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让困难群体感受亲情
www.zjol.com.cn  2004年08月1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去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时,杭州市救助站站长戴旺生曾对记者说:“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探索,把管理办法落到实处。”这一办法实施一周年之际,记者再次到杭州市救助站采访。

    应收尽收,应救尽救

    “救助站刚成立时,遇到的难题是救助对象的鉴别问题。”工作人员说,受助人员必须满足4个条件,即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实际情况是,在一年救助的4800多人次中,大多数是打工无着落又无钱返乡的外来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因钱物被窃或被骗而无能力返乡的人员,真正符合条件的不到20%。”

    戴旺生说:“只要是困难群体,我们都采取人道主义救助,应收尽收,应救尽救。”根据调整后的救助标准,杭州市救助站从最初每日救助8人增加到现在每日救助20多人。

    用新办法处置特殊人群

    今年5月,一位83岁的老太太被送进救助站。根据老人提供的住址,工作人员前往了解,发现并无此人。后来,工作人员反复和这位老太交谈,从口音推测老人是苏州人。当天,工作人员和苏州电视台取得联系。3天后,一位名叫张沪生的50多岁男子来到救助站认领老太太。

    “这一情况如果出现在救助站成立初期就很难解决。现在,我们已有了一套方法。”在被救助人无法提供确切地址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通过尽可能多的交流,从口音、穿扮、习俗等相关信息判断被救助人的来源地,然后通过公安部门查找核实,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同时联合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查询。通过这一方法,在杭州救助站接受的200多名痴、呆、傻人员中,90%被安全送回原地,其余送入福利院安置。

    危重病人处置成难题

    “目前最大困难是对被丢弃人员、危重病人的处置。”戴旺生说。一年里,杭州救助站接受此类小孩达20人。“尽管我们救助站设有流浪少儿救助保护中心,但也是临时的,最终要将这些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被送来的老人大多也是这种情况。这些人并不属于救助范围,但又不忍心看着他们挨饿受冻。”

    救助站成立2个月后,杭州市随即成立了政府救助协调小组,加强部门间的职能协作。目前,这一协调机构的作用正逐渐发挥出来。

    职业乞丐渐露原形

    实施救助办法之初,很多人反映街头乞丐增多。救助站根据“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只对要求救助的人员提供帮助,对职业乞丐无能为力。

    工作人员说:“但从长远看,救助站对治理职业乞丐起到了作用。现在,许多不得已而乞讨的人通过救助站得到帮助,顺利返乡,加上执法部门的治理,目前行乞的大多是职业乞丐。”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沈宇翔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