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佳节变成“人情节” 中秋月饼有些“变味”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2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随着中秋节一天天临近,在杭州一家大型企业上班的周先生,心情也一天天沉重起来:今年又该买什么样的月饼送人呢?他掰着指头数了数,从长辈到领导少说也有十几人,单位里同事都挑贵的送,如果自己送便宜了,人家恐怕会“另眼相看”。他苦笑着告诉笔者:“没办法,大家都盼着节日联络感情。去年买月饼就花了3000多元,我都患‘恐节症’了。”
    
  中秋这个举家团圆的传统佳节,看来正悄悄地变成了一个“人情节”,不知累坏了多少“有情人”。
    
  其实,中秋节送礼的烦,收礼的也一样烦。董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人事主管,中秋节还没到,家里就已经堆了20多盒月饼,好不容易“转送”出去9盒,剩下的怎么办?只能动员全家人每天早餐都吃月饼,吃了一个多星期,一家人看到月饼就反胃,可月饼还在源源不断地“上门”。“不收吧,怕送的人丢面子,人家也是一番心意。都收下吧,看着这么多月饼真是无奈。”董先生叹了口气。
    
  在很多人眼中,迎来送往的月饼,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人情的代名词。市面上五花八门、高档豪华的月饼礼盒,几成礼仪角色,几乎掩盖了它作为食品的身份。笔者在杭城几家商场发现,前来买月饼的人虽然多,但买来自己吃的却很少。
    
  公务员钱女士说,中秋节吃月饼是一种习俗,送月饼也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要买月饼送人绝不能“随意”,得靠月饼礼盒中的“附加品”来体现“诚意”。虽然不赞成这种做法,但这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只能“顺应潮流”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秋这个传统节日变得不再“纯粹”了。
    
  “月饼最初体现的是古人对粮食的一种珍重,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古往今来,只要一提到中秋节,人们就会想起月饼,眷念亲人。”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副教授楼毅生解释,在农耕文明时代,秋天的收获令人向往,中秋自然成了人们盼望的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这个民俗节日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然而,代表思念、团圆、亲情的月饼,在时下的“人情交往”中却“变味”了。又到中秋月圆时,人们不禁要问,该如何让月饼不变味?
    
  【链接】
    只动心不动嘴、不花钱又好看——
    网上流行“电子月饼”
    
  时下,一种只动心不动嘴、不花钱又好看的月饼——互联网上虚拟的“电子月饼”,正成为一些年轻人表达中秋祝福的首选。
    
  目前,各网站的“新品月饼”多达上百种,创意多多,温馨时尚。其中各类幽默直观的“FLASH电子动画月饼”点击率特别高。尽管“短信月饼”、“贺卡月饼”等都是虚拟的,但这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月饼”非常可爱,配以生动有趣的祝福语和典雅的节日音乐,让人看了很开心,诸如“送你一份中秋月饼,成分:真心快乐;保质期:一生;营养:温馨幸福真情;制造:祝福你的人。”,既俏皮又温馨。
    
  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情消费”,令很多人头痛,而通过“电子月饼”,既表达了心意,又显得浪漫生动,也省去了传统月饼的“礼尚往来”。亲友在外地或国外,点点鼠标就送出“电子月饼”,既便捷又表达了祝福。据新华日报报道

  image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毛传来 实习生 王启明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