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海上生死情
www.zjol.com.cn  2004年08月2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缺乏的年代;也有人说,现代社会物质至上。但是,在第14号强台风肆虐期间,发生在抗台救灾第一线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一定会让这些人汗颜。台风让我们发现:英雄和真情就在我们身边——
    
  一艘渔船在狂风骤雨中救人、被救和自救的惊险情节,让我们知道谁是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更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生死与共、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
    
  围绕“浙临渔5310”号渔船救援事件,我们采访了大量当事人,愿意把这个感人故事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

  “我们本来可以把船开回来。”
    ——生还船员刘胜全

    8月11日上午10时,31岁的船老大陈永海驾驶着“浙临渔5310”号渔船,从台州市椒江区前所海域出海捕蟹。
    
  21时,陈永海得到紧急通知,第14号强台风“云娜”即将袭来,要赶快开进避风港。陈永海和弟弟陈永都指挥船员们草草收了蟹笼,驾船加大马力,朝温岭市石塘镇钓浜渔港挺进。
    
  23时左右,海上的风已经很大,天也开始下起了雨。陈永海的心情却很放松,因为他们的船已经靠近石塘钓浜港,台风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就在陈永海轻松返港时,台州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到一只求救电话——“浙临渔5176”号渔船因机舱进水发生故障,在石塘镇钓浜以东海域打转。此时,“云娜”正挟风裹雨,一步步向大陆逼近,船上12名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海上渔船出险的消息,引起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温岭市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与途经该海域的“浙临渔5310”号渔船联系,请求他们就近给予施救……
    
  “云娜”过去后的第4天,我们在临海市桃渚镇新桥村见到了从“浙临渔5310”号上生还的船员刘胜全。一脸伤疤的小刘对我们说:“如果不去救‘5176’,我们本来可以把船开回来的。”
    
  按照刘胜全的回忆,接到救援的命令,陈永海丝毫没有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直奔出事海域而去……
    
  陈永海以最快的速度驾船来到“浙临渔5176”号船边,此时“5176”号已经把救生筏都放了下来。“5310”号的到来,给遇险船上的12名船员壮了胆,大家排水的排水,扔蟹笼减重的扔蟹笼减重,抢修水泵的抢修水泵。在陈永海的指点下,5176号遇险渔船的故障排除了。
    
  “老大,风浪越来越大了,他们的水泵也快修好了,我们先走吧!”“5310”号上曾有船员劝陈永海。“不!我们一定要等人家彻底脱险后,一块走。”陈永海说。就这样,“5310”号在风口浪尖中等了两个多小时。
    
  8月12日凌晨,“5176”号的动力恢复了,随即开足马力朝温岭松门礁山港驶去。
    
  就在此时,意外的事故发生了。陈永海的5310号船却被海上漂浮的蟹笼绳索缠住了螺旋桨叶,再加上巨浪压来,船舱进水,渔船无法前进。
    
  陈永海妻子应利珍与船上最后一次通手机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在家里的应利珍知道台风快来了,拿起电话拨通了陈永海的手机。“永海啊,我是你老婆。”“喂,嫂子啊,我是永都,永海来不及接电话,现在风浪太大……”没等应利珍把话说完,手机就关了。这个电话,竟是永别!
    
  陈永都关掉哥哥的手机后,马上指挥船员扔掉船上的蟹笼,以减轻船的负重。早上6时许,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还没等陈永都将蟹笼扔完,狂风就将陈永都和船员金飞军两人刮下大海。陈永海见弟弟和金飞军掉入大海,迅速向大海中扔救生圈,拼命救捞,一个巨浪扑来,陈永都再也没能浮上来。又一个巨浪托起,却将金飞军抛到船舷边,被大家救上船来。
    
  上午8时,离“云娜”登陆温岭石塘已不到12个小时,船上剩下的10名船员生命危在旦夕,陈永海多次向茫茫大海发出呼叫求救。

    “你开船,我们陪你!”
    ——亲赴海上救援的石塘镇副镇长黄定夏

    不能让英雄船孤立无援,不能让救人者的宝贵生命断送海上。
    
  得到报告后,正在台州市防汛指挥部坐镇指挥的台州市委书记蔡奇、市长瞿素芬一面把“5310”号遇险情况向省里作了汇报,一面指示温岭市立即组织救援。蔡奇还与船老大陈永海通了话,鼓励船员面对险情沉着应对。
    
  通过电台,“5310”通报了他们的方位:东经121度39分、北纬28度16分。这个位置离钓浜渔港大约有五六海里。从渔港直接派船出海营救是最快的方案。
    
  可是,如此恶劣的天气,谁肯涉险?
    
  分管渔业的石塘镇副镇长黄定夏想到了隔海村党支部副书记庄德友。这位船老大的“浙岭渔20997”号渔船刚刚进港避风才几个小时,7名船员都还没离船。
    
  知道情况后,庄德友犹豫了。凭丰富的海上经验,他预感到这次台风非同小可,价值120万元的渔船和7条人命在自己手上攥着,怎能不小心?他问黄定夏:“你们干部呢?”
    
  黄定夏说:“你开船,我们陪你!”
    
  一艘小舢板把4名干部摇摇晃晃地送上了“20997”号船。他们是海洋渔业局副局长周建文、石塘镇副镇长黄定夏、石塘镇政府渔业办公室主任陈圣友、石塘镇渔政站站长郭献玉。
    
  此时的钓浜附近海域风力已超过10级。9时30分左右,前去救援的“20997”号在海上颠簸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发现了“5310”号。
    
  技术娴熟的庄德友小心地把船靠近“5310”号。“20997”号的船员接住了对方抛过来的缆绳。带缆成功!
    
  但是意外发生了。增援船往回拖了没几步,茶杯粗细的缆绳断了。就在这20多分钟时间里,风浪陡然加大。“5310”号也移锚漂离了相对平静的腊头山附近。救援难度明显增大。
    
  无法转身,“20997”号只能一步三摇小心翼翼地倒退过来,用了十几分钟才将船尾对上了5310号的船尾。船员冒风浪出仓,将一条碗口粗的绳索抛向5310号渔船,再次成功带缆。
    
  “20997”号起身回航时,问题再次出现。“我们朝北走的,风也是往北刮,按说顺风应该好走一点的,但是我们却几乎拖不动‘5310’。”庄德友事后分析,可能正好逢到退潮。人似乎在与台风“拔河”——正常情况下渔船的速度是8节(1节=1海里/小时),但现在,增援船的速度从0.6节降到了0.5节、0.3节。到最后,增援船除了前摇后晃几乎是寸步未移。船身在风浪的打击下已发生严重倾斜。庄德友只能用肚子顶住方向盘,用尽全力平衡船身。
    
  在经过近半小时的僵持以后,台风终于占了上风,缆绳又断了。
    
  10时10分左右,当增援船打算再次冒险的时候,他们发现海上已经什么都看不到,浪比原来大了一倍,在船边立起有两层楼高。断了的缆绳长长地拖在船两侧,返身的话有可能被缠住螺旋桨。风雨之下,“20997”号的后仓板甚至被巨浪砸出一个大洞。
    
  在海面上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后,经请示省防指同意,“20997”号怏怏而返。

    “你们一定要想办法坚持住。”
    ——在一线指挥的温岭市长王建平


    那天早上,站在钓浜港口,远远地就能看到“5310”号。
    
  渔船遇险的消息在台风天里迅速在渔民之间传开。在港里避风的船员都打开电台,听着救援行动的每一步进展。于是,他们听到了温岭市长王建平与“5310”号船老大陈永海的几十次通话。
    
  9时左右,正在石塘指导抗台的市长同相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离渔港最近的东升村村部,设立临时指挥部就近指挥。
    
  在获知“20997”号救援失利的消息后,王建平直接致电东海救捞局,请求他们派船出海救助。
    
  11时30分左右,东海救捞局派出197号救生船执行完其他搜救任务,从乐清湾火速向钓浜海域赶来。
    
  12时30分,王建平再次通过电台向“5310”号呼叫。有人记下了这样一段对话:
    
  ——5310,5310,我们是温岭市政府,你们的情况怎么样?
    
  ——我们的船舱已经开始进水了,快沉了快沉了!
    
  ——能坚持多久?
    
  ——20到30分钟,20到30分钟!
    
  ——5310,5310,你们一定要坚持住!用一切可以排水的东西全力排水,我们联系的东海救捞船正向你们赶来,你们一定要想办法坚持下去!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救生船全速行进的同时,台风也加快了步伐。强台风“云娜”的移动速度从每小时15公里提高到了25公里。
    
  13时十多分,5310号渔船与陆上失去了联系。与他们最后通话的浙岭渔661号船告诉指挥部,几分钟前,“5310”号曾告诉他们船舱大量进水,撑不了四五分钟了。
    
  除了沙沙声,所有的电台都再没能和“5310”号取得联系。
    
  13时40分。197号救生船到达出事海域。此时,风力已经达到12级以上,拉起的海浪高达10米。救生船通过电台向指挥部汇报:整个洋面犹如下着一场扑面而来的沙尘暴,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他们现在自己也已经被巨大的风浪压着往南移去,无法迎风掉头。
    
  救捞船在海上活动了3个多小时,于15时30分不得不放弃救援。

    “是‘电饭煲’救了我‘吃不饱’!”
    ——生还船员金飞军

    “5310”号的船员真正弃船的时间,大约是在12日16时左右。
    
  弟弟葬身海底,全船人眼看着就要被大海吞没,谁能说得清陈永海当时的心情?据刘胜全回忆,陈永海拒绝穿上救生衣,只是嘱咐船员下水后一定要互相依靠,也许还有生机。说完,陈永海抱着一根木头跳下海去。至今,没有人再见到他。
    
  22岁的船员金飞军和陈永都同时掉下海去,却侥幸生还。这次,幸运女神再次眷顾他——跳海时,绰号“吃不饱”的金飞军与绰号“电饭煲”的老船员金吕聪用绳子系在了一起。
    
  16日,我们在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找到了金飞军。正在输液治疗的他向我们讲述了落水生还的传奇——
    
  跳海前,金吕聪对他说:“小兄弟,你别怕,我水性好,你跟着我。有我‘电饭煲’在,不怕你‘吃不饱’。我们活也要活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
    
  此时,石塘钓浜海域巨浪滔天,跳入数十米高的海浪里,两人眼睛痛得难受,鼻子里呛着海水,几乎无法呼吸。正在这时,海浪中冲过来一只塑料袋,金吕聪灵机一动,伸手抓过塑料袋套在身旁的金飞军头上,然后把袋口塞进金飞军的救生衣领口里。有了这只塑料袋的保护,金飞军可以避免呛水,眼睛也能睁开了。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海浪又冲过来一只塑料袋,金吕聪一把抓过塑料袋,这才套到自己的头上。有了塑料袋的保护,两人筋疲力尽,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8月13日)早晨,金吕聪、金飞军在海浪里醒过来,肚子开始咕咕作响。突然,金吕聪发现海面漂来一只别人吃剩的萝卜,便带着金飞军游了过去。金飞军先咬了一口,有点发腐的萝卜又苦又涩。金吕聪说:“不好吃也得吃,吃了才有力气。”两人吃了萝卜,又“分享”了一束飘来的高粱,这才稍稍有些力气。
    
  10多个小时过去了,体质单薄的金飞军体力渐渐不支。“金大哥,我游不动了,你自己游走吧。”
    
  “既然你跟着我,我不会不管你。只要你挺住,我们一定会有救的。”金吕聪一个劲鼓励金飞军。金吕聪怕金飞军真的坚持不住沉下去,抬起金飞军的两腿绑到自己的双腋下。
    
  两人在海洋上漫无目标地漂着。13日18时10分左右,浙江椒江海运648号船正好经过玉环披山洋面,发现在洋面求救的两人,将他们救上船。14日凌晨2点半钟,金吕聪、金飞军两人被转入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刘胜全与一位安徽籍船员王鹏也是靠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在海上漂流近30个小时后被救。
    
  到发稿止,“浙临渔5310”渔船上的7名失踪船员中,4人的遗体被找到,但包括船长陈永海在内的3人仍没有下落。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金波市报道组 金宗炳 温岭日报记者 王军波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