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医院以药养医,老百姓看不起病。去年4月,宁波市南门医院着手剥离中药房,改为社会药店经营,从而成为我省医疗界进行“医药分离”的首位吃螃蟹者。然而记者了解到,日前这家药店却被注销,医院收回了中药房自行经营权,价格也回到了老路。这是怎么回事呢?
“医药分离”:原想创造多赢效益 海曙区南门医院是一家以骨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从去年4月1日起将中药房剥离,该中药房由宁波一家医药连锁超市接盘。该院对媒体称,中药房的剥离对医院的收入没有影响,该院通过提高医疗技术,4月份当月的门诊量达1.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1.65%,同时业务收入也创历史最高纪录。
这家连锁药店在接盘剥离出的中药房后,进行市场化运作,调低了部分中成药的价格,吸引了更多的病人来买药。统计显示,中药房当月收入与未剥离前的3月份相比,增长了8%,而与前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5%。
有关人士认为,南门医院中药房变换成药店,是医药分离改革的一种前瞻性探索,使老百姓从中受益,意义非同一般。
“流产”原因:医保定点批不下来 意义非同一般的南门医院医药分离,最终却在今年7月“流产”。医院负责人称,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受医保有关规定的限制。
由于设在医院内的这家中药房没能申请成为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使得前来购药的病人感觉很不便。据介绍,南门医院每月的门诊量在2万人左右,而其中医保病人占65%以上,如果医保病人无法在这家药店享受医保待遇,那么病人不会接受。
对于当初的这一做法,该院认为是有成效的。中药房分离后每月的营业额在16万元左右,好的时候达到20万元,而原来只有8万元。如今中药房由院方收回后,既增加了医院的管理压力,而且患者的利益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因为院方采用的是国家定价,而不是采用药店那么灵活的市场价格。
连锁药店的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他们撤出南门医院的原因,还是因为医保定点批不下来,这家门店是专门为医院的病人开设的,后来没有多少病人来买药,他们只能选择注销。
医保部门:医院和药店都在违规操作 医院里的这家中药店不能取得医保定点资格,究竟是什么原因?记者昨天采访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时被告知,设在南门医院的这家药店,不符合设置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相关规定,所以没能获得批准。
医保处张主任告诉记者,当时很多人被南门医院的表象给迷惑了,甚至都没有去深入了解一下,医院和这家药店之间具体是如何在操作和运转的。其实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利益纠葛。药店如果想取得医保定点资格,就必须搬到医院外面去。
卫生部门:两家单位都钻了医保空子 海曙区卫生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劳动部门的做法是正确的,事实上原来南门医院和这家药店都存在违规行为。在药店没有取得医保定点资格时,药店利用医院的医保资格给病人开方便之门,而医院的医保定额是有限的,于是医院又利用了药店不受医保数量限制的规定,来接纳更多的病人。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这也是中药房剥离后,业务量、销售额增加的一个原因。两家单位都钻了医保的空子,患者并没有从根本上受益。变味的操作和“院中院”这种不彻底的“医药分家”,卫生部门也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