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观众让《打工棚》享受幸福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2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天晚上9点30分,话剧《打工棚》演毕谢幕。台下第一排,吴晓华站在那里,眼光中依然那么激动。吴晓华说,这是他第二次向《打工棚》的所有演职人员表达他心中感动。边上,全场观众一边鼓掌,一边欢呼。 吴晓华只是一个普通的杭州市民,浙江轻机实业有限公司员工。昨天,他专程买了书签等一些具有杭州特色的工艺品和介绍杭州的画册、明信片和VCD,送给来自云南的话剧演员。“话剧能演到受到观众的欢呼是很少的。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七艺节”一名观众的谢意,对有这样精彩感人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表示支持。” 今年51岁的吴晓华下过乡,当过6年的农民,年轻时是一个文学青年。前天,当这个30年来很少再看话剧的中年人看到《打工棚》——这一出述说城市民工的戏时,第一次走进了剧场。“现实题材的戏很难写,尤其是能够写出反映城市底层打工人群,而且这么生动精彩,很不容易。我从头看到尾,最后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太感人了。” 昨天,吴晓华看了本报关于话剧《打工棚》的报道后,抑制不住再一次的激动,给记者打来电话。他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人只喜欢追随演唱会这样时尚、流行的文艺样式,即使花好几百块钱也一点不在意。而对一些传统文化,比如戏曲、话剧等常常戴上有色眼镜看它。“那天,我去看《打工棚》时,旁边的人还没看,只看了一个剧名就一口拒绝。‘话剧,没花头的,还是讲民工的戏,有什么好看的……一个人必须关心社会底层的问题,不能只关心时尚文化,而对国家、社会、他人漠不关心,”说起这些,吴晓华更加激动,“这么好的话剧,反映这么深刻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新时代的《雷雨》。” “这个戏,是否可以添两个人物,这样可以使这出戏更加丰满……”昨天在后台,吴晓华再一次拉着导演和“冯大朝”,与《打工棚》的主创人员讨论着进一步加工的细节。 昨天上午,主演范金花的李红梅完成首演后,在大街上被在杭州打工的观众认出,表达前晚没有当面表达的敬意;没有来得及在杭州走走看看的她,晚上收到观众送来礼物后非常高兴,“这两天,杭州观众让我感到很幸福。”《打工棚》出品人、云南话剧团团长申劲,和昨天一样,散场前早早地站在门口,目送着这些可爱的观众离去。他告诉记者,在他58岁的年龄,能够做成这么一出戏,并受到观众这样的肯定,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这时候,有没有获奖已不再重要。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吴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