,尽管年年有扩招,总招生量有19万多人,但比较一下,相对扩招较大的往往是第三批及以下的高校,重点批高校扩招这几年非常有限。尤其是受考生们青睐的一些外省名校,每年只在浙江投放百余个计划,即使扩招,也扩招最多不过数十人,而另一个情况是,这几年仍是浙江高中升学高峰,每年的高考生要增加两三万人。你今年也许考分离心目中的名校只差两分,即使你明年以同样的试题难度考出了超过20分的成绩,也许从全省排名来说,并未有实质性的变化。一位中学老师认为,高分复读不是一个好选择。这些高分考生浪费一年时间炒旧知识,还不如去学习新知识。你今年得了高分,明年成绩提高幅度就不会太大,而且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甚至还有下降的可能。所以,低分复读,迫不得已;高分复读,就可能会得不偿失了。而随着考生名校情结的日渐加剧,今后报考名校的应届考生增多,往届考生依旧,录取竞争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圆名校情结未必是单靠自己努力就能实现的,毕竟形势逼人!

  成才未必非进名校
  
  考进名校也许是每一位决心高复的学生支撑365天的学习动力。很多学生对名校的崇拜有时不在于一个感兴趣的学习氛围,更看重的是一纸名校文凭将来在就业市场上胜人一筹的优势。然而,惟学历至上的社会用人观如果说放在早几年,也许还放之四海皆准,如今却已渐渐被更理性、以能力至上的人才观替代。在社会岗位的竞争上,每个人凭的是自身实力,虽然名校的教育氛围对你的能力塑造有一定优势,但这种能力认同体制并非只有进名校一种。名校生的就业未必个个理想,北大才子陆步轩卖肉的新闻正是对名校神话的最好破译。相反,我是职高生,我很牛的声音在就业市场上同样响亮,有的职高生在社会的大学里勤学好问,开上了宝马车,办起了大公司,甚至招聘到不少大学本科生为他打工。学习也许是终身的,但未必只有挤进名校的课堂里才算学习,何况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只是暂时的,需要实践的检验,更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和更新,为了挤名校而不惜花费一年甚至两年的复读努力,是否真正值得呢?

  名校能否宽进严出
  
  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未来,很多高复生认为,用一年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为自己未来的成功铺就一条更好的路,是值得的。即使真的又没考上,也不能说这一年白白浪费了。多一种经历,多一种体会,多一分思考,多一分成长。大学使人成长,复读也能使人成长,因为心灵的成长不是别人送给你的,而是你自己的奋斗带来的。复读不必提倡,也不必刻意压制,上大学或复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决定之前,把问题想清楚,决定之后就不会后悔,因为那是自己的选择。
  
  在人生的成才中,考生们的自主选择意识的确一代比一代强化,这种需求是现实的、庞大的,催化了精英高复的大市场。我们在提醒考生复读三思而行、注重风险的同时,也许也不得不更迫切地面对,社会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教育服务是否也能顺应需求而加快改革呢?比如针对日渐强烈的名校情结,今后名校会不会寻求更宽松、更弹性的招生体制,强化“宽进严出”的办学管理,来满足考生进名校求学的愿望,或名校模式能加快输出,让更多的高校能通过与名校办学等形式,尽快提升质量,吸引考生的升学选择等等。又或许名校招生不再满足于一年一次,在高考之前是否有名校联考等形式,让考生的求学选择不再仅仅只有高考一次,又或许一年几次高考等等。
 
  @新闻链接    
  一个高复生的“死亡之旅”
    
  在黑龙江省,一位品学兼优的高考生刘志,前年高考上了本科录取分数线,但被坚信儿子能考上重点的父母逼着复读。去年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他考出了624分的全市文科最好成绩,仍感到身心疲惫、烦躁不安,最终决定以“杀死女友然后自杀”的方式终止高考的折磨。然而,当女友被他杀死后,本想追随而去的他突然改变了主意。2004年6月10日,刘志被黑龙江省阿城市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今年21岁的刘志,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班里吃得最好、穿得最好”的学生,他父亲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母亲经营一家文教用品商店。父母对他开出的惟一价码是:“只要你成绩好!”2002年的高考,刘志考出了490分的成绩,完全可以被他所填报的哈尔滨商业学院本科班录取,却让笃信“儿子肯定上重点大学”的父母大失所望:“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你应该再考一年。”由于文科复读的人数不多,刘志和十几个学生一起插进了当地一所中学的应届班里。复读的滋味,苦闷中透着几许无奈,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地体会到。这种感觉,刘志尤为强烈。“一想到厚厚的复习资料,周而复始的测验、考试我就头痛,甚至反胃恶心。我害怕进班级,更不愿和那些比我小、还不知痛苦滋味的同学说话。”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刘志给自己绷紧的神经上足了发条:上完了一天的课后,回到在学校附近租住的房子里继续学习,直到凌晨;5点30分起床,10分钟洗漱完毕吃完早餐;6点钟,准时坐在教室里……刘志所有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应届时喜爱的书籍被扔进了废纸堆,篮球被自己扎破扔掉了,以前经常做的健身活动早已停止,他也不再顾及自己的衣着……复读,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很难透过气来。就在这时,他恋爱了,对方是班里英语课代表,一个活泼、开朗、漂亮的女孩柳莹。和柳莹在一起,刘志重新找回了自信和久违的快乐,同时还寄希望于恋爱能成为自己的一棵“救命稻草”,帮助自己走出复读的阴影。柳莹曾与刘志约定,一起报考北大,如果不能一起考上,两人就哪儿也不去!可他心里清楚,以自己的实力考取北大仍没有十分的把握,何况是成绩较为一般的柳莹。“如果我考上了,她落榜了,我该怎么办?如果我们双双落榜,我又该怎么办?”一时间,刘志陷入这种复杂的矛盾中,久久不能自拔。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刘志开始迷上了小说,特别是那些警匪类、暴力色彩浓厚的小说。一种极端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渐渐占了上风———对文中正义与邪恶的混淆,对生与死的曲解……2003年4月初,刘志模拟考考出了624分的当地最好成绩,让父母、老师和同学全都欣喜异常:“照这样学下去,刘志考上北大肯定没有问题!”然而,优异的成绩非但没有令刘志感到一丝一毫的惊喜,反倒让他绷得太紧的神经突然崩断了。深陷痛苦的挣扎中,刘志最后萌生了“死了就解脱了”的极端念头。从4月20日这天,他开始旷课,整天神情恍惚,终于决定一死,但他怎么也放不下自己的恋人柳莹。于是有了更加荒谬的想法———和女友一起自杀,一起离开这个烦躁的世界……4月29日傍晚,刘志找到刚刚放学的柳莹,骗说他妈妈想见她。单纯的姑娘跟着刘志来到他的房间时,被刘志拿出泡好乙醚的毛巾捂住面部,狠掐脖子……而当刘志要打开煤气时等待自杀的几小时里,他忽然后悔了,觉得就这样死去不值得,在昏昏沉沉中关掉煤气。4月30日,刘志走进了阿城市公安局的大门,投案自首。带着沉重的悔恨与自责,刘志走进一个失去自由的空间,这时那颗曾经被无数知识武装起来,也曾被骇人的梦魇占据的头颅,更加深彻地悔悟到,自己不该一念之差用那双拿惯了笔的手扼住恋人的喉咙,扼杀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同时也焚毁了自己即将再度实现的“大学梦”……摘自《浙江工人日报》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曹晔 本报记者王慧华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