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如何解读“民工荒”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2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曾几何时的“民工潮”被“民工荒”所取代,新闻媒体哪肯放过这个“大新闻”,连篇累牍报道有之,各种解读文章有之。欣慰、忧虑、思考、告诫、对策,不一而足。报道来、解读去,云里来、雾里去,有真知灼见,也有曲解和偏差。正确解读“民工荒”,关乎民生,关乎小康,关乎当今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有一种解读要引起注意并加以具体分析,那就是到城里务工不如回家种地好。应该看到,中央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系列措施已见成效,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提高农业和农民收入产生了很大的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的农民主动回家种地。中央对农业生产实行奖励和减免税收等政策,对稳定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还应该鼓励一些农民将在务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阅历、才干、技术、资金带回家乡发展经济。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农村人多地少,过多农民依赖土地实现不了小康的国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务农收入总体上低于务工收入的状况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改变;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有利于农业、农村乃至整个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笔者曾在欠发达地区工作过几年,在农村调查时看到一些山区发展经济的要素奇缺,特别是看到那些陡峭的高山,曾经多次感叹人有时是那样渺小,那样无奈。欠发达地区要把动员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长期坚持的大政策。尽管“民工荒”折射出在城里务工收入并不高的信息,但农民所说的“出去多少挣一点也比在家强”的话毕竟更符合事实,更有道理。新闻媒体、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解读“民工荒”,不应把农民全都“解读”回家种地,而是应更加理智地引导农民务工。

    最关键的是企业要好好解读“民工荒”。权威调查表明,工资待遇长期徘徊和劳动者权益缺乏保障,是导致“民工荒”的主要原因。廉价劳动力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我们过去曾经靠这一优势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必须保持劳动力相对廉价这一优势。但廉价劳动力不能等同于工资过低或长期徘徊,更不等于用工环境恶劣或劳动者基本权益也得不到保障。一些地方特别是民营经济比较集中的地区,农民工待遇太低,与企业财富迅速扩张形成明显反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调查,全国24个城市新员工平均月工资660元,深圳只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而东莞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6.8%。不可否认,确实有些企业利用劳动力充足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工的工资,以积累自己的财富。特别是有些企业在用工待遇和用工环境方面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有的工资待遇多少年来变化不大,在三五百元上下浮动;有的违法招童工,不给农民工买任何保险,并让农民工夜以继日加班;有的用工环境相当恶劣,甚至连基本安全保障都没有。“民工荒”的背后就是广大农民工向此类现象开始说“不”。企业也应从“民工荒”解读中反思,并致力改变这种现象。企业主该扪心自问一下,在积累巨额财富的同时,是否也应把更多的利润用于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用于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和权益保障。所有企业员工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如果企业能从“民工荒”中解读到这一点,那才是社会和历史的一种进步。

    政府部门好好解读“民工荒”大有裨益。“民工荒”折射出的信息是丰富和重大的。政府破解“民工荒”要做的事很多。比如,研究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农民工进城务工,抓好农民工的文化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工与企业对接,解决那些企业无法做到的而农民工又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新民工就业、安置和待遇等方面的制度、政策与模式,引导和帮助企业改善农民工的待遇,通过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等手段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合理、正当的权益,保证劳动力要素在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顺畅流动。

    当然,眼下的“民工荒”仅仅是一种局部性、结构性的短缺,但它毫无疑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又一个历史性契机,这一进程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在这一进程中,亿万农民工将成为中国新生的产业工人大军,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进程也将因此而进展得更快、更好、更平稳,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整个社会都将会更加协调、和谐、科学地发展。尽管这是一个很长的进程,但只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它的光明前景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高度重视解读“民工荒”的原因所在。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徐峻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