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我省余杭、义乌、北仑三地,将成为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国家级试点区,明年将不再参加地区统一中考,而单独实行学业考试。那么——
取消中考
无风不起浪? 今年6月,绍兴市教育局在不经意间成为一场“中考改革”风波的主角。事件的起因其实很简单,当时绍兴市教育局刚刚草拟完成《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意见(讨论稿)》,准备在教育系统进行讨论。其中有关绍兴“中考改革”的最基础设想,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讨论内容之一。但是,《讨论稿》尚未展开讨论,“绍兴即将取消中考”的消息却已传遍大街小巷。市民反响强烈,各方人士也是褒贬不一,绍兴市教育局对此真有点猝不及防。于是,绍兴“中考改革”的讨论,截至目前仍处于等待当中。
记者发现,我国的考试制度改革正处于一种螺旋形上升的状态中。这些年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小学直升初中”使得考试功能弱化、“大学扩招”使得学生的出路增加,目前惟有“初中升高中”仍然是像一座“独木桥”,也被喻为是一场提前的“高考大战”,因此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极其关注中考改革。“取消中考”能减轻学生负担吗?素质教育需要怎样的选拔方式?新的方式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吗?
近日,记者又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我省余杭、义乌、北仑三个地区,将成为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国家级试点区,据可靠消息称,这三地明年将不再参加地区统一中考,而单独实行学业考试。原本已经暂时“偃旗息鼓”的中考改革,似乎要真正开始大动干戈了。正如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所说的,“现行的中考,用考试分数作为惟一录取标准,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必须建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以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此次改革的相关措施尚在“襁褓”之中,但是教育部已经宣称:“这是50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言语中不自然地流露出“中考改革”难度与力度并存的现实。本报就此追踪将在浙江三地展开的中考改革,与教育界人士探讨中考改革如何“发镖”。
学业考试
呼之欲出 据记者采访调查分析,绍兴市传出要“取消中考”的消息,可能并非当地教育部门突发奇想之举。因为早在去年下半年,国家教育部就出台了一个指导性意见,各省可以在部分地区实施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而教育部对中考改革的要求也很明确:改变传统升学考试以分数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办法,试用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经有17个地区完成首批试点,将中考改为学业考试。我省的余杭、义乌和北仑三个地区已正式加入第二批试点,而且这三个地区都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因此,明年6月这三地将不再参加当地统一的中考,而改由省教育厅单独组织进行学业考试。改革中考的首要目的就是减轻学生负担。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要改变以分数为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新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将是全方位的,是综合素质的评定。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表示,从国家首批试点的结果看,各地都进行得比较顺利,能够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余杭区明年也将采取学业考试的形式,来完成初三学生的毕业和升学选拔。
据悉,这批毕业生恰好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学生。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等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制订明年具体考试方案,有关基本思路已经形成。新的学业考试,将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成绩的诚信制度,评价的质量,以及评价质量的监控等众多因素。“学业考试面对的都是进入新课程教学的新生。我们将在全省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在余杭等三个国家级试验区进行试验,然后在30多个省级实验区进行二次试验。如果确定政策可行,则进一步推广到全省范围内。”另据透露,在首次学业考试试行方案正式出台前,有关部门可能会广泛征集学生、家长、校方以及各界人士意见,甚至不排除召开听证会的可能。
中考改革
两大疑问
从新“考试”制度的规则不难看出,学业考试正在尽力淡化分数的权重,希望提高素质评价在招生中占有的比重,由此改变学校和家长过分关注分数的现状,最终减轻学生的压力。记者在关注整个“中考改革”的进程中,也有两个疑问。
疑问之一:实行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能否真正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实实在在为学生减负?记者采访有关业内人士,但他们对此显得不太乐观。杭州市下城区一所中学的校长认为,新的考试制度也许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压力。“以现行的保送生为例,为了保持评价的客观性,我们要求有学生三年的学习成绩做记录。这意味着每次期末考试都不能失败,那么对某些学生而言,进入初一就开始面临中考。”他坦言,最担心的是实行学业考试后,家长也会立即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强化训练。杭州市教科所所长施光明说:“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实都是对现有考试制度的修补,但正因为是修补,所以无法彻底改变考试带来的各种后遗症。”
疑问之二:中考改革是否会成为腐败滋生的导火索?由于新“考试”标准掺入了很多主观成分,并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因此,在相对模糊的衡量标准下,谁来保证天平的公正?省建设银行职员余先生提出疑问:“如果有三个孩子,他们的学业考试成绩一致,并且三人的综合素质评定各有千秋,你擅长钢琴,我擅长体育,但最终只能录取一名学生,那么学校该以什么为衡量标准来录取?”“这其实是一个涉及社会诚信度的问题。”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叶鉴铭说。据介绍,2000年杭州某高中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中考划档比例是1∶1.05,学校有100个招生名额,市招办会给学校105个学生档案。录取后有家长怀疑学校有猫腻,检察院专门进驻学校查了三个月,最终证明学校是依据原则录取的。因此,在新考试制度下,更需要完善相关的诚信和监督机制。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表示,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诚信问题,使本来技术上并不复杂的问题变得复杂了。从实际情况看,中考改革对道德、诚信都提出了挑战。关键就是要建立诚信制度,倡导一种新的学校文化,校长要做“有信誉的校长”,学校要成为“有信誉的学校”。据悉,教育部将为此推出公示制度、监督制度、监控评估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