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大学军训的时间,由于大学军训时间长、强度大,很多人开始担心那些“文弱书生”是否能经受住这样的严峻考验,又有人因为部分学校的军训意外事故而开始质疑大学军训制度是否合理。近日,记者来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来听听学生们对军训的感受。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今年军训正式开始的时间是8月20日,学校所有参加军训的学生组成浙大军训师,按寝室区块,把军训学员划分为6个团,每个团由6至7个连组成,每个连有学员150人左右,一个团就是一个学院。同时,每个团的学员组成也考虑到专业设置,将相近专业的学员安排在同一个团里面。
宿舍变军营全新的感觉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学生的反应和当初设想的不同,他们对于参加军训的热情甚至比气温还要高。
六团五连都是一批原来信电专业的男生,担任二排副排长的徐扬同学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军营生活非常向往,希望有机会能亲身体验一下,因为对自己来说,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的日子,军队的生活将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新鲜而又陌生,很有挑战性。
他还告诉记者,在他们的连队里,原本连部要安排一个同学担任连部的宣传摄影工作,这样除了早课以外,他就不用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训练了。但是,这个同学显然不想错过难得的军训机会,想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训练,他还特地向组织提出了申请,从连部工作转回了训练场。
军训的过程,也是不停竞赛的过程,会操、合唱、板报、内务,样样都要比,样样都影响到最后的评选结果,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从没有如此强烈过。
六团五连的连部工作人员徐宇韬和高皓在早操的时候被连长选中了参加队列的会操。当时两个人都很得意,自己的动作居然比一些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同学还要好,但是因为他们俩在连部还有工作,连长取消了他们两个人的资格,“当时真的是只能用‘郁闷’两个字来形容”,高皓现在说起来还是觉得很惋惜。
而训练背后的竞争也很激烈。六团五连的连部办公室内,几个负责连部工作的同学讨论着军训网页上的文章精华排行榜。与一连一分的差距让他们急得团团转,连忙往军训的网站传稿传图片,希望能赶快把这一分的差距赶上。信电专业的他们在以前很少有舞文弄墨的机会,而这段时间,一天一篇的感想文章让大家几乎都成了文人。
记者看了其中一部分同学的稿子,题材丰富,有论文、散文、诗歌……内容涉及面也很广,从现实到理论,从现在到过去。理工科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文笔,倒也让记者感到意外。军训让同学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军训前,虽说同班一年,但班里许多人的名字还叫不上来,更谈不上彼此的了解了。由于学分制和选课的原因,很少和班里的同学一起上课,平时也就同寝室的四人在一起,和其他同学很少接触。军训给同学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大家一起训练,一起活动,15天,比过去一年中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还要长,比过去一年中对彼此的了解还要深。
不少学生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将来学校能把军训安排在大一新生进校的时候,以军训拉开大学生活的序幕。这样能让同学之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不至于在经过一年后,才让大家开始彼此熟悉和了解。
早先就有媒体做过一些相关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当问到“大学四年中最难忘的事”时,有28%的人选择了军训,而这个问题的其他选项没有一件是超过10%以上,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也许不仅仅是那些正规的军事训练,还有这些点滴的回忆。
“学生兵”整体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学生的军训热情,直接领导他们的连长和指导员是最有感受的,但在学生热情的背后,他们还是指出了很多不足,毕竟,光凭着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其实今年参加军训的学生已经很幸运了,在他们十几天的训练时间里,有烈日的日子一共才三天,比起去年同一时间,气温已经低了不少,但是在开始训练的时候,由于体力不支而倒下的学生却比去年更多。也是出于体力的考虑,原先的徒步拉练去靶场的训练改成了部分学生乘车前往靶场了。
军训第一天,教官要求学员在五分钟内集合完毕,但是,学生们一个个都拖拖拉拉,整整用了15分钟才集合完毕。不过,到第三天集合时,大家就已经可以在五分钟之内集合完毕,没有一个人在后面拖拉时间,军训所要起到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现了出来。
还有些学生在训练期间向指导员提出自己的看法,觉得整理内务费时费力。例如原先的学生宿舍一定要改造成军人宿舍,甚至连书架上的书都要清理掉,完全按照军营的形式,摆上杯子等生活用具,但是学生的宿舍和传统军人的宿舍毕竟是不一样的,这样给学生造成了生活上的不便,这种具体到细节的要求,对于训练和教育没有什么帮助,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形式主义的感觉。
一位教官说,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这些“学生兵”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做在校就读的学生,而没有以一个军人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内务问题是比较直接的问题,更多时候则是从一些细节上可以看到。拉练后放假休息一天,原本是让同学们恢复体力以备接下去的训练,但是学生们却都把以往读书期间的休息方式带了回来,熬夜、玩电脑、打游戏。一天的休息没有让学生们缓过劲来,第二天重新出操整个队伍的士气居然还不如放假前的状态,这让教官们哭笑不得。
六团五连的副连长潘东瓯是指导学生军训的教官之一,他告诉记者,军训,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然而对同学们来说,军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这15天的军事化管理,潜移默化中培养同学们的一种意识,有强烈的时间观念,集体荣誉感以及在组织中要学会服从,这也许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行为方式不同,但也是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素质和意识。
军训“磨掉”大学生部分个性将使其终身受用
针对社会上一些质疑大学生军训制度是否合理的声音,负责这次浙江大学军训师管理工作的李凤旺副师长谈到了许多人所关注的参加军训的大学生的体质问题。他认为,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在身体上比较弱,但是他们毕竟属于一个素质比较高的人群,他们接触的知识面广,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很强,而且还有很多特长。根据各个连队的指导员反映,通常教授一个月能够掌握的动作,这些学生在3至4天内就能够掌握了。
李凤旺告诉记者,其实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1985年就首先在22所学校开展的军训课程也在不断地改善,现在军训所采用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就是2002年重新修订的,对于军训的时间、内容都有非常规范的说明。
学校方面在军训期间向学生提供一些军事知识,除了让学生增加一些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以外,主要还是希望这十几天的军训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所影响。军训的时间很短,而且在军训当中所接触到的训练内容80%的学生以后是没有机会用到的,所以它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最终还是体现在意识和精神方面。
这个说法得到了分管学生工作的费英勤副政委的肯定,他还强调了一点,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其实已经融入了日常的教学当中,比如学校在选课方面实行学分制就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而军训则是强调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这是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