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市中心绿树掩映的省荣军医院,人们说起那些在这里疗养的战斗英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八一”前夕,当我们跨进该院荣军楼采访时,却听到荣军们众口一词:“你们应该报道小殷!”
被荣军们亲切地称为“小殷”的,是59岁的医院护理员殷顺民,他在荣军医院度过了33个春秋,把青春岁月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共和国的功臣们,献给了荣军医院,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护理工作。
1971年5月,殷顺民怀揣中专文凭走进了省荣复军人疗养院(省荣军医院前身),成了19名护理员中仅有的一名男护理员。第一天上班面对的情景,让他呆住了:荣军楼里的特等、一等伤残军人,大多数高位截肢或下半身瘫痪,有的常年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有的还成了植物人。而他要做的,就是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
“小殷啊,你照顾的可是共和国的功臣,革命胜利了,他们却再也不能站起来了。没有他们,哪里有我们的和平日子?”院领导的一番话,使殷顺民重新理解工作的意义所在。从小崇拜战斗英雄的他,得知自己照顾的荣军郭文其为了救战友,而自己的两条腿却被生生压断时,眼睛不禁湿润了。从那时候起,殷顺民爱上了这份工作。1981年入党那天,他在日记里写到:“只要荣军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愿干一辈子护理员。”
正是怀着这样一颗爱心,哪里的活最脏最累,哪里就有殷顺民的身影。冬天帮荣军洗澡是最辛苦的活儿。高位瘫痪的荣军,身体僵硬,抱上抱下特别费力。殷顺民为自己定了个规矩,轮到为荣军洗澡,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每次他总是第一个推着荣军进澡堂,最后一个出来。“轮到老殷为荣军洗澡的那个下午,他每次回家都特别晚,回来后往床上一躺,喊他吃饭都喊不起来,但下次他又会提前去上班。”殷顺民的爱人说。为了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好服务荣军,殷顺民每天凌晨3时半就起床跑步锻炼,无论刮风下雨,已坚持了近20年,他还动员部分荣军一起参加早锻炼。
33年的护理工作,殷顺民养成了特别细心的性格。我们采访时,他正在给已躺了26年的植物人荣军章中林喂饭,每喂一口,就用毛巾在对方嘴边擦拭一下,犹如一位母亲在喂自己的孩子。殷顺民说,如果他把饭吐出来,说明今天的菜不合他口味,第二天就做另外的饭菜给他吃。荣军童阿才得了晚期肺癌,病危时脚浮肿得连买来的鞋都穿不上。殷顺民让妻子买来布料,用了三个晚上赶做出一双黑布鞋。童阿才穿上后喜欢得不得了,再也不肯脱下,直到遗体火化时还穿着这双鞋。
殷顺民用一颗爱心,抚慰着众多荣军的心灵,使他们重新在精神上站了起来。
在南疆自卫反击战中负伤致残的特等伤残军人陆秋生,刚来的时候不吃饭不喝水,稍不顺心就发脾气。殷顺民默默地、细心地照料着他的生活起居,晴天把他抱上轮椅,推着去公园、大街、商店、电影院散心;雨天,就在病房里和他聊天拉家常。在殷顺民的影响下,陆秋生终于振作起来,现在还经常给中小学生作报告,最近还被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优秀园丁”。还有任年云,刚从部队医院转来时连续四天不吃不喝,也不让殷顺民换洗,还骂他,拿东西摔他。殷顺民就四天四夜守在他床边,苦口婆心劝导他,冷了的饭菜一次次热上,还想办法把他的母亲找来一起做工作,最后才使他接受治疗,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
看着荣军们一个个乐观起来,殷顺民打心底里高兴。荣军们平时有什么好菜也不忘拉上他一起吃几口。有一次,一位荣军过生日,微醺后大家拉着他的手大声说:“小殷,您就是我们的兄弟,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啊!”殷顺民闻之泪流满面。
30多年来,殷顺民受到各级奖励30多次,曾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标兵。
明年就到退休年龄了,可殷顺民对荣军的感情依然割舍不下:“只要荣军需要我,医院需要我,我会一直在这里干下去。能照顾好荣军,我这辈子就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