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四年寒窗换来一张废纸
眼下正是各高校招生、争夺生源的火热时候。7月28日,温州市人大代表、瑞安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卢秀英在和记者谈到这种现象时指出,目前一些高校违规操作、无序招生、公办民办鱼目混珠,误导招生,贻误学子。有关部门该出重拳整治了!
今年6月高考结束后,各大院校的生源大战再度燃起狼烟。许多外地院校纷纷派人进驻温州,为生源进行游说宣传,场面不可谓不热闹。
高校招生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无可厚非。但是这里头渗透出一些不谐之音,贻误的却是孩子的最佳求学时机。其中,除某些院校虚假宣传、误导招生之外,更有一些骗子利用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打着有关系能够帮助学生上名校的幌子,从中狠捞钱财。结果不用说,遭殃的自然是学生和他的家长了。
吴平(化名)就是虚假招生的受害者。四年前,吴平在高考中没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而这时,湖北省一家民办高校却录取了他,理由是因为他具备“初级的法律基础”,缴纳可观的费用后,他成为该民办学校法律本科专业的学生。
今年,他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他回到温州,准备参加律师资格考试。但是在考试报名验证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文凭不行,不予报考。他当时就被惊懵了,难以相信这是事实,马上跑到市教育局,请教育局的同志帮他再看看,结果发现,他的毕业证书不是国家教育部核发的,而是以他念了四年的学校的名义自行颁发的。
四年的心血换来一张废纸,姑且不论花费的金钱,那些逝去的青春又有谁能补偿呢?
吴平的投诉令人感到震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遇到一位痛心疾首的家长,他告诉记者,他儿子已在一所民办高校读了二年大学,现在才知道该所学校拿不出正规文凭。“真后悔当初轻易听信他人的谎言。”
暗访:一天被三所高校录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高校招生存在哪些“猫腻”?市区青年肖先生高中毕业后,待业两年,仍没有放弃对上大学的向往,这几天,他也到处物色合适的学校,准备圆大学梦。7月26日上午,在肖先生的配合下,记者对此进行一番暗访,欲一探谎言背后的真实。
在温州市区黎明西路一家小宾馆里,记者两人在二楼楼梯口一个不显眼的房间里,找到了上海某专修学院在温的报名点。
一个自称是该学院总务部主任的男人接待了我们。据介绍,这是一所民办院校,学生报名必须提供身份证、高中毕业文凭,还有高考分数单。
肖先生面有难色地说自己高中毕业在家待业已经两年,不知是否有报名资格?想不到总务主任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说他也算符合条件。
记者又问总务主任,学院颁发的文凭国家是否承认?总务主任回答是肯定的。他给记者递上了一张印刷精美的宣传单,宣传单上,记者看到该学院前面“专修”字样已删除掉了,代替的是上海××学院一行醒目的大字。
再往下看,该校还和上海六所知名大学合作办学,学生在此读书,不仅能获得大专文凭,符合条件还能保送本科,甚至能在沪就业。
在总务主任的相劝下,肖先生选中了商务英语这一专业(该专业每年费用不下万元)。填完报名表后,满脸喜色的总务主任当场给肖先生开出了一张录取通知,并要求肖先生次日就交清相关费用。
此外,记者还对设在市区金丝桥路的北京某民办高校的招生点进行暗访。根据广告,记者找到了这里。报名处的女工作人员建议肖先生去读本科,记者一看资料,这本科拿的其实是自考文凭。肖先生认为这有难度。女工作人员又推荐他去读该校下属的武术学院,她说武术学院三年读下来就能拿到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而且学院是某大企业一手投资创办的,以后就业也有保障。最后,女工作人员让肖先生缴纳50元的报名费,她马上打电话让学校给他邮寄录取通知书。
厦门某高校的报名更加玄乎。记者通过广告上的号码拨通了厦门某专修学院在温的报名电话。接电话的女工作人员听完记者的几句简单介绍后,就表示肖先生已经符合条件,并迫不及待地问肖先生的住址和联系电话。记者讲明后,女工作人员表示她已经记下了,一个星期内保证能让肖先生收到录取通知书。
待那边挂上电话,记者仍一头雾水,她连肖先生选择的专业都不问清楚,这录取通知书又是咋个发法?
用不着参加高考,一天之内就被三所大学录取,这种情况算不算是荒唐?
温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处长张志宏针对该现象认为:目前一些外地高校在温招生违规现象严重,一方面他们在宣传上掺加水分,譬如许诺学生毕业安排就业,或者把专修学院改为学院,造成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假象,借此来蒙蔽学生和家长。
此外,一些教育界人士也纷纷指出,国内的民办院校大多数靠的是计划外招生,但是在招生过程中,却故意把计划内和计划外招生混为一谈。由于计划外招生一般遵循“宽进严出”的招生策略,学生都要通过自考或成考才能取得国家承认的正规文凭。但是许多民办院校在招生中,对此程序却常常只字不提。
内幕:招一个学生回扣一千元
高校生源大战比天气还热的今天,一些高校甚至出现学生招学生的怪现象。
日前,记者见到了一名替北京某高校在温招生的“周老师”。所谓“老师”,其实也就是北京该民办大学的学生而已。“学校的招生办基本都是以学生为主。”“周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当记者面露不解之意时,“周老师”满不在乎地说:“我们学校其实是规模稍大的培训部而已。对外宣称是学校,借的是一些知名学校的名气,以培训部的形式办起来的。”
“周老师”向记者透露了有关招生的一些细节。记者:你们替学校招生需要什么手续吗?
周:和学校签个委托招生合同就行了。然后,学校给我一个委托代理招生书,其他什么证都没的。
记者:你们在温州招生都怎么宣传的?
周:宣传是要靠自己的。拉横幅、贴广告、打电话什么的,都可以。说起来干这个,有点像“黄牛党”,靠的是一张嘴。很多人都是被硬骗骗过去的。具体怎么骗,靠个人发挥了。
记者:你们招生对象是哪些学生?都是落榜生么?
周:我招的是低于组档线50分内的高中毕业生,但是实际上,高中未毕业的都可以读的。
记者:学校的文凭呢,都是国家承认的么?
周:文凭有两种,一种是自学考,一种是学历文凭考。前者跟在社会上考的其实是一样,不过是学校给你安排个课程,提供一种培训,让你感受一点大学的氛围而已。
记者:那学校给你的招生回扣有多少?
周:也是不一定的。招得越多,回扣也就越多。基本上,招一个学生回扣1000元左右。几年前,我学校的一个学生暑假给学校招生就赚了30万元。
记者:你到现在招到几个了?周:我还没招到一个。记者:为什么?
周:学校邮寄过来的简介太迟了。我后来觉得,这样把别人骗过去,弄不好会惹来很多麻烦,所以贴了几张简介就了事了。
记者:你觉得这是骗么?
周:本质上说是的。
支招:警惕招生的几大骗术
“现在一些高校在招生时发布虚假广告,或者混淆教育形式进行误导,这些还不算是最恶劣的,事实上,最恶劣的还是那些利用高考招生行骗的骗子。”7月27日,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徐亚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很气愤。
高考结束后,一些骗子也趁机活动起来,在温州市区和各县(市),甚至出现一个报名点代理了上百所高校的“招生业务”,还有一些人,自称手头掌握几十个名牌大学的招生“名额”,到处招摇撞骗寻找目标。
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高招骗子惯用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类。
一是利用“机动指标”做文章。
他们伪造文件,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成某高校的招生人员,声称手中掌握有“机动指标”,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然而,当家长将定金如数奉上后,他们就溜之大吉了。
二是编造定向招生指标。
一些骗子编造定向招生计划,向考生和家长作出承诺,声称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能凭借关系搞到定向名额。
“骗子行骗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主要是因为他们抓住一些家长为子女求一张好学历心切的功利心理,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值得反省的地方。”市人大代表卢秀英说。
虽然每年温州因高考招生受骗的家长、学生不在少数,但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收到的投诉却少得出奇,就教育局来说,到记者发稿时,今年也只收到十来个与高招行骗有关的咨询电话。
“家长、学生要擦亮眼睛,特别是受骗上当要及时举报。”张志宏处长说。他表示,教育局一旦接到举报,将会同工商、公安部门进行打击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