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人民子弟兵要为民做事
www.zjol.com.cn  2004年08月0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8月1日消息 7月的一个凌晨,一支身着迷彩服的解放军队伍悄悄开进象山一个渔村。他们是来此海训的驻浙某部红军团的官兵。
    
  海训期间,官兵们发扬红军精神,不仅不给当地群众添麻烦,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冒着高温为当地清淤泥、运垃圾,当群众遇到困难时,他们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当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们敢于挺身而出。面对群众的感激,官兵们说:“帮助你们是应该的,因为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三天打一口“爱民井”
    
  “哗哗哗”,天空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人们都纷纷进屋躲雨。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小伙穿着雨衣冲进了屋边的瓜地,卷起裤腿就开始帮焦急的瓜农收瓜。没等大雨下完,西瓜就全部安全地“住”进了屋里。瓜农拿了两个大西瓜让他们尝一尝,他们怎么也不肯收。最后僵持不下,班长拿出15元钱把瓜买了下来。这是该团近期在象山进行海训时的一个小故事。而有更多的爱民故事,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是可以用车装的。
    
  海训驻地有一个垃圾场,在高温下散发出阵阵恶臭,苍蝇到处飞舞。红军团入驻第二天,二营二炮连官兵就对它来了一场“歼灭战”。中午,大家放弃午休,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开始大干。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垃圾没有了,花草种上了,熏天的臭气闻不到了。
    
  几天的相处,驻地的百姓已经喜欢上了红军团的这群小伙。海训点是个小渔村,今年夏天大旱,村民用水非常紧张。战士们在这里驻扎,淡水每天也只能限量供应。为了解决当地群众的缺水问题,官兵们决定利用休息时间帮老乡们打一口井。战士们每天结束训练,累得连晚饭都不想吃,但是,他们硬是坚持在晚饭后给老乡选址打井,每天都要打到凌晨两三点钟。三天后,井底终于流出了汩汩清泉。村民们都挤在井边看,喜得跟过年似的,你尝一口,我尝一口,都说“甜”。村里还特地买来鞭炮,一路敲锣放炮给部队送来锦旗,上面写着“军民鱼水情深意长,为民造福千秋万代”,并把这口井取名为“爱民井”。
    
  每到一地先攀穷亲
    
  红军团官兵说,部队有一个传统,驻扎在哪里,就要为哪里的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花鼓是安徽一个有名的板栗之乡,该乡有一位姓周的老汉,因缺少劳力,日子过得很艰难,是村里的贫困户。2002年初春的一天,周老汉家里来了一位军人,村干部告诉他这是浙江来的驻训部队的副团长。这位副团长在周家小屋内和老人谈起家常事,问他山上栽什么,地里种什么,家里养什么。知道老人家里的情况后,不久这位副团长就给老人带来了一堆科学种植板栗的书籍,还请专家帮助他嫁接板栗。当年,周老汉家的板栗就大获丰收,在家里堆得连人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两年下来,周老汉家盖起了小楼,添置了彩电、冰箱,日子过的美滋滋的。
    
  红军团团长王秀斌说:“军爱民,就是要我们尽力帮助老百姓解决最需要解决的事。”自此,红军团每年都为安徽花鼓乡群众举办科技培训班,引进良种。近年来,他们通过积极与地方科委、农技等部门协作,举办各类致富实用技术培训班3期,培养各类专业户、“土专家”30多个。
    
  每到一地,主动去“攀穷亲”,这也是该团领导的一个传统。
    
  部队驻扎地附近有位姓田的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团长王秀斌动员他建个保温塑料大棚,谁知这话一说,反倒使老田锁紧了眉毛。王团长知道老田肯定为钱发愁,就拿出自己的工资,买材料,打土坯,筑起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大棚,和他一道把菜种子种下去,到了冬天,老田种的菜卖了个好价钱。老田想不出更好的感谢方式,主动承担起帮助部队看守菜地的任务。
    
  建起“八一”希望小学
    
  在安徽广德驻训时,部队附近住着一户老乡,老乡有个儿子叫范文科,12岁了,但整天放羊,没上过学。有一次,副团长黄忠汉和一群战士碰到孩子,问他:“小子,放羊干啥?”“卖钱。”“卖钱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孩儿。”“孩儿又干啥呢?”“放羊。”
    
  战士们笑了起来,但黄忠汉笑过后觉得很难过。他找到范文科的父亲,劝他让孩子上学:“人没有文化,就没有思想,就不可能改变现状。”在黄副团长的劝说下,老范终于答应让儿子上学。黄忠汉马上在县里联系了小学,让放羊娃背上了书包。
    
  为了帮助更多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黄忠汉每年都要捐1000元资助失学儿童。他还是安徽两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帮助学校培养文体骨干。在一次组织孩子们活动时,他发现有些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一问才知道,这些孩子家里买不起校服,孩子们穿着破衣服不好意思和其他小朋友玩。黄忠汉马上拿出了一张1000多元的存款单,买了10套校服送给贫困学生。
    
  黄副团长的举动影响了部队其他官兵,一批又一批的官兵加入到了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多年来,红军团先后筹集资金30多万元,在江西九江建起一所“八一”希望小学。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王珏 孔朝阳 本报记者 薛建国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