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机、扭腰器、天梯……这些室外健身器材,一直来都深受那些习惯于“运动就在家门口”的小区居民喜爱。
1998年,自从塘南社区安装了第一套小区健身器材后,杭州小区的健身器材开始“遍地开花”。
今年9月1日,《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正式实施。在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下,“家门口”的运动器材,肯定会接受更多老少爷们的光顾。
可由于不少社区经费短缺,本身难以维持健身器材的正常保养和维护更新。居民们不免会产生种种担忧:这些经历了数年风吹雨打、依然身处“服役”期内的健身器材,还能承受生命之重吗?谁又该为他们的维护保养买单?
近日,记者陆续走访了杭城诸多小区,就小区健身器材状况展开了一次调查。
支离破碎却仍使用频繁
记者调查时发现,比起其他城市来,目前杭城小区的健身器材整体情况尚可,种类齐全,“说明”、“安全指引”等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备。但是,也确实存在不少必须引起重视的安全隐患。
例子一:器材破损摔了不少老人孩子
在新华坊小区,找到室外健身角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循着“嘎吱嘎吱”的螺丝松动声走去保准没错。
少了“胳膊”的漫步机、没了凳子的伸展器、缺了坐凳的秋千……整个健身角的器材不是锈迹斑斑,就是肢体不全。当中受损最严重的当属那台太空漫步机,扶手杆断了只剩下一小截。但老人孩子却都不嫌弃,身子几乎全趴在了扶手杆子上,双脚合拢就站在一个踏板上,用力地前后晃动。
小区居民王大妈已年近六旬,她几乎每天都会来健身角活动一下筋骨。不过,说起这些“步入晚年”的健身器材,她显得满腹牢骚:“社区两年前安装后,就没怎么来管过。都不知道有多少老人和小孩摔过跤了。现在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可不敢来这里了,都到隔壁小区锻炼去了。”
“这里有点危险啊!一放学,很多小孩都会来,没大人照看很容易出事的。”坐在一边的居民也忍不住说了起来:“那‘太空漫步’的手柄断了没人来修,后来被拾荒者捡走了,多可惜呀。”
例子二:未通过验收却仍在使用
大关西四苑的一块空地上,凌乱地竖立着太空漫步机、上肢锻炼器、伸展器及扭腰器等健身器材。
记者注意到,这块空地附近不仅没有说明牌,更没有警示牌。大部分器材锈迹斑斑,破烂不堪。
上肢锻炼器已经无法使用,几个手把被人甩到训练器的上端,钢丝也绕到了一旁。漫步机的踏板不够灵活,也不见“身高不超过1.5米的儿童禁止使用”等关键的提示牌。
最令人担心的是,一架扭腰器竟被摆放在路边小店门口几十厘米远的泥地上。
“这些东西,我们可都不敢玩。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摔下来。”一位路过的大爷皱着眉头说:“可有些小孩子还不懂事,没有大人照看,一个人在上面玩,真让人捏把汗啊。社区为什么不来弄个警示牌啊?”
拱墅区文体局孙女士说:“这些器材是社区几年前自行购置的,未通过验收,并不合格。一个星期前,文体局已通知社区了,让他们自行拆除不合格的器材。可不知道为何还没拆除。”
例子三:场地及使用说明有点混乱
如果说健身器材的老化、受损是带来安全隐患的后天因素,那么场地要求、使用说明的混乱在器材安装之初便可能埋下了安全隐患。
单是器材的安装场地,绝大部分小区都比较规范,将器材安装在草坪砖或者泥土上,可也有部分小区将健身器材直接装在水泥地面上。
在大关东六苑,上肢牵引器、骑马训练器和连环跳等3个器材,竟然都被安装在了杂草堆中。三四十厘米高的杂草将一些来健身的居民们挡在了外面。
至于器材的使用说明、安全警示,虽然每个健身角都竖起了说明牌子,但说明内容与实际器材不相符合的却为数不少。在大关东五苑,“说明”上有臂力训练器、步行软梯和跳跃器等,实际见不到踪影,健身角有的下腰训练器、单杠等器材的“说明”更是神秘失踪了。
更令人担心的是,绝大部分居民健身时从来都不去看这些说明。漫步机受到了小朋友的欢迎,而一些白发老人,却在扭腰训练器上大幅度地扭着……
没有钱维修更无力更新
就器材添置而言,除了部分由体育彩票等福利机构捐赠外,杭城目前普遍采取了“三个一”办法,即由社区、杭州市体育局以及社区所在的城区体育局共同出资进行筹建。
“社区的经费往往都非常有限,一家难以承担。”杭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刘登国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社区的经济压力。”
锦园小区这几天正在安装新的健身器材。居民们告诉记者,原来的器材非常破旧了,已经完全不能再使用。
小区所在的所巷社区蔡主任大倒苦水:“原先的器材是3年前装的,不知道维修过多少次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再修了,才换了套新的。”
蔡主任说,这次新器材由下城区统一购置。但社区经费毕竟有限,长时间维修保养器材还有相当困难,希望能有单位提供免费维修。
新华坊社区韩主任告诉记者,那套破旧的器材(前文提到)其实也快被淘汰了,可光靠社区根本不可能更新。目前他们正在与街道联系,准备过段时间换套新的。
“社区建设经费的缺少,根本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维护或者换新的器材。”石板巷社区一位姓黄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出了伤害事故谁来负责
2002年11月26日下午,义乌市某社区发生一起事故。当时,袁某在玩一个挂着粗绳的健身器,往上爬约3米时绳子突然断开,袁某连人带绳一起掉下,被送往医院抢救。
后来袁某将小区居委会告上法庭。今年2月16日,双方就赔偿达成协议,由小区居委会一次性支付给袁某5000元。
在杭州,虽然各社区及有关部门均称尚未听说有人因器材损伤而造成伤害,但健身角里存在的隐患,却不得不让人引起重视。而不少社区因为资金短缺,连器材正常的维护更新都难以跟上的情况下,一旦造成损伤又该找谁来承担事故责任?
对此,各个社区负责人几乎是异口同声:“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也从来没想过这样的事情。责任肯定不在我们,室外健身不同于在营业性健身房运动。”
浙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轶群认为,在肯定设施没问题的情况下,小区健身出事,谁健身谁负责。如果产权单位在健身器材旁设立了警示牌,健身者还是出了事故,责任也应该自行负责。但如果是因为健身器材质量问题而引起的人身伤害,那么产权所在单位应该负有一定的负责。例如社区,毕竟它有对健身器材进行日常管理维护、设立警示牌等的责任。
体育局欢迎个人或企业赞助
按照杭州市体育局4年内将完成80~90%的社区健身点建设的计划,杭州市去年共投资全民健身苑点器材经费728万元,其中市财政出资212万元,完成了35个健身苑、126个健身点的建设,安装健身器材3418件。
不过,杭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刘登国依然坦言,小区内健身点虽然建立容易,但要做到长期有效的管理,目前技术、操作要领等方面还相当困难。平时的器材维修、更新以及管理也有一定难度。
根据有关规定,每个小区内的健身器材4年为一个期限,逐步进行更换。
“目前还没有居民个人出钱捐资。但我们提倡个人出资,也欢迎企业捐款。”刘登国说:“现在健身器材归产权所在单位,也就是受益点社区进行日常管理维修,费用由他们自己出。这对社区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而新建的一些由物管入住的新型小区内的器材,也属于当地社区管理。如果由物管开设,也必须经过市体育局的验收。
●新闻背景
相关行规出台
2003年12月30日,杭州市颁发《杭州是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对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拥有15~30个器材被称为健身点,30个器材以上的可以称作健身苑。
今年3月1日,国家体育总局起草制定的《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开始实施,这一国家强制性标准关注使用者的安全,标准从产品的外形和结构设计、静负荷能力、稳定性、安全警示、器材安装和场地要求、安全使用寿命、环保、表面质量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要求。
健身器材事故
2002年11月15日,北京怀柔8岁的小女孩在村委会门前的健身器材上玩耍时,被健身器材钩住了上衣。小女孩吊挂在健身器材上,后被人从健身器材上救下,经医院抢救无效,窒息死亡。
2003年7月,一个8岁的四川籍小男孩在海盐县武原镇一健身点玩“浪木”(划船机)时被夹死。
去年,上海市一名8岁的男孩在小区健身园玩耍,因器材损坏造成五级伤残,法院最终判定小区居委会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小帖士
哪种健身器适合你
1、蹬力器
主要功能:主要用来锻炼下肢和腰部力量。但运动时要坐稳,最好穿上运动鞋,避免打滑;速度不宜过快。
2、漫步机
适合人群:老年人最适合,主要功用是下肢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耐力。但脑晕患者谨慎使用。
3、扭腰踏步机
主要功能:锻炼腰、背、腿、臂、腕、髋等部分肌群。适宜老年人热身运动。
4、双人双杠、上肢牵引器、压腿架
主要功能:都是肢体锻炼器,主要功用是增强肩部、腰腹腔肌群的力量,以及锻炼腰、腿肌的柔韧性,消除疲劳,并对肩周炎有康复作用。有严重腰脊椎病的患者最好不用。
5、悬空踏桩和秋千
主要功能:可以促进儿童动手的协调能力,锻炼胆量和勇气,但需有家人陪护。秋千摆动方向前后2米范围内禁止站人,摆动幅度不要超过4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