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台风“云娜”的博斗中,有这么一些平凡的女性,她们用柔弱的双肩,勇敢与“云娜”搏斗,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新时代女性的赞歌。
|
女乡长陈晓芬11天没回家了 连日来,通往永嘉县岭头乡惟一的盘山公路上,不断有工程车出现,或在处理塌方泥土,或在修复通讯设施——眼前到处是台风“云娜”留下的狰狞模样。值得庆幸的是,永嘉县岭头乡没有一名人员在这场灾难中伤亡。
8月12日“云娜”登陆前夕,按照乡政府统一安排,岭头乡党委书记金贤贵带队,分赴各村巡查,乡长陈晓芬和文书周清平留守乡政府,负责信息传达。
“盘山后水库水位已经高出堤坝90厘米,情况非常危险!”当晚8时30分,岭头乡南陈村紧急来电。如果13万立方米的水倾泻而下,全流域的老百姓将面临灭顶之灾。陈晓芬挂了电话,赶紧把信息转告乡党委书记,并要求部分驻守在中堡村的乡村干部立即翻山赶往南陈村,和当地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动员百姓转移。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乡村干部涉齐腰深的洪水,及时把50多户居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在转移村民的过程中,村干部也遇到棘手问题:尽管多次相劝,南陈村的潘教肖一家就是不肯转移。村干部便再一次给女乡长打电话,询问怎么办。“不管用什么方法,用脚踹也行,强行抬也行,一定要叫人出来!”陈晓芬在电话里喊道,几乎用尽了全身的气力。潘教肖一家撤出不到10分钟,他家的三间楼房就塌了。
由于信息传递得准确及时,决策果断正确,一个个危险就这样得以化解。
台风过后,百废待兴。那几天,陈晓芬忙得连轴转,根本没空想到家人。加上通讯中断,她不知道永嘉上塘镇的家里情况怎么样。直到8月14日,陈晓芬找个空,拿起手机直奔3公里远的岭北山岙,那里还能收到一点信号。电话那头是儿子,才听到陈晓芬的声音,儿子就哭开了。
“不过这段时间还是回不了家,灾后的事还多着呢!”陈晓芬红了眼眶,话里饱含对家人的歉意。到昨天,这位女乡长已经11天没回家了。
水文站女代办员叶建菊
失去亲人,她仍坚守岗位 强台风“云娜”肆虐期间,乐清砩头水文站受其正面袭击,三天过程雨量达916毫米,创我省历史最高纪录。该水文站整个降水量的观测、报汛全过程,都是由代办员叶建菊一人完成。在报汛过程中,她的姐姐、姐夫都被洪水冲走,但她忍着悲痛,一直坚守岗位。
“干了20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大的雨,惟恐把数据搞错。那几天我天天悬着心哪。8月12日8点开始下雨,我发出了第一个汛息。每次从水文房冲向暴雨中的时候,雨衣就被浇透了。我顾不得那么多,每次都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精确测量。”
“8月13日下午3时,通讯中断了,我急得要死,但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认认真真做好每次记录。当天晚上,有人告诉我,家住仙溪镇山门前村的姐姐和姐夫被洪水冲走了,我伤心死了,但雨正下得大,我走不开,再加上急着观测,根本顾不上伤心。直到14日上午,我丈夫才到大荆镇把数据报到市水文站,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女村支书叶玲玉来回奔波,她的脚趾都肿了
笔者见到乐清仙溪镇石碧岩村党支部书记叶玲玉时,她的嗓子哑了,几乎讲不出话来。
先是“云娜”,继而特大洪灾侵袭,青山绿水的石碧岩村就在一夜之间,变得满目疮夷。望着每天走过的村间小路,和每天面对的乡亲父老,叶玲玉心痛非常。
8月13日凌晨4时许,在台风过境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降临到石碧岩村:天崩地裂的声响夹着洪水和岩石,向小村扑卷而来,吞噬了小村,造成7人失踪(到昨日已找到4具尸体)。
灾害发生时,叶玲玉正在邻村。听闻恶讯,她立即赶往石碧岩村,但进山道路已完全被水淹没,心急如焚的叶玲玉和干部当即绕过石碧岩村旁边小山进入村内。走到村里,看到的是一片凄惨景象。他们一行人顾不上疲劳,马上投入救灾工作之中。
和叶玲玉一直同行的驻村干部李爱玲也哑着嗓子告诉笔者:“前天我在镇政府里遇到叶玲玉,见她嗓子已经根本不行,一只脚的脚趾头肿着,走路都一瘸一拐。”
仙溪镇妇联的徐香君说,叶玲玉的家也在石碧岩村,台风把二间房子的瓦片全掀光了,丈夫又腰伤发作,可叶玲玉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