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原则上不允许大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已租房的学生应要求其搬回校内宿舍;对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逐一登记备案,建立报告和承诺制度(校方要得到其本人及家长的签字承诺)。
新学期伊始,正是不少大学生陆续返校报到的时候。往年这个时候,像杭州城西的益乐新村、城东的高沙村等地方早已房源紧缺。那么,自教育部下发不允许大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的通知后,情况又如何呢?记者走访了杭城高校附近的房屋出租点。
房屋出租点难觅学生踪影
位于浙江财经学院对面的益乐新村是杭州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备的房屋出租地。走在益乐新村的路上,可以看见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着“房屋出租”的牌子。因为附近有一些大专院校,因此,学生成了这一带租房区最重要的客户。
问起当地一位姓王的房东是否知道教育部的新规定时,他疑惑地摇了摇头。“怪不得,我也正在纳闷,以前这时候学生们都三五成群地来这里看房子了,现在过来的则多数是社会上的工作人员或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
隔壁幢的房东林女士听到记者与王先生的攀谈后,也饶有兴趣地凑了上来。“我这边有三个学生刚早上搬出去,他们可是我的老客户,租了整整一年,暑假也在这里,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显然,房东跟房客已经混得很熟了。
“虽然我这里的房子不愁租不出,但我还是比较乐意租给学生的,大学生素质比较高,爱干净,社会关系也比较简单,还不会拖房租,不过国家既然有这样的规定我们也没办法啊。”林女士遗憾地表示。
高沙村位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附近,这里的房屋出租市场是随着高教园区的进驻而发展起来的。不过,这两天,这里冷清得出奇。
知道记者的来意后,一位姓陈的大伯向记者抱怨:“今年的学生连人影都见不着了,还有几个老租户前几天也退房了,我都快急死了,去年这个时候着急的可是那些租不到房子的学生啊,唉,我还要靠房租来还按揭款呢。”
“他还好,我更是破了财,暑假的时候花了几万元把房子重新装修过了,所有房间又增加了个独立的小卫生间,因为学生都喜欢带独立卫生间的房子。现在你看看,急都急煞了。”
离巢的鸟儿又飞回来了
在教育部的规定和学校的要求之下,那些在外租房的学生这个学期大多搬回了学生公寓,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条件比起以前有很大改善的学生公寓,住起来原来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不舒适,而且寝室里热闹,又能增加同学感情,对学习也有帮助。
大部分原本在外面租房的大学生都是喜欢住在校外的那种自由感。在下沙某高校读大二的恒伟原先一直住在外面,前几天搬回了学校,他说:“大一住了一个学期的寝室,寝室晚上要准时熄灯,断网线,回去迟了的话,不是要爬铁门就是在外面通宵,万一被抓到的话还要挨一顿批,过得胆战心惊。好不容易爸妈放开手了,学校又来管,烦都烦死了,所以就第二个学期就在外面租房子住了。不过住到外面以后才发现其实也很麻烦的,每天要在学校和住的地方来回的跑,吃饭有时候一个人就懒得出去吃,搞得自己很颓废的。这个学期本来就有回归学校的想法,不过舍不得自由的感觉,还在犹豫,现在学校帮我下了决心。在寝室已经住了几天了,觉得一切都还不错。”
也有的同学住在外面是为了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今年读大四的孙敏暑假里在高沙村租了一个房间,准备一直住到考上研究生为止。孙敏认为到了大四,宿舍里的人明显就分为两派:考研的和找工作的。“道不同不相与谋”。像她这样准备考研的,为了避免干扰、安心复习,就比较喜欢在校外租房。
“寝室里同学多了就会比较吵,其实我本来就是夜猫子,一到晚上看书效率就特高,但寝室里的学习时间经常要受到限制,用应急灯看书的话又会打搅室友休息。我不是一个爱交际的人,只想安安静静地读书,现在不让住外面,想看书只能到教室自习,可是自习室关门时间太早,看来只好自我调整作息时间了。不过,听说学校将要开辟通宵教室,那就太好了”。
仇华是大三的学生,他在外面已经住了一年了。他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觉得学校的条件太差了,没有电视,没有空调,洗澡要和寝室的同学轮。他宁愿住在外面,学校里的住宿费他也一样交,于是又在外面租了个设备齐全的一室一厅。现在回学校住了几天,他觉得寝室的条件好了很多,其实他还是可以适应的,寝室里同学又多,比在外面热闹多了,住外面的时候晚上想找个人说话都没有。“还可以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呢。”他自我调侃说。
学校为学生夜读开“绿灯”
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宿管办的负责人陈老师。据他介绍,在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之前,浙江大学住宿管理条例就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确有特殊情况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学生,要经导师或家长签字报宿管办备案。
而通知下发之后,学校的管理则更为严格,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住在校外的学生,必须向宿管办提交书面申请,并经由导师或家长、学院及宿管办三级单位同意后才能批准。而事实上,住在校外的学生在整个浙江大学的在校生中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其中年龄偏大的研究生多于本科生,性别比例上,男生多于女生。
虽然现在的学生公寓在硬件设施等各方面的条件上也趋于完善,但还是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要求住在校外,如临近毕业想要考研的本科生、要做课题的研究生等等,还有部分杭州本地学生希望住在家里,也会提出相关申请。
针对学生住在校外的种种情况,陈老师表示与住校生相比,住在校外的学生会存在安全等方面的隐患和忧虑,而宿管办则会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和改善各方面的管理,尽量使更多的在校生能选择住在学校里。
为让学生“回归”,包括浙大在内的杭城很多高校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某高校原来每晚11点熄灯后不再供电,但从今年九月份开学后,该校在熄灯后不再关闸限电;一些学校专门开辟了几个通宵教室,给喜欢夜读的学生提供了不少方便。
链接
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
今年6月份,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确有特殊情况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学生,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并要承诺加强人生和财产的自我保护,确保安全。《通知》要求各高校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学生宿舍和公寓的安全设施,防止火灾和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宿舍和公寓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技术配备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各高校应切实加强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在校内解决住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