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黑了。两年前,记者从台州送他赴藏的那一天,王振是一个非常白净的小伙子。
王振瘦了。赴藏前,他的体重是74公斤,现在是64公斤。
但王振更精神了。今年7月,他被西藏公安边防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8月24日,作为所在部队选举出的党代表,他又光荣地出席了该总队组建以来第一次党代会。
王振原为台州椒江区公安边防大队中尉警官。2002年5月,公安部边防局在全国边防系统招收优秀年轻干部,支援西藏边防部队建设。8月,经过层层筛选的王振踏上了援藏之旅。到西藏,王振被分配到靠近边境的阿里地区普兰边防工作站任政治处干事。
凭着军人本色,他以坚强的意志很快战胜了因高原缺氧、缺少新鲜蔬菜、遭强紫外线辐射等而患上的头晕、反胃、皮肤干裂、失眠等高原病。
“不孝”的孩子
王振是一位铁打的汉子。两年里,他在两位亲人相继离去后,忍受着亲朋好友“不孝”的埋怨,将心痛深深埋藏起来,坚守在风雪边防线上。
王振告诉我们,当过兵的父亲非常支持他的选择。可不幸的是,父亲在他离家前,被检查出得了肝癌晚期。9月15日,王振获知父亲病故,考虑到自己马上要参加军事考核,他没有向部队领导提出回家奔丧的要求。这天夜里,王振在被窝里哭至天明。
第二天,在训练场上,站领导发现王振眼圈通红,关切地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王振强忍心中的巨大悲痛,只是告诉领导自己父亲病重。为了工作,他将父亲去世的消息隐瞒了下来,并一再嘱咐家人不要向部队报告此事。
去年7月份,从小把王振带大的奶奶也病逝了。王振是家里惟一的男丁,按家乡风俗,必须由他来给奶奶捧香炉送终。但是,部队正在开展全员大练兵活动,他再次硬着心肠告诉母亲,他不能回去送奶奶了,让妈妈再原谅一次他的“不孝”。
尽忠的军人
普兰与尼泊尔、印度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普兰边防工作站,王振是出了名的“拚命三郎”。刚到这里不久,还未适应高原反应,他就随部队参加5公里越野。开始几次他都是“副班长”,但后来他就慢慢成了“领头羊”。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因学习、休假等原因,普兰边防工作站政治处仅剩王振一人。白天,他下到执勤一线搞宣传教育;晚上,他加班加点撰写各种材料报告,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今年4月份,站里召开党委扩大会,大到首长报告,小到横幅悬挂全靠他一人忙活。而他每月发给总队《政工信息》的稿件,其数量和质量都名列各单位之首。
当我们对王振表示敬佩时,小伙子淡淡地笑了:“我是一名边防军人,为国尽忠,当是我人生中的应有之义。”他说他能够安心在雪域高原建功立业,是因为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妻子王慧琦。这位金华姑娘是在王振赴藏前夕与他举行婚礼的,其中一条主要原因就是为更方便照顾王振的父母。王振父亲和奶奶病逝,都是她披麻戴孝、里外忙碌,替王振尽子孙之孝的。
王振这次从普兰到拉萨开会,路上足足走了4天,但这个年轻边防军人依然很兴奋。原来,这次党代会结束后,妻子王慧琦就要赶到拉萨与他会面。他说,他往返拉萨已有多次,但就是刻意不去看布达拉宫、大昭寺,因为他要等着与心爱的人一道去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