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道路运行质量,从今年7月1日起,台州市开始全面清理国、省道主车道的公路减速带。尽管,围绕拆与不拆,台州市交通局与市公安局存在较大分歧,但台州市下属的临海市、黄岩区还是率先拆掉境内国道与省道的减速带。由于争议较大,拆除工作也遮遮掩掩,固定减速带的螺丝钉便遗留在公路上,时常扎破汽车轮胎,给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
螺丝钉咬破不少汽车轮胎
“公路减速带拆除后,固定减速带的螺丝钉却没及时清理,车子不小心就被这小小的螺丝钉扎破了,差点就酿成了交通事故。”8月7日傍晚,家住台州市路桥的洪先生驾驶一辆自备小货车途径75省道临海路段时,由于拆除了减速带,他的车速开得较快,没有注意路面下“埋伏”了一排排螺丝钉。只听“嘭”的一声,汽车轮胎爆炸了,车身顿时失去了控制,好在他当时头脑清醒,冷静刹车,但车子还是刮到了路边的树木。
台州市交通部门承认,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各县市区的交警部门也接到不少类似报警,但随着路面清理步伐的加快,这些问题可以避免。
据了解,目前常见的公路减速带有两种,一种为橡胶缓冲带,一种为减速钉。减速钉是直接安置在路面的,而橡胶缓冲带则是用螺丝固定在路面的。如拆除塑胶缓冲带后,不及时拔除路面下的固定螺丝,就像一根根铁钉插在路面上一般,时时都会“咬破”过路汽车的轮胎,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
城区道路减速钉依然保留
尽管台州市国道、省道的减速带已经全面拆除,但目前,市区间主干道的减速钉依然存在,台州市交警部门称,这是考虑到市区间车流、人流密集,道路岔口太多,道路又特别宽敞,如果拆除了这些减速装置,交通事故将会上升。台州市交通局路政支队认为,为了确保群众安全,这些市区间的减速钉暂时予以保留。
近日,记者驱车沿椒黄线、黄路线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城区主干道依然保留着。而在临海市75和83省道,记者看到,以前横亘在路面上的减速带已全部拆除,并在拆除点设立了安全警示标志,拆除口的路面已浇注了沥青。虽然新浇注的沥青路面不算平整,但遗留在路面下的螺丝钉已被覆盖。
交警部门:曾接到扎破汽车轮胎报案
据临海市交警大队的葛耿辉教导员介绍,国道、省道等主干线的公路减速带拆除后,他们就多次接到车主报案,反映遗留在路面上的螺丝钉扎破汽车轮胎,并造成汽车损伤。还有驾驶员特意向交警部门咨询索赔事宜。
葛耿辉告诉记者,减速带遗留问题应归路政部门管,交通执法部门不便过问此事,因此也不能明确答复车主。
对于公路减速带拆与留的问题,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交警部门认为公路减速带对遏制交通事故有很大作用,但交通部门却希望提高道路运行质量,因此,公路减速带又成了人为障碍。公路减速带的拆与留,交通和交警间至今还存在不同观点。
交通局:尽快做好路面平整扫尾工作
台州市交通局一位姓陈的局长日前告诉记者,从7月15日开始至月底,台州市所有国道、省道等主干线的减速带已全部拆除完毕,县市区的县乡公路减速带也正在加紧拆除,并按要求,对拆除减速带的路口增设了安全警示标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陈告诉记者,台州市率先拆除公路减速带的做法,还获得了省交通厅的认可和称赞。
陈称,由于减速带是专业公司安装的,拆除则是各县市区路政人员自行拆除的,因此,许多路面下的螺丝钉还存在。已要求市路政支队对所有拆除减速带后的路面进行全面检查,绝大多数遗留螺丝钉已经拔除,并用沥青进行了路面平整。但他坦言,目前,也还有少数地方存在螺丝钉未清理情况,他们将尽快安排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促尽快做好减速带拆除后的路面平整扫尾工作。
●新闻回放
今年6月7日,台州市交通局印发了《关于清理公路橡胶减速带的通知》,规定从7月1日起,台州市全面清理国、省道主车道的公路减速带。
一些村民认为,拆除减速带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反对拆除;一些驾驶员则认为减速带是人为障碍,很支持拆除。6月11日,台州市公安局发函给市交通局等相关部门,表达了他们对清理“减速带”的不同看法。7月2日,台州市安全监督部门召集了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局,对“减速带”的去留再次进行商榷。(本报7月6日浙江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