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给老房子送去一片清凉
www.zjol.com.cn  2004年08月1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叫“云娜”的台风就要来了。但来得更及时的清凉叫“理解”,叫“牵挂”,叫“温情”。
  
  体验老房子居民的高温生活,并不是编辑记者们的一时冲动,编辑部为此已讨论过多次,但当我们真的走入那片老房子,我们还是为那一种古朴的消夏方式而动容,而感叹。也许,这样的生活方式最终将湮没在城市发展的风尘中,但城市终也会记取这一片天地里的悲喜篇章。昨天热线里一个个沉甸甸的电话就明证了这一切。
  
  昨天,我们的记者又回访了这11个老房子群。110箱各式冷饮,一筐筐的西瓜和矿泉水,带着我们的心意走进千家万户。感谢杭州五丰冷食有限公司,感谢杭州普天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谢谢你们的热心支援,无私帮助。还感谢一位叫冯成元的热心市民,他打来电话说,他的饭店虽然远在四堡杭海路,但他很想请老房子里的老人家年轻人周末到店里吃点土家菜,享受点清凉。“就拜托你们牵根线,这是我眼下最想做的事。”
    
  政府部门:老房子会改造
    
  相关政府部门在得知本报的相关报道后,当即表达了自己的积极态度。杭州市房管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都很关心老房子下生活的人们,下一步,房管局还会继续关注,有些老房子年久失修了,他们会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杭州市规划局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老房子不拆,很多是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保留下来。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已经划定了23处历史保护地段,这些地段在未来的日子将陆续面临改造。这些老房子的居民不久就可以告别这样的生活条件。而一些不具备历史保护意义的破旧平房必须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速度一起改造完毕,这些地区的规划方案基本设定好,只需要区政府一步步统筹安排。
    
  十五奎巷:我们一起凉快
    
   昨天下午6点整,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带着沉重的消夏礼物,分赴老房子社区,再次看望老房子里的居民。
  
  6点10分,记者首先赶到耶酥堂弄的延安新村社区。社区的沈泳湖老人正坐在自家门口乘凉,看到记者送来的一箱礼物,老人赶紧激动地把记者往屋里让,嘴上连连说着“谢谢”“谢谢”。
  
  到达鼓楼附近的十五奎巷社区是昨天晚上7点,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在社区门口,记者看到了昨天采访过的张爷爷,此时他正和老伴一起跟其他居民聊天。“太客气了,太客气了!”记者递过去一箱冷饮,张爷爷连连摇着头,坚决不肯收下,在居民的劝说下才收下,拿到礼物的他马上拿出箱子里的冷饮分给周围的居民们,还一边高兴地说:“热,我们要一起热;凉快,我们也要一起凉快!”一句话把大家都逗得开怀大笑。
    
  大通桥:捧起清凉棒冰

    
  晚上7点20分,记者来到了位于光复路27号的车大妈家。敲了很久都没有人来应门,正打算离开的时候有人叫住了我们。原来是正在邻居家串门的车大妈的弟弟,56岁的车建枢大伯。他很开心地接过了棒冰:“真是太谢谢了!不过你们来得不巧,我姐姐去儿子家了。她还特意去买了今天的晚报,戴上老花镜看得可认真了。”
  
  7点50分,记者赶到望江门外的大通桥社区,车子刚一停稳,社区管委会的蒋书记就上来紧紧拉着记者的手说:“听说你们要来,早就开始在这里等了,终于把你们给盼过来了!”说完,他带着记者走入困难家庭代表家,把一张张冷饮券送到他们的手中。
  
  8点30分,记者来到凤凰山脚路。金师傅正在门口乘凉,看到我们来了,马上起身迎接。他可爱的儿子也一眼认出了昨天在他家体验的记者,甜甜地叫着“叔叔”。捧着他最爱吃的棒冰,快乐很明显地写在了他充满朝气的脸上。
  

  两路记者马不停蹄赶往一个又一个社区,把礼物全部送到11个社区的居民手中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看着人们拿到冷饮时兴奋的笑容,我们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百井坊:货车到人人欢
    
  杭州普天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联系了车子,买来了西瓜和矿泉水,15位员工和我们记者一起给老房子送清凉。
  
  晚上7点,1辆满载西瓜和矿泉水的货车从钱江晚报的大门口出发了。车子先是开到了到离报社最近的百井坊新村。
  
  住在附近的群众在得知晚报向居民送清凉的消息后,都向我们的货车围拢了过来,一时间货车竟然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
  
  昨天接受晚报采访的残疾人孔幼清这个时候已经入睡了,记者没有再打扰他的休息,我们找来了社区的干部将一筐西瓜交到了她的手中,并委托她把西瓜转交给孔幼清。
  
  离开百井坊新村,货车继续前行,来到了位于建国南路上的三昧庵巷1号的低保户石金娣家中,敲开石金娣的家门,出来迎接我们的是石金娣的儿子姚磊,他告诉我们,“家里实在是太热了妈妈去外婆家里睡了”,我们给姚磊递上了西瓜和一箱矿泉水。
  
  倪大妈一向有早睡的习惯,而我们赶到和睦新村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多了。为了不打扰大妈的休息,我们与和睦社区取得了联系,希望能由他们带为转交。在社区办公室里,他们一边帮着我们搬运西瓜和矿泉水一边不住的道谢,“我们一定会把这份心意转交给倪大妈的,她明天看到还不知道会有多高兴呢!”
    

  和睦路:送冷饮心贴心
    
  晚6时50分,再次走进和睦路老房子群,在一户敞开着大木门的居民家里,老老少少六七口正围着四四方方的木桌子起劲地聊着。当记者自报家门时,这一家子一下子乐开了花。
  
  “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孙阿姨笑着对旁边的李大伯说。“可不,我们刚念叨着晚报今天登的老房子内容贴心呢,你们就来了。”李大伯指着桌上摊开着的《钱江晚报》解释道:“我们一家八口四室同堂住在老房子里,还是第一次见到有报纸来关心我们,你们写的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啊!”
  
  临走前,记者送上了两张冷饮券,可他们一家子谁都不肯收,冷饮券从孙子手里传到母亲手里,再传到公公手里,最后又回到孙子手里。近90岁的太奶奶激动地说:“你们这么关心我们,怎么还叫你们破费啊!这可怎么使得呢!”在记者的劝说下,大妈这才颤巍巍地接过冷饮券。
    
  大兜路:哈密瓜见真情
    
  晚7时39分,记者一行来到大兜路172-1号陈延林老伯家。
  
  陈老伯说,一大早隔壁邻居们就都兴奋地跑来告诉他这个消息,跟他说报道写得很好,把他们大家的生活状态很真实地写出来了。他女儿也特地打来了电话,因为他不识字,所以女儿答应下次来看他的时候就把报纸读给他听。
  
  孟大妈听说记者来了,踮着小脚迎了出来:“昨天两个记者,给我们买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真当不好意思,那么大热天的你们过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又给我们买东西,这怎么行呢?”在我们的再三坚持下他们终于接下了冷饮券。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刘焜 余勤 柏建斌 张伟刚 本版摄影 董旭明 李琳 本报通讯员 杨菁 袁春宇 胡建 徐晶 应芳娟 余婷婷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