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音乐剧《五姑娘》唱着田歌登上大舞台
www.zjol.com.cn  2004年07月2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今日亮点·音乐剧

  演出单位:嘉兴市文化局艺术中心、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基本简历:嘉兴市文化局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合作,从2001年10月开始,先后邀请京沪等地的艺术家组建主创班子,创作《五姑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演出部分角色。

  亮相剧目:《五姑娘》

  亮相时间:9月18日、19日亮相地点:杭州剧院

  演出票价:480、380、220、120、50(元)

  体育迷们扳着手指为奥运会倒计时,我省入选“七艺节”参演剧目之一的音乐剧《五姑娘》也开始进入了备战艺术界的“奥运会”——“七艺节”的倒计时。为了亮相“七艺节”,《五姑娘》已是第三次进行重新排演了。虽然这次参演剧目中,音乐剧有好几台,但是,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剧导演陈卫自信地说:“大奖肯定是我们的。”
    
  记者到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时,导演陈卫手握话筒,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70多号人,那架势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意。大到舞台位置,小到一个眼神,她都要求苛刻。
    
  在排练现场,所有人都沉浸在戏里。不管戏里戏外,剧中人物的名字都代替了演员名字。“五姑娘,你的声音再放开一点”、“徐阿天,你过来一下”……陈导叫得特别溜,仿佛他们真是“五姑娘”或“徐阿天”,或许这样能使演员更好地融入到整个剧情中去吧。

  三大看点,为观众呈现完美
    
  《五姑娘》是一部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原创音乐剧。经过几轮演出后,得到了业内和普通观众的认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沈勇说,当《五姑娘》在浙江实验艺术剧场公演的时候,有一个浙江中医学院的女生一连看了13场,每场都感动得流下泪来。
    
  最近,《五姑娘》为“七艺节”进行了第三次排演。导演陈卫介绍说,主要情节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对细节部位进行反复排演,力求精益求精。另外,为了使整个音乐剧更为纯粹,导演还将一些带有话剧痕迹的对白改成了说唱的形式,陈卫相信,在“七艺节”上捧给大家的,将是一个最完美的《五姑娘》。
    
  对于即将在“七艺节”上亮相的《五姑娘》,导演陈卫为观众分析了三大看点:
    
  第一,《五姑娘》所讲述的故事非常具有亲和力:富家女与长工因社会地位的悬殊而最终恋爱受阻、生离死别。
    
  第二,和很多音乐剧不同,《五姑娘》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江南气息。它大胆引入了田歌这种嘉善地区独有的地方民歌,落秧歌、急急歌、平调等乡间曲调和贯穿全剧的田歌对唱,让人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泥土清香。而“开秧门”、“轧蚕花”、“过清明”等逐渐流失的江南民俗也在舞台上得到了重现。
    
  第三,调动一切现代化的舞台手段,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音乐优美,并且加入了诸如说唱等时尚元素,很能吸引年轻观众。

  众多精英,期待长演不衰
    
  和其他获得文华新剧目奖的剧目不同,《五姑娘》的阵容并非由某个专业剧团担任,它是由我省艺术院校、国内知名艺术家和职业演员自由组合而成。用导演陈卫的话说,汇聚于此的都是一些精兵强将。
    
  担任编剧的是原上海歌剧院的院长何兆华、嘉善县文联副主席金梅和作曲家莫凡。导演陈卫是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歌剧、音乐剧导演。而所有演员,都是导演接到这个剧后,根据角色需求亲自挑选的。
    
  对于《五姑娘》的未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参赛后,《五姑娘》不会搁置,而将在他们学院传承演绎下去,作为一个教学实践项目,最终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因为像《五姑娘》这样将各种艺术门类在一个剧中得以综合运用的剧目实在不多,它可以让各专业学生得到难能可贵的实践机会。这位负责人还期望《五姑娘》能像欧美经典音乐剧《猫》、《悲惨世界》那样长演不衰。
    
  想象一下,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后,仍有娇俏的“五姑娘”与壮实的“徐阿天”在小桥流水间对唱田歌,该是怎样一幅醉人的美景。

  戏曲在困境中探索未来
    
  日前,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发展与当代戏曲走向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办。在这次的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政府投巨资扶持戏剧不应只为拿大奖,追求“高品位”也无助于传统戏曲走出困境。同时,专家也建议,应该让戏曲走进大学校园。在“七艺节”前,听听全国各地的戏剧研究者的反思和建议,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问题一:
    戏曲成了“政绩工程”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王永敬研究员在会上提出,目前国家大力扶持传统戏剧艺术,一些地方政府为此投了不少钱,扶持几个剧目得梅花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还有地方政府的各种奖项。得奖剧目成了文化局、文化厅向政府交差的“政绩工程”,但是戏剧艺术却没有走出困境,观众越来越少,青少年对戏剧几乎毫不了解,更不要说欣赏了。
    
  问题二:
    一味追求“高品位”
    
  “现在编排的一些戏剧为了追求‘高品味’,向阳春白雪看齐,耗资巨大,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舞台美术、道具、服装、音乐、灯光非常华丽,一张门票高达几百元,仅从票价上看这种戏剧已经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同济大学教授、戏剧戏曲学导师朱恒夫认为,“中国戏曲走出困境的惟一出路在于回归民间。就像江苏无锡的惠芳锡剧团,一年在镇里的演出达两百七八十场,每场都吸引上千人,连中风病人都让家人推着轮椅去看,这才是老百姓的艺术。”
    
  建议:
    让戏曲走进大学校园

    
  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范福源首次在学校里开戏曲选修课,开课时,能容纳150人的多媒体教室挤进了300多人,教室里没有位置,一些同学便站在过道上甚至窗外听。范教授说,戏曲进校园,让大学生通过戏曲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音乐、文学、舞台艺术,对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很有好处。新华社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马良 实习生 张小船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