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永通”电缆被谁拦住了通道
www.zjol.com.cn  2004年08月2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长得一模一样的电线,商标也一样,质量保证书也很像,但生产厂家、销售商却完全不同。老牌子——杭州中策电缆有限公司的“永通”牌电缆电线,最近遭遇了“李鬼”困扰,而这个“李鬼”不仅在工商局里有名有姓,它对自己的名分还“坚定不移”。
    
  知名商标出现“孪生兄弟”
        
  8月初,一封署名为杭州市民“查剑”的信,躺在了杭州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缆公司)董事长孙庆炎的桌上:“我从事家装多年,一直使用你们的产品,但近来发现很多经营户在销售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通中策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区中策公司)的电线电缆,产品外包装和合格证与你们的一样。这样两个产品同时出现在市场上,让消费者很难识别。”
    
  联想到最近常常接到的投诉电话,公司马上派人到市场调查,在杭州长城机电市场,离他们的特约经销点不到10米处,还有一家陌生的经营户树起了“中策电线”的招牌。
    
  “永通”电缆电线是原来杭州电缆厂的产品,有着40多年历史。后来,杭州电缆厂被浙江富春江集团收购,更名为杭州电缆有限公司,原来专门生产电线的部门注册为杭州中策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策公司)。此后,“永通”商标被确定为杭州市知名商标,并由中策公司取得了独家使用权,目前永通的电线在杭州家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去年销售额达1个亿。
    
  8月11日,中策公司将开发区中策公司告上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者孙”称“孙行者”是一家
        
  8月17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杭州长城机电市场。
    
  远远望去,开发区中策公司制作的“中策电线”招牌,竖立在路边,十分抢眼。在另一边不到10米处就是中策公司的店面,两家均有“总代理”的字样。
    
  记者先来到位于338号打着“中策电线”招牌的店面。
    
  一名姓戴的师傅接待了记者。
    
  “这几种规格的电线都有吗?”
    
  “有,我们都是中策的。”
    
  “怎么卖?”
    
  戴师傅在每样线旁写下了价格。
   
   “你们就那个杭州中策电缆公司是吧?”
    
  “是的。”
    
  “是不是大家都喜欢用中策的?”
    
  “是的,我们这里每天都要卖好多卷。”顺着他的指点,记者看到,铺面地上堆满印有“永通中策”字样的成卷电线。
    
  拿着这张价格表,记者又走进了对面中策公司的商铺,对照后发现中策公司的价格要高出10%左右。
    
  记者拿着两份价格单再次走进“中策电线”的店。
    
  “师傅,您看对面怎么也说自己是中策?”
    
  “他们也是中策。”
    
  “那你们是一家?”
    
  “原来是一家,后来两兄弟分家了。”
    
  “哦,那你们谁质量好?”
    
  “我们这里的产品都过关的。”
    
  “那你们的价格为什么要低?”
    
  “我们是出来单干,做牌子,优惠客户。所以便宜。”
    
  从两家的质量合格证来看,产品的外表几乎差不多,证书设计也很类似,两张保证书的防伪须知上都有一个免费热线,号码竟然都是“8008106046”,中策公司表示,这正是他们的服务热线。

    生产车间十分简陋

  那这家开发区中策公司到底在哪里?他登记的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6号,当天下午,记者在这个地址上找了三回,都没看见这家厂。后来在一辆小面包车的带领下,记者在开发区绕了七八分钟,来到元成村的一家纸业公司,门卫证实,开发区中策公司就是租用了他们的厂房。
    
  厂房挂着大锁,门口没有任何招牌,才4点多已是大门紧闭。为看个究竟,记者爬上高高的废纸堆,通过最靠墙的一扇窗户向里看。房间里很空旷,靠北的墙壁边,零零落落放着几台机器,同去的一名业内人士称,这机器是用来生产电缆的,但没有检测设备。地上有几十捆包装好的电缆线。
    
  门卫说,厂房是两个多月前租出去的,但他们是怎么生产,老板是谁,他都不清楚。

    商标保护晚了一步
 
  第二天,记者终于联系上开发区中策公司的老总汪利民,他说自己正在外面出差,对于成为被告显得很意外,但他表示:“我们都是按正常法律程序注册的,不存在侵权。”对于销售人员老戴的“说法”,汪表示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按理,“永通”作为杭州市驰名商标,受法律保护,不能再出现在杭州市其他注册企业名里面。难道是工商局出了错?
    
  记者了解到,开发区永通中策电缆公司原名杭州博大电缆有限公司,2001年2月注册成立,2004年2月变更为现名。
    
  对此,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开分局注册科科长黄斌告诉记者说,这并不是他们的错。“永通”这一驰名商标直到今年5月11日才出现在该局内部商标查询网内。这样一来,在此之前使用“永通”这一商标都应该算没有违规。“我们是2月份给这家公司更名的,但商标保护出现的时间是5月。”
    
  在查询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了另一家名为“杭州永通电缆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如果说商标侵权,那这家公司侵权得更厉害。”黄斌说,正因为有了这家公司,汪利民才会在企业名称前面加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范畴。
    
  黄斌认为,如果要更名,应该连同杭州永通电缆有限公司一起更名,途径有两条,一是由中策公司自己举证,参照《商标法》等规定进行裁定;另一条是通过法院裁决,再根据相关法规进行更名。
    
  获悉此事后,中策公司打假办主任沈建中说,他们先起诉汪利民的公司,以后会就“永通”这一商标,对其他公司进行更名请求。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胡丹 文/摄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