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9·9”眼镜配镜计量日。13亿中国人中有3.6亿在佩戴眼镜,但是眼镜的质量和价格等问题却历来让人担忧。将于明年3月份实施的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到底能否彻底解决眼镜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劣质眼镜让人恶心呕吐 上个月,杭城某高校大二学生小刘因贪图便宜,在学校不远处一家小眼镜店配了一副框架眼镜。没想到后来脑袋发胀、恶心、甚至呕吐。紧张万分的父母担心儿子是不是得了脑瘤之类的恶疾,立即带他到医院做了磁共振,结果发现罪魁祸首其实是这副眼镜。由于眼镜度数和小刘本人双眼实际视力相差125度,加上他又是“敏感”者,所以导致了头晕脑胀等一系列症状的出现。
隐形眼镜相对于框架眼镜来说,由于与眼球的“亲密接触”使得配戴劣质产品引发的后果更为严重。轻者眼睛红肿发炎,重者导致眼科疾病。曾有一位刚上大学的女生,为了漂亮将框架眼镜换成了隐形眼镜,配戴一个月后眼睛里竟然长了结石,当细米粒大小的结石被医生取出时,扔在盘子里还叮当作响,女生自己都吓了一跳。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调查显示,在各类眼镜问题中,眼镜本身质量和配镜处方的不合格率高达85%。
眼镜价格水分令人困惑 眼镜的暴利在各行业中是公认的,曾有一段广为流传的顺口溜:“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而到处打折的广告也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眼镜的暴利估计只有业内人士心里明白。
“眼镜不是普通商品,而是治疗近视的药方,任何玻璃放在眼睛前都会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浙医一院浙益眼科中心主任王竞分析指出,今年暑期他们眼科中心每日的门诊人数在600位以上,如此大的门诊量一方面说明眼睛近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表明公众对眼睛已越来越重视,甚至招聘中对眼睛也有明确规定。不少眼镜店在经济利润的驱使下,昧着良心以次充好,将市场上10元钱都不到批发来的镜片以几百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甚至有些知名品牌店也在鱼目混珠,这样的现象监管部门确实应该加以规范。
许可证制度考验眼镜店 针对眼镜行业的不规范行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去年4月份发出了《关于眼镜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企业的生产场地、生产设备、检验设备、质量文件、计量标准、工艺管理、人员资格、产品实物的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任何眼镜生产经营企业必须自主申报,质监部门将在明年3月份前下达最后通牒,审查获得许可证的眼镜店方可允许继续经营,不合格者一律关门。
杭州市质监局计量处卢建祥处长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杭州市区有眼镜店160多家,但由于利润丰厚,眼镜店数量每月都在增长,目前市区估计已有200多家。质量处负责许可证管理的胡副处长说,他们正在着手这一工作,目前已有部分眼镜店提交了申请报告。
业内人士指出,杭城的眼镜店在全国都算比较规范,品牌大店标准审核应该不会存在什么问题,部分小店则面临生死考验,如果不能达到相应标准,明年3月份他们就只有关门。
提高验光师水平是关键 在对场地、人员配备、仪器等各项指标都有一定规定后,今后市民去已获许可证的眼镜店配镜时,是否就都能放心了呢?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学会资深会员、浙二眼科中心倪海龙主治医师对明年3月份实施的许可证制度赞许的同时也表示了担忧。
他说,许可证中规定的硬杠杠其实以前也一直在实行,但综观多起配戴不合格眼镜引发的病症,问题的关键还在验光师的质量水平。虽然很多眼镜店都自称拥有专业验光师,但事实上大部分人仅仅经过一两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的培训就拿到了相关的验光师资格证书。而且目前又有如傻瓜照相机般的电脑验光仪,只要花一定时间弄懂操作方式,电脑验光仪上各种数据都可以自动出来。但电脑验光仪是根据大多数人眼睛各项指标的平均数人为设定出的一种程序,当有特殊个体出现时精确度就比较差。所以,给眼睛开出处方从而配一副合格眼镜的关键还在于验光师的水平。“验光师就像医院里的医生要开出适合各种症状的处方,而眼镜则是治疗近视的药物,只有处方正确了,才能药到病除。”
倪医师指出,目前全国真正接受过3—5年培养的专业教育视光学人才在500人左右,杭州各大医院的眼科中心也只有几名,眼镜店里所谓的专业验光师与真正专业的距离相差很大。要想真正改变眼镜行业的各种问题,除了规范眼镜店验光配镜的质量管理外,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眼视光学专业人员的正规和实行严格的人员上岗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